毛草
草
【異名】茅根、蘭根、茹根(《本經》),地菅、地筋、兼杜(《別錄》),白花茅根(《日華子本草》),地節根(《青海藥材》),茅草根(《江蘇植葯志》),堅草根、甜草根(《河北藥材》),絲毛草根(《中藥志》),寒草根(《閩東本草》),白茅根 (《本草經集注》) 。
【名稱】茅草根(《江蘇植葯志》),白茅根 (《本草經集注》)
【炮製】干茅根:揀凈雜質,洗凈,微潤,切段,曬乾,簸凈碎屑。茅根炭:取茅根段,置鍋內用武火炒至黑色,噴灑清水,取出,曬乾。
【性味】甘、寒。 ①《本經》:味甘,寒。 ②《別錄》:無毒。 ③《本草正》:甘,涼。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無毒。
【歸經】入肺、胃、小腸經。 ①《滇南本草》:入胃、小腸二經。 ②《本草經疏》:入手少陰,足太陰、陽明。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陰、太陰,兼入足太陰、陽明經。 ④《本草求真》:入胃、肝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
【宜忌】脾胃虛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①《本草經疏》:因寒發噦,中寒嘔吐,濕痰停飲發熱,並不得服。 ②《本草從新》:吐血因於虛寒者,非所宜也。
【選方】①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 (《千金翼方》)
②治血熱鼻衄:白茅根汁一台。飲之。 (《婦人良方》)
③治鼻衄不止:茅根為末,米泔水服二錢。 《聖惠方》)
④治喘:茅根一握(生用旋采),桑白皮等分。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后。 (《聖惠方》如神湯)
⑤治溫病有熱,飲水暴冷噦者:茅根、葛根(各切)半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溫飲之,啘止則停。 (《小品方》茅根湯)
⑦治小便熱淋:白茅根四升。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適冷暖飲之,日三服。 (《肘後方》)
⑧治小便出血:茅根一把。切,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溫頻服。 (《聖惠方》)
⑨治勞傷溺血:茅根、乾薑等分。入蜜一匙,水二鍾,煎一鍾,日一服。 (《綱目》)
⑩治血尿:白茅根,車前子各一兩,白糖五錢。水煎服。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⑾治乳糜尿:鮮茅根半斤。加水2000毫升煎成約1200毫升,加糖適量。每日分三次內服,或代茶飲,連服五至十五天為一療程。 (《江蘇省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
⑿治腎炎:白茅根一兩,一枝黃花一兩,葫蘆殼五錢,白酒藥一錢。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劑,忌鹽。 (《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⒀治陽虛不能化陰,小便不利,或有濕熱壅滯,以致小便不利,積成水腫:白茅根一斤。掘取鮮者,去凈皮與節間小根,細切,將茅根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其鍋置爐旁,候十數分鐘,視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鍋置爐旁,須臾視其根皆沉水底,其湯即成,去渣溫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兩、三次,使藥力相繼,周十二時,小便自利。 (《醫學衷中參西錄》白茅根湯)
⒁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水三升,煮干,去茅根食豆,水隨小便下。 (《補缺肘後方》)
⒂治黃疸、谷疸、酒疸、女疸、勞疸、黃汗:生茅根一把。細切,以豬肉一斤,合作羹,盡啜食之。 (《補缺肘後方》)
⒅溫病熱噦(胃有伏熱,令人胸滿,引起氣逆,氣逆發聲稱為噦)。用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溫水送下。噦止即停服。
⒆反胃,食肉即吐。用茅根、蘆根各二兩,加水四升,煮成二升,一次服下。
⒇肺熱氣喘。用生茅根一把,口咬細,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飯後溫服。三服病癒。此方名如神湯。
(21)體虛水腫(小便不利,但飲水很多)。用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加水三升煮干。去茅食品。水隨小便排出。
(22)五種黃病(黃疸、谷疸、酒疸、女疸、勞疸。身體微胖,汗出如黃汁)。用生茅根一把,切細,和豬肉一斤同煨湯吃。
(23)小便熱淋。用白茅根四升,加水一斗五升,煮成五升,溫服。一天服一次。
(24)勞傷尿血。用茅根、乾薑等分,加蜜一匙,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一天服一次。
(25)鼻血不止。用茅根研細,每服二錢,淘米水送下。
(26)吐血不止。用白茅根一把,水煎服。
(27)竹木入肉。用白茅根燒過研末,調豬油塗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