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陽鎮
全國重點鎮
汶陽之名,始於春秋。因在汶水之北故名。汶陽鎮位於東經116°46'—116°57',北緯35°55'—35°58',地處泰山腳下,汶河之畔,在肥城、岱嶽、寧陽三縣(市、區)交界處。
2018年7月3日,農業農村部公布前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監測合格名單,汶陽鎮就在其中。
2019年10月,汶陽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0年5月,入選2019年度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名單。
汶陽鎮處于山東省中部、泰山腳下,是全國重點鎮、山東省中心鎮、泰安市計劃單列鎮,總面積7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8萬畝,轄53個行政村,戶籍人口7.85萬人。先後榮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全國統計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文明鎮、山東省“明星鄉鎮”、山東省“六五”普法先進單位、山東省生態宜居城鎮、山東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山東省石膏產業第一鎮、山東省花木名鎮、山東省農民優秀文化團隊等多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2015年,鎮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6.8%,其中,工商稅收同比增長6.4%。
汶陽鎮建成村級文體廣場72個,率先在全市實現文體廣場全覆蓋,利用鎮機關駐地的“汶水之陽”廣場,先後舉辦了129場“百姓大舞台”農民文化演出活動,並且形成演出活動規範化、常態化。已連續四年開展了道德模範、“汶陽好人”和“汶陽好人家”的評選活動,倡樹文明新風,帶動改善了文明風貌,西徐村、吳店村2個村被評為省級文明村。積極打造“文明市民學校、農家書屋、文明一條街”三大陣地,開展爭做文明市民、爭當文明家庭、爭創文明村“三爭”活動,倡導村民培養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按照“三個三”工程要求,加強了示範村建設力度,提高了活動水平和示範帶動能力。建立完善志願者隊伍,利用文明市民學校開展“新農村、新生活”菜單式培訓服務。
汶陽建築
民國時期,先屬泰安縣西南鄉,1939年10月改稱泰安(西)縣第十區,1941年7月泰安(西)縣第十區撤銷,改建為一、二、三區。1946年泰西縣建立,原泰安(西)縣的三區撤銷,併入二區。
1949年泰西縣撤銷,劃歸肥城縣。原泰安(西)縣一區改為肥城縣第八區(安駕庄),原泰安(西)縣二區改為肥城縣第九區(高淤,駐地窪里),原泰安(西)縣三區改為肥城縣第十區(邊院)。1952年6月,九區以漕濁河為界劃為九區(高淤區,駐地不詳)、十二區(馬家埠區,駐地馬家埠,窪里屬之)。
1958年9月,肥城縣的高淤、吳店、磚舍三鄉合併,成立了汶陽人民公社。1984年1月,汶陽人民公社改為汶陽區,1985年11月,汶陽區改為汶陽鎮,轄53個行政村。
吳店村 | 東高余村 | 西高余村 | 西濁村 |
河岔口村 | 薛寨村 | 袁寨村 | 汪城宮村 |
武新村 | 明新村 | 張樓村 | 張城宮村 |
董城宮村 | 新集村 | 胡庄村 | 塔坊村 |
北庄村 | 李店村 | 濁北村 | 濁前村 |
濁東村 | 董廟村 | 郭店村 | 新劉村 |
馬東史村 | 田東史村 | 康孟庄村 | 武家東史 |
城南村 | 城東村 | 城西村 | 李樓村 |
宿樓村 | 屯庄村 | 溝西村 | 三娘廟村 |
賈南村 | 賈北村 | 北店村 | 宋孝門村 |
磚東村 | 磚西村 | 西南庄村 | 姜華村 |
姜杭村 | 高杭村 | 張廟村 | 崗子村 |
許樓村 | 西徐村 | 李庄村 | 孫庄村 |
張店村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78201 |
男 | 38988 |
女 | 39213 |
家庭戶戶數 | 23371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78089 |
家庭戶男 | 38916 |
家庭戶女 | 39173 |
0-14歲(總) | 16343 |
0-14歲男 | 8391 |
0-14歲女 | 7952 |
15-64歲(總) | 55473 |
15-64歲男 | 28105 |
15-64歲女 | 27368 |
65歲及以上(總) | 6385 |
65歲及以上男 | 2492 |
65歲及以上女 | 3893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77053 |
總人口70353人(2017)。
汶陽鎮位於東經116°46'—116°57',北緯35°55'—35°58',南北寬4公里,東西長20公里,總面積78.296平方公里,地處泰山腳下,汶河之畔,在肥城、岱嶽、寧陽三縣(市、區)交界處。
汶陽鎮皆為平原。大汶河從南面沿鎮西流,浩浩湯湯。漕濁河從北面穿流而過。四面環水,土地肥沃,水源充沛,農作物旱澇保收,自古稱“文明膏腴之地”。《春秋》、《左傳》中都有關於“齊魯必爭汶陽田”的記載。
汶陽環境優美、資源豐富,石膏可開採儲量全國第一;天然氣使用便利,建有江北較大的天然氣分輸站;工業優勢突出,成立了肥城(汶陽)精細化工新型材料工業園,形成了機械製造、精細化工、清潔能源、石膏深加工和有機農產品加工“五大產業集群”;農業特色鮮明,形成了有機蔬菜、苗木花卉、畜牧養殖、桑蠶種養等“四大優質產業”;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城鎮人口密集,勞動力資源豐富,配套設施完善。
礦產資源
汶陽鎮境內有豐富的石膏資源,石膏礦床面積約120平方公里,資源儲存量120億噸以上,占整個亞洲石膏儲量的1/4,是全國儲量最大的石膏生產基地。石膏礦床礦層多而集中,厚度大而變化小,品位高而穩定,礦層埋深140米—600米,礦層厚度達16米—48米。石膏礦層平均品位較高,屬I、II級石膏儲量約為100億噸以上。
綜述
自然資源
全鎮經濟總收入(國內生產總值)年均保持18%的增長速度,2005年達到27億元,2010年達到62億元;財政收入保持年均26%的增長速度,2005年(按同比口徑)達到978萬元,2010年達到2000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入年均增長30%。汶陽鎮已經形成精細化工、機械配件、建築安裝、農產品加工、石膏建材、橡膠製品六大主導產業的工業生產體系。擁有山東瑞泰化工有限公司、山東吉明美工業有限公司、山東魯龍機械工業有限公司、山東大眾橡膠有限公司等4家規模企業,擁有各類私營企業40多家。2004年上半年,民營經濟完成銷售收入10.2億元,實現利稅8125萬元,實現稅金1286萬元。
汶陽高產農業全國聞名。六十年代就有“蘇聯有個烏克蘭,中國有個汶陽田”之說,原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先念、紀登奎、谷牧、田紀雲等多次到汶陽視察農業,是泰安市第一個“噸糧鎮”。汶陽農業在八九十年代,由於種植結構的不合理,人民群眾一直背著糧食包袱不放,造成了“高產窮隊”的落後面貌。
汶陽鎮始終堅持“因地制宜、自主發展”和“壓縮糧食作物、擴增經濟作物”的原則,大力度地開展種植結構調整,使糧經比例達到6:4,形成“東菜西林,遍地桑園”的發展格局。其中,桑園保有量在8000畝以上;苗木面積達到1萬畝;蘆筍面積達到3000畝;新建農業龍頭加工企業一處,年可貯藏加工蔬菜3000噸,該項目於2004年4月份生產。
第一產業
汶陽鎮
第二產業
園區建設
汶陽鎮
有機蔬菜
汶陽鎮發展有機蔬菜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自2006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把發展有機菜作為增收富民的特色產業來抓,突出規模種植,科學規劃,積極引導。2007年發展有機蔬菜基地16個、面積6000畝,總面積達1.4萬畝,辦理BCS、OFDC、OCIA、JONA等各類有機認證5個,總數達到40個。面積2.3萬畝,畝均純收入3500元左右。
汶陽鎮
汶陽鎮依託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適宜苗木生產的天然優勢,經過近三十年持續不斷的積累發展,形成了以塔房村、武新村為龍頭,帶動輻射周邊十幾個村的苗木繁育基地,現有楊樹、法桐、柳樹、國槐、白蠟、女貞類、黃楊類、銀杏、百日紅、紫葉李、紫葉矮櫻、紅葉小櫱等各類苗木品種40餘個,面積達到8500畝,佔全鎮總面積的1/4以上(其中,楊樹苗3500畝,法桐1900畝,國槐850畝,柳樹類260 畝,毛白蠟400畝,銀杏100畝,紫葉李110畝,紫葉矮櫻90畝,百日紅、五角楓、小黃楊、女貞等其它小花灌木1290畝)。2007年生產交易量達到4000萬株,產品銷往全國十多個省市自治區,銷售收入達到八千萬元,湧現出年銷售額過百萬元的大戶五十餘人。多年來已成為江北地區最大的苗木生產集散地和價格形成指導中心。2005年被山東省林業局評為花木強鎮。
瑞泰纖維素系列
石膏
石膏
汶陽鎮境內擁有豐富的石膏資源,已成為汶陽主導產業之一。全鎮各類石膏加工項目總數達到20個,年石膏開採總量達到70萬噸,石膏粉年加工能力達到67萬噸,石膏深加工項目涉及石膏砌塊、紙面石膏板、石膏空心條板,年生產能力達到6000萬平米。
桑蠶
按照泰安、肥城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支持幫助下,汶陽鎮始終堅持把桑蠶生產作為增收富民的特色產業來抓,科學規劃,積極引導,強化措施,加快培植,桑蠶產業規模逐步擴大。全鎮共有桑蠶5000畝,07年新調整落實面積2000畝。2007年,全鎮蠶繭總產量 55.8萬公斤,總收入1228萬元,畝均收入5000元。
學問家、教育家
歐陽中石
田紀雲
1987年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十二屆五中全會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三屆、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93年3月在第八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