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升麻散的結果 展開
- 升麻散
- 一種解肌透疹的湯劑
升麻散
升麻散
升麻散徠,合成中藥藥物的名稱,名稱用途廣泛,藥物根據配方不同適用於各種疾病。在不同書籍中有不同配方以及適用疾病。
【來源】《赤水玄珠》卷三
【用法】水煎,食后服。
【主治】上膈熱壅,口舌生瘡。
【來源】《御葯院方》卷九。
【用法】上為粗末。每次9克,用水300毫升,煎兩三沸,去滓,溫漱冷吐。
【功用】祛風止痛。
【主治】牙疼。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用法】上藥為細末。每用少許摻患處,良久漱去。若痛甚,用沸湯調葯6克,乘熱盥漱,涎出立愈。
【主治】風蟲牙痛,齒根動搖。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十。
【組成】川升麻22克 葛根30克(銼) 前胡30克(去蘆頭) 馬牙消30克 子芩15克 知母15克 赤芍藥15克 犀角屑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銼) 玄參15克 麥門冬30克(去心) 大腹皮30克(銼)
【用法】上藥搗粗羅為散。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主治】傷寒,身體疼痛,頭面如火,心胸煩躁,背膊壅悶,不思飲食。
【來源】《聖惠》卷五。
【主治】脾實熱,喉中腫痛,熱塞不通。
【用法】上為散。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地黃1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徠【組成】川升麻1兩,犀角屑1兩,玄參1兩,秦艽(去苗)1兩,子芩1兩,柴胡(去苗)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
【來源】《聖惠》卷十五。
【主治】時氣表裡不解,熱毒在臟,致發斑瘡。
【用法】上為散。每服5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三一。
【主治】發背,初欲發腫。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取8分,去滓溫服。取快利便止。
【組成】川升麻1兩半,細辛半兩,藁本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芎 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來源】《聖惠》卷三十六。
【主治】口臭及(匿蟲)齒。
【用法】上為末。每用少許敷齒齦上。即愈。
【組成】梔子仁3分,川升麻3分,黃芩1兩,石膏1兩,乾薑半兩(炮裂,銼)。
【來源】《聖惠》卷十三。
【主治】壞傷寒,經數日未解,潮熱時時,煩躁面赤。
【用法】上為散。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黃汁,更煎1-2沸,不拘時候,分為2服。
【組成】升麻5兩,桔梗5兩,栝樓5兩
【來源】《外台》卷二十八引《廣濟方》。
【主治】蠱毒。
【用法】上為散。以熟湯洗所患人陰中,再以濃汁服方寸匕,1日2次。漸加至2匕。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主治】牙齒宣露,齦肉腐爛。
【用法】上為散。以1錢匕,貼患處齒齦上,咽津。以愈為度。
【藥物組成】川升麻1兩,玄參1兩半,桑根白皮3兩(銼),赤芍藥1兩,白芷3分,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馬蹄3分(燒灰),甘草1兩(炙微赤,銼),川朴消2兩。
【處方來源】《聖惠》卷七十一。
【方劑主治】婦人乳,初覺腫妨疼痛,及欲成癰結。
【製備方法】上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以利為度。
【組成】川升麻45克,細辛15克,藁本15克,防風(去蘆頭)15克,川芎15克,甘草(炙微赤,銼)15克。
【用 法】上為末。每用少許敷齒齦上。即愈。
【功效】除臭健齒。
【主治】口臭及齲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