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酸性電解水

酸性氧化電位水

微酸性電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又稱微酸性次氯酸水,微酸性氧化電位水。

微酸性電解水是將2~6%的稀鹽酸進行電解,pH值在5.0~6.5,有效氯素(HClO)濃度在10-30ppm,殺菌作用高,無色無臭的電解水。在食品領域中,與現行被普遍使用的次氯酸鈉或酒精的殺菌劑相較,更能確保安全性,具有降低成本及減輕環境負荷的特徵。厚生勞動省也對微酸性電解水進行了調查,證明了它的安全性。

信息


-鹽酸做為原料。
-隔膜式鹽酸,產制含效殺菌次氯酸水
-產制程,易化產氯氣
次氯酸分子的殺菌速度為次氯酸離子的80倍。
-不含鹽分,不會傷害消毒物的外觀。
-有效氯濃度10~30ppm。
-微酸性,pH5.5~6.5,不傷手。
-使用後殘留度低,不需二次清洗或是中和,即可直接排放,完全符合排放水標準。
微酸性電解水
微酸性電解水

開發小史


雖然目前有次氯酸鈉作為食品添加物的殺菌使用,但是使用次氯酸鈉有效氯素濃度在100-200ppm,沖洗不完全容易產生氯素臭味的殘留,還有排水處理、環境負荷、食品安全等問題,及易與有機物質結合,產生對人體有極大危害的有害物質三鹵甲烷(THMs)。
雖然微酸性電解水當初開放的目的是作為食品設備的殺菌劑的替代品,但因也有應用在食品本體殺菌的市場需求,於是在2000年春天,誕生了有效氯素濃度下限值在10ppm:對於食品的味道及香氣不會造成影響而可以達到殺菌效果、而上限值在30ppm:到達此上限值后即使濃度提高也不會增加殺菌力的【微酸性電解水】。在2002年6月10日,日本厚生勞動省令第75號,以【微酸性次氯酸水】的名稱被指定作為食品添加物的殺菌劑。在規格上,有效氯素(HClO)濃度在10-30ppm,pH值在5.0~6.5之間。
微生物處理前(CFU/mL)處理后(CFU/mL)
大腸桿菌(O157:H7)6.0×10<1
沙門氏菌(Sal.enteritidis)3.8×10<1
黃金葡萄球菌(Sta.aureus)9.9×10<1
細菌芽胞(B.subtilis)5.9×10<10
黑徽菌(Cladosporium sp.)1.0×10<1
酵母(Canadida albicans)8.8×10<1
綠膿菌(P.aeruginosa)1.5×10<1
處理細菌芽孢需要30分鐘、其他1分鐘
處理水(微酸性電解水)氯素濃度10ppm,pH6.2

特徵


相較於次氯酸鈉或酒精,微酸性電解水有以下幾個特徵:不會引起食品中氯素(Cl)殘留的問題、不需再以清水沖洗而有節水效果、也不需過度擔心錯誤的操作使用。因為安全性高,不需要在意是否誤食或不小心接觸到眼睛。也不像次氯酸鈉一樣需要稀釋而把濃度弄得亂七八糟。
雖然酒精無法殺死諾如病毒(Noro Virus),但是微酸性電解水已被確認對MRSA(黃金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諾如病毒流感病毒具有殺滅的效果。

噴霧的利用

使用上就像自來水的感覺,沒有氯害的問題。電解次氯酸水是可以採用噴霧方式使用的殺菌水,可以讓空氣中的細菌或真菌、流感病毒、SARS病毒失去活性。此外,將微酸性電解水用加濕噴霧器(5μ程度)進行噴霧,不會造成環境的過度潮濕,但可以改善空氣濕度同時達到預防感染的效果。
微酸性電解水
微酸性電解水
除了在國內食品工廠的大量應用,現在也開始被使用在看護設施、醫院、餐飲店、辦公室等預防感染新型流感(H1N1 A型)或諾如病毒的場合。另外在肥料工廠也被用作除臭的使用。

農業

因為沒有抗藥性,對環境負荷低,對生產者或消費者而言在使用上都比農藥安全許多。有被嘗試用作農藥的替代品來預防農作物的病蟲害,但是經測試僅對6種植物的病原菌、17種細菌有效。至於另有報告顯示間隔7日左右程度對植物進行噴灑可預防病害、作為農藥的替代物的特定防除資材的申請手續也還在進行中。對植物來說,因為微酸性並不會產生腐蝕的問題。也因為不含氯素(Cl),所以不會造成氯害的情況。

保存性

同樣具有高效殺菌效果的強酸性電解水效果消失得比較快。相較之下微酸性電解水的保存性更高。在遮光容器中可以保存1個月以上。遮光加密閉條件下可達半年以上。甚至冷藏的話,效果可以保存一年。用PET瓶保存在密閉遮光條件下其保存性有可能達到1年。

商品

能夠比酒精等消毒液殺菌性更高而成本更低,許多企業開始販賣安全性高的微酸性電解水。在2009年流感肆虐之際也發揮了徹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