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名世
鄧名世
鄧名世(生活於北宋末南宋初)字元亞。江西撫州臨川人。南宋著名學者,累官著作佐郎,在姓氏考證上成就尤高。
其父早卒,仕履生平不詳。祖父鄧孝甫,見於《宋史·隱逸傳》:孝甫字成之,進士及第,官至奉議郎、提點開封府界河渠。後去官閉門撰述,著有《卜世大寶龜》、《伊周素蘊》、《太平策要》等二百餘篇。宋哲宗元符末年,詔求天下直言之士,孝甫以八旬高齡上書指陳時弊,痛責權臣,結果為蔡京陷害,削籍羈筠州,后在筠州去世。徽宗初,幼小的鄧名世亦從祖父發遣。
祖父死後,乃攜家小“晦跡窮山”多年,后返回故鄉以教授著作為業。鄧名世家學深厚,淹博多識。天資篤實,為文長於敘事。鄧名世精通《春秋》學,政治上也傾向於元祐黨人。但當時王安石倡導的“新學”影響仍在,《春秋》被貶為“斷爛朝報”,其學亦不為當世所重。名世雖也多次問津科場,但“議臣禁學《春秋》及諸史者,先生(名世)獨嗜之,試有司,屢以援《春秋》見黜。又同舍告勿藏元祐黨人文集,笑曰:‘是足以廢吾身乎?’遂杜門卻掃,益研究經史,考三傳同異,往往為諸儒所未到”。科場不第並未影響名世的學術追求,他以經傳、《國語》參互援據,撰《國譜》、《年譜》、《地譜》、《人譜》,通稱《春秋四譜》,另有《春秋論說》、《春秋類史》、《春秋公子譜》、《列國諸臣圖》、《左氏韻語》等著作,在《春秋》學方面創穫甚多,成為《春秋》學式微時期卓有成就的學者。
紹興二年(1132)七月,鄧名世祖父終被昭雪。不久,御史劉大中宣諭江西,錄鄧名世書薦呈朝廷。紹興四年(1134)三月,宋高宗召見鄧名世,名世獻所著書《春秋四譜》、《辯論譜說》、《古今姓氏書辯證》等。當時的吏部尚書胡松年審閱了鄧名世的著作,稱讚其“貫穿群書,用心刻苦”;“學有淵源,辭亦簡古,考訂明切,多所按據”。高宗於是賜名世進士出身,以刪定官兼史館校勘。累官著作佐郎,與朱熹之父著作郎朱松同局共事,吏部甚敬畏之。朱熹對鄧名世的學識甚服膺。紹興十一年(1141)冬,名世因忤秦檜旨,被以“擅寫日曆”罪名罷官,后在家鄉去世。鄧名世耿介清正之性格與多舛之命運,都與祖父鄧孝甫相似。
鄧名世仕宦生涯短暫,而著述生涯卓有成就。除以上提到的《春秋》學方面的著作外,還著有《國朝宰相年譜》、《皇極大衍數》、《大樂書》、《文集》等,共300卷。在史館時,《哲宗實錄》元祐八年若干卷亡佚,名世參考《御集》及《日曆》、《時政記》、《玉牒》等書補成之。又編纂《建炎以來日曆》370卷。鄧名世遺文至今僅存《歐陽澈墓表》一篇;著作流傳至今的,惟有《古今姓氏書辯證》一部。
《古今姓氏書辯正》40卷,鄧名世撰,其子椿裒次之。此書搜集宋及宋以前歷代姓氏文獻,對當時所能見到的姓氏的起源、郡望、名人、流布作了或詳或略的考證,為後人研究姓氏留下了寶貴的文獻資料,堪稱宋代姓氏學研究集大成之作,是我國古代姓氏譜牒學方面的一部重要著作。鄧名世因不滿前人以及當時姓氏研究大多停留在記錄姓氏的現狀,而是以考證姓氏文獻的真偽為己任,希望能清理以往姓氏研究的成果,在學術上有所創新。他從考辨以往姓氏書之誤入手,以修撰一部古今姓氏全書為撰著宗旨,因此“長於辯論”成為此書的一大特點。《辯證》問世以後,頗為同時代學者所重,也對後世的姓氏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朱熹《朱子語類》稱讚鄧名世“世學甚博,姓氏一部,考證甚詳,蓋不虛也”,王應麟《姓氏急就篇》、《困學紀聞》等多引據鄧著。清乾隆年間纂修《續通志》,其《氏族略》一篇更是多據《辯證》以補充之。在現存的姓氏譜牒文獻中,鄧名世的《古今姓氏書辯證》與《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鼎足而立,有著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