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氏六帖
釋氏六帖
《釋氏六帖》又名《釋氏纂要六帖》、《義楚六帖》,計二十四卷,約七十餘萬言。它是仿白居易《六帖》之例,廣采大藏經律論,旁蒐儒道諸書,將佛教典章制度、舊例傳說、人事掌故分部別門,以類相從,總括大綱,置五十大部,下分系四百四十門。
《釋氏六帖》始自釋迦牟尼事迹,下及名數理論、佛寶僧寶、僧尼傳略、著述制度、奉毀佛法,乃至世事人情、社會百態、飲食歌舞、外道鬼神、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飛禽走獸、佛門器物等等,無不條分縷析,詳加羅列。讀者如要查找某一門類的掌故,自可按圖索驥,何止事半功倍;不妨入海深珠,心能心稱意得。因本書成於五代,其徵引書籍,今多有殘佚,所以對校勘、輯佚、考查佚書也頗有效用。
《釋氏六帖》是後周顯德元年(954)齊州開元寺高僧義楚博採經論、旁及儒道諸書所撰成的佛學辭典。宋代官修《崇文總目》、尤袤《遂初堂書目》均有著錄,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佛學典故辭典。由於自宋以來一直沒有被編入《大藏經》中,因此傳本較少,知之者亦不多。據此書書末北宋開寶六年(973)安定胡正《釋氏六帖後序》及崇寧二年(1103)六月越州開元寺管內副僧正履中的《重開釋氏六帖後序》,此書原有開寶六年(973)和崇寧二年(1103)刊本。本書在宋有開寶六年(973)和崇寧二年(1103)刊本,傳入日本后,有寬文九年(1669)刊本,一九四四年蘇晉仁撲克日本攜回刊入《普慧大藏經》中。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保存了典籍佚文,頗足珍貴
二、其所引與今本對照,文字往往有優於今本者
三、在閱讀涉佛文獻時,仍可供查典實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