鐮葉瘤足蕨

蕨綱真蕨目的植物

鐮葉瘤足蕨(學名:Plagiogyria distinctissima)為瘤足蕨科瘤足蕨屬下的一個種。本種過去一直被認為同南洋羣島產的瘤足蕨 P.adnata(Bl.)Bedd.相同,其實大有區別,而且真正瘤足蕨在中國大陸是很少見的。

形態特徵


根狀莖短小,直立。不育葉的柄長15-22厘米,細瘦,粗1-1.5毫米或稍粗,橫切面近四方形,禾稈色或褐棕色;葉片長17-25厘米,基部寬7-11厘米,長圓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向頂部變狹,先端短尾頭,羽狀;羽片12-19對,互生,幾平展,相距1.2-1.5厘米,長4-6厘米,寬9-13毫米,鐮形,漸尖頭,向上彎弓,各羽片基部之間有一向上彎的圓缺刻,基部不對稱,下側圓形,分離或向葉片上部多少與葉軸合生,上側自基部一對羽片起,沿葉軸以狹翅上延,基部一對羽片同上方一對等長或略長,平展或經常略斜向下,對生或近對生,披針形或近鐮刀形。基部心臟形;葉片頂部為短尾頭,其下各對羽片基部匯合;葉邊下部全緣,向頂部有鋸齒。葉脈斜展,從基部二叉分枝,達於葉邊,先端微向前彎,兩面相當明顯。葉為草質,干后綠色或黃綠色,光滑。能育葉比不育葉高,柄長20-30厘米,深褐色,細瘦,直立;葉片長14-17厘米,寬4-6厘米,尾頭;羽片15-18對,彼此遠分開,長5-7厘米,寬2-3毫米,線形,無柄,尖頭。

生長環境


生山地林下溪溝中,海拔100-1800米。

分佈範圍


產於浙江(杭州)、福建、江西、皖南、湖南、貴州、四川(峨眉山)、雲南、廣東、廣西、台灣。日本、印度北部、緬甸也有分佈。

主要價值


全草:清熱散寒,解表透疹,祛風止癢。用於風寒感冒、皮膚瘙癢、頭身疼痛、發熱惡寒無汗、苔薄白脈浮緊、麻疹風疹。根莖:祛風解表,透疹止癢。用於流感、發熱惡寒、頭身疼痛、有汗或無汗、苔薄脈浮、麻疹初起、疹出不暢、風疹、皮膚瘙癢。燒灰油調外塗:中國台灣用於治療禿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