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宮

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道宮位於老子故里鹿邑縣城內,始建於漢代,興盛於唐宋。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傳道講學的紀念性建築群。明道宮景區是依照清光緒縣誌記載,於二零零四年恢復重建的,由“伊人宛在坊”,“升仙橋”、“猶龍堤”、“迎禧殿”、“玄元殿”、“享殿”、“升仙台”、等建築組成,規模宏大,構築嚴謹。

景區風光


明道宮坐落在升仙台前,原名紫極宮,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為太清壇,到了唐時,以升仙台為中心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建
明道宮
明道宮
,可惜毀於戰火之中,的宮殿大都為現代所建,各殿匾額是以以前的藍本複製的。
明道宮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原為明道宮的一部分,位於老子故里鹿邑縣城內東北隅,老君台後街路南。相傳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生,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老子升仙台
老子升仙台
據清光緒《鹿邑縣誌》記述:“天寶二年(734年)建太清壇。文昌宮於台記。”台高13米,是一座以古代大磚構築,由14個平面圍成的高壇形古建築,狀若圓柱且有稜角,頂部面積765平方米,底面積略大。全台以古式大磚堆砌,由24個平面圍成圓柱形,台上環築七十厘米高的圍牆,形與城牆相似。台上有正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一間。正殿內原有老子銅像一尊,高兩米許,鑄工精巧。殿門檐下東西各嵌一碑,上書“道德真源”、“猶龍遺跡”。山門內東側原有鐵柱一根,高七尺,徑七寸,突兀而立,古色默然。
山門下青石台階共32層,加上正殿前一層,恰為33層,正符合老子升33層青天之說。進入老君台山門,是正殿,面闊三間,進深間,硬山式清代建築,殿內西偏殿各一間。合上13棵檜柏青翠蔥鬱,常年涼風習習,百鳥飛鳴。
老君台下波光煙靄,湖水縈洄,景色宜人。映山門向南約里許的中軸線上,依次有望仙橋、明道宮、文昌宮、八角亭、游龍堤坊、萬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問禮處”兩塊碑碣。牌坊上書“地古永傳曲仁里”下題“天高近接太清宮”,楣鐫“萬教之祖”,正書蒼古遒勁。升仙台因老子道德高崇。
明道宮
明道宮
據大清光緒版《鹿邑縣誌。古迹。明道宮》記載“明道宮在東門內升仙台前,唐名紫極宮,天寶二年(公元743年)為太清壇。”由此可知,該台始建於唐代,至遲也應在天寶年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以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皆有增修增建。老君台為圓柱形且有稜角,高8米,台底面積706平方米。周圍用大磚堆砌,內實以土,上立垛口女牆,類似古城牆。台上有大殿、東西偏殿和山門一座。殿前壁上嵌有“猶龍遺跡”、“道德真源”、“孔子問禮處”等明代碑刻三方(通),清代贊助碑二通。殿內原有老子紫銅坐像一尊,殿左前方有鐵柱一根,傳為老子“趕山鞭”。大殿後原有老君煉丹房。台上還有古柏十三株,山門下有石階三十三級,應老子飛升三十三層青天之說。老君台自古以來就是著名遊覽勝地,古往今來慕名來訪者絡繹不絕,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女皇武則天、宋真宗趙恆,以及文學大家蘇東坡歐陽修等都曾來拜廟祭祀。或觀瞻遊覽,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詩篇華章。1978年,鹿邑縣政府公布其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在此建博物館。1986年,老君台被定位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隨太清宮遺址一起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隨老子故里旅遊區一起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國家AAAA級景區。
在老君台上還放置著4發炮彈。上面記載,1938年6月1日(農曆五月初四),侵華日軍攻打鹿邑縣城,對老君台進行炮擊,共打13發炮彈,無一發爆炸。見此情景,日軍炮兵個個驚得目瞪口呆,停止了炮擊。這些炮彈是當年日軍炮擊老君台的啞彈。
老君台下,有和平碑。該碑立於1997年9月19日,是1938年侵華日軍炮兵梅川太郎等人所立,當年日軍向老君台打13發炮彈均沒有爆炸。為向鹿邑人民表示懺悔,祝願全人類和平,特立此碑。

歷史由來


老君台
老君台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即公元1014年,宋真宗皇帝趙恆親來鹿邑朝拜老子,就住在明道宮的迎禧殿中。當天晚上,他出來散步,看到這麼一個大宮殿的正門沒有名字,就提筆揮毫寫下了“明道宮”三字。宋真宗的書法端莊謹嚴,一派雍容的皇家氣象,和鹿邑太清宮宋真宗所立“先天太后之贊”三御碑書法互相印證,相得益彰。
在鹿邑的歷史上,曾有多位皇帝來朝拜祭祀過,但據史料記載,只有宋真宗皇帝曾在鹿邑居住過,而且這是宋真宗皇帝的親筆御書,價值非常高,意義非常大。
宋真宗為什麼給這座宮殿起名明道宮呢?明,即是顯示、彰顯。明道宮即是彰顯道理、真理的地方。老子的重要的哲學思想是道,是自然的客觀規律,宋真宗為這座宮殿起明道宮之名表明了宋真宗皇帝深得老子思想之真諦。

老子文化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說出的道理,不是永恆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稱,不是永恆的名稱。中國人的真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不能用語言表達的。這種態度不利於科學的發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來源於人的永不滿足的探索與創造精神,倘若象小農社會“小富即安”,滿足於“三分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進取精神沒了,那麼民族的前景也就堪憂了。
和平碑
和平碑
3、“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會,人權、個人財產權皆不受保護,災禍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勸戒世人韜光養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它一方面表現了國人的不競爭心理,另一方面不爭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現了國人的狡猾謀略。
5、“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中國的學問多是“玄學”,不是科學。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此話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謹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於暗昧的一面;知道榮耀的一面,但自己寧守卑辱的一面。中國人以柔克剛,太富有計謀了。
7、“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人治社會,註定了人際關係複雜,註定了修身處世學問深厚。
8、“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人治社會一切無保障,為了保護自己,不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現代文明社會,中國人就應當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9、“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老子此話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難遇到。因此,聖人往往是穿著粗衣,卻懷揣著美玉,有貨不能為人所識。的確,老子提出以柔克剛、無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於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無為而治思想僅為統治者暴政過後的與民休息政策的依據。
10、“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意即挫掉銳氣,超脫糾紛,含斂光耀,混同塵俗。昏昏噩噩的中國社會把人的生氣、個性、菱角和創造性全要磨滅、消解。
11、“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中國人有點小聰明,於是統治者竭盡心智折騰老百姓,何知摒棄個人智能,發揮法治、市場的作用?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意思是,要統治人民,就先用言辭表達對人民的謙虛;要領導人民,就必須將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後。可見,封建統治者總是在利用人民、欺騙人民。
13、“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後,必有凶年”–––––––中國乃戰爭之國,伏屍千里,流血成河,成為每一朝代興起、每一次接班人之爭的必然。中國人幾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權平穩過渡的辦法,這是我們的智力的缺陷。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中國曆來兵權最重要,“槍杆子里出政權”,而不是“選票箱里出政權”。有了槍杆子,統治者則應自覺克制不濫殺,恬淡為上,因為沒有法制約束。
明道宮
明道宮
15、“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此類似於市場經濟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歷代統治者只知擾民,只知私慾膨脹,老百姓怎麼能富裕、樸素呢?
16、“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中國人於瑣事有防患於未然的本領,但於防止政治侵害、腐敗,保護自己的人權方面卻沒有這樣的智慧。
17、“治大國,若烹小鮮”–––––––意思是,治理大國的道理,與炸一條小魚的道理一樣貴靜,不可折騰。“文革”中有人卻說,天下大亂,越亂越好,怪哉。
1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人治社會一切隨人的喜怒哀樂變化無常,禍福不測。
19、“無名,天地之始(開始);有名,萬物之母(根本)”––––––有人說,“無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潛在的物質,“有名”是原始的物質,大爆炸后形成萬物。中國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論。不過,中國的學問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狀的,幾千年都沒有發展。
20、“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樣才算美,這是壞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樣才為善,這是惡事)–––––––老子憧憬的是人們不辯美醜、善惡的渾沌之世,這是倒退的思想。
21“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說,聖賢高人處事應當以無為為要領,教化人民應當以不言為準則)––––––––無為成為絕對的準則,就不對了。人文科學新定律:現代社會既要無為(市場經濟),又要有為(實行法治)。
22、“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養了萬物,但不居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為不居功,所以功績不會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國人的保身之道。說明人治社會是多麼的兇險和莫測。
23、“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不推重有賢才的人,免得人民競爭;不看重難得的貨物,也就無人偷盜;不使人看見可以引起欲的東西,民心也就不會被攪亂)–––––––老子消除紛爭的辦法不是制定規則,進行引導,而是消除人們的慾望,返回蒙昧時代。
24、“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復,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所以,聖人治國,要簡化人民的頭腦,填飽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氣,強壯人民的骨骼,永遠使人民沒有知識、沒有慾望)––––––這種愚民的理論在孔子、莊子、韓非子、孫子那兒都能看到。
25、“為無為,則無不治”(按無為的原則辦事,沒有不成功的)–––––––君無為,臣民有為,所以“無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詭秘的人啊!
26、“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不重視仁義,聽任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不重視仁義,聽任百姓自生自滅)–––––––現代社會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權利,又要維護人民的利益,建立社會保障制度,而不是聽任百姓自生自滅。
27、“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說,聖人不為天下先,反而能佔先;將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於他表現出大公無私嗎?反而能成就其私慾)–––––––以後為先,偽裝成無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現了中國人的狡猾。難怪人們常說,中國人與西方人處事,一對一,對方肯定不是我們的對手。
28、“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居住要善於擇地,心靈要深沉如淵,交友要表現出仁善,語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無為而治,辦事要沿用竅門,行為要待機而動)–––––––中國的學問皆是謀略學。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繽紛的彩色,使人眼花繚亂;動聽的音樂,使人沉溺迷惑;豐美的食物,使人口傷厭食;馳騁打獵,使人心發狂;稀缺的財貨,使人行為不軌)–––––––老子要求摒棄文明,返璞歸真,同時也是走向渾沌無知。
30、“寵辱若驚,…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寵若驚,受辱若驚,…只有將自己身體看得貴於天下的人,才可以擔當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愛自身勝過愛天下的人,才可以託付於天下給他)––––––愛惜自身,不煩憂勞作,無為而治,才能託付天下。無為也反映了南方楚國小農經濟的輕鬆自在。
31、“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達,深邃到無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測,在中國是褒義詞,在西方卻是貶義詞。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規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規律,輕取妄動,其結果必凶)–––––––所謂“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張反斂,以反達正等謀略,老子深為諳之。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統治,百姓僅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統治,百姓喜歡和歌頌它;稍差的統治,百姓畏懼它;最差的統治,百姓咒罵它)–––––––這裡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統治,是道家的無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禮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家之暴政。可惜的是,歷代統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術,其次是儒家之術,最少的是道家之術。
34、“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人間真理被廢棄,才會出現仁義道德;民智得以開啟,罪惡也就產生了)–––––––仁義道德是亂世的產物,罪惡是智慧的產物,這種說法雖然有道理,但現代文明之世也還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過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國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的陰謀詭計的智慧。
35、“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拋棄聖明和智慧,對人民有百利而無一害;拋棄仁義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歸;拋棄技巧機關和物質利益,盜賊才能絕跡)–––––––人民昏昏噩噩,統治者愚民愚己,中國所以落後。
36、“見素抱樸,少私寡慾”(表現出單純,執著於樸素,減少私心,去除慾望)––––––中國人對“私”、“欲”斬盡殺絕,西方人對“私”、“欲”正確引導,建立起市場經濟。
37、“絕學無憂”(不讀書,則沒有憂愁)–––––––老子主張“不學”,“不智”,以便忘卻憂愁,順從世道。
38、“我獨異於人”(只有我,不肯與世人相同)–––––––像老子這樣有個性的中國人何其少也!
39、“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誇耀,所以功勛不沒;不自高自大,所以成為民眾之長)––––––這裡說的也是保身之道。中國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沒有西方人的對自然的探索智慧。
40、“希言自然”(少說話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說:“天何言哉!”“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因為在中國,因言治罪,說話闖禍,是自古以來的通例。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道以自然而然為法則)–––––––中國人以順應自然為最高法則,西方人以戰勝自然為最高法則,兩者可以互補。
42、“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於走路,不留痕迹;善於言談,無可指謫)––––––––神出鬼沒,滴水不漏,中國人的大智慧。
43、“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為。逆理而為必然會把天下搞亂,越是執著把持,就越會失去)–––––––為而敗,執而失,這其中包含了辯證法的道理。中國的思想主要是陰陽辯證的思想。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後,必有凶年”(以人間正道輔佐君主的人,不以軍隊逞強於天下。用兵會很快產生惡果;軍隊所到之處,荊棘叢生;大戰過後,必有荒年)–––––––中國的戰爭異常殘酷,完全是為了政治上的奪權,所以對經濟、環境肆意地破壞,對人民的生命財產肆意地殺掠。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只要很好地達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來逞強。達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達到了目的不要自我誇耀,達到了目的不要驕傲,達到了目的而要認為這是迫不得已,達到了目的不要逞強。事物壯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壯則老,物極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張果而勿強,可現實中幾個軍閥能做到?
46、“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勝利了,不要自以為了不起。自以為了不起,是以殺人為快樂。以殺人為快樂的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中國的現實問題是,樂殺人者,如朱元璋反而能得志於天下。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了解別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戰勝別人的人有力量,戰勝自己的人才是強者)–––––––有自知之明的統治者太少了,所以秦始皇、隋煬帝、武則天、朱元璋皆以逞強治天下,敗局已定。
48、“將欲翕(合上)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將要收起它,必須暫且張開它;將要削弱它,必須暫且增強它;將要廢棄它,必須暫且興起它;將要剝奪它,必須暫且給出它)–––––––以柔克剛,欲取反予,這是典型的中國智慧。一方面表現了我們的聰明,另一方面又表現了國民的狡詐。
49、“柔弱勝剛強”(柔弱能戰勝剛強)–––––––柔術柔道雖傳之日本,但根在中國。中國人具有以柔克剛的智慧。
50、“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國之武器及祭器,不可以隨便拿出來給人看)––––––現代經營管理,也要有保密意識。所以,利器不應當只是古代的祭器等。
51、“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世上的真理是:無所作為卻能大有可為)–––––––君主神秘莫測,看似無所作為,卻暗中操縱,做成一切。
52、“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置身低賤才能變得高貴,深入下層才能高高在上)––––––朱元璋之流最懂得利用人民,深入下層。
53、“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朝相反方向變化,是道的運動。事物的柔弱之處正是道發揮作用的地方)––––––這是老子總結出的宇宙間最根本的規律,中國智慧是反者、弱者的智慧。
54、“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稜角;最貴重的器物,總是最後製成;最大的聲音,恰恰是沒有什麼聲音;最大的形象,看來反而無形)–––––––老子最懂得辯證地看事物,“大象無形”,使得中國思想有時陷入神秘主義。
5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產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質,宇宙原始混沌物質分裂成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產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產生千差萬別的事物)––––––愛因斯坦說,中國人沒有遵循邏輯推理和實驗方法,但一切都做出來了。的確,中國人“猜”出了許多東西,只是缺乏進一步的探索與論證。
56、“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過於愛惜反而招致更大的破壞,財寶藏多了反而會有巨大的損失。知足則不會遭到羞辱,知道適可而止則不會遇到危險)––––––中國人從禍福中體驗到知足知止,卻不知道以制度法治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
5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最圓滿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會敗壞;最充實的好似空虛,但它的用處不會窮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彎曲,最靈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辯的好似口齒木訥)–––––––中華民族是最懂辯證法的民族。
58、“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天下清明,則把戰馬用作施肥種田;天下動亂,則盤馬彎弓,流血郊原)–––––––中國治亂循環,沒有人想到“天下有道”中的問題。
59、“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不出門戶,能知天下大事;不窺視窗外,能知天理人心)“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所以,聖人不必親身經歷就知道事情的始終,不必親眼去看就明白髮生了什麼,不必親自去做就能讓事情成功)–––––––文人總愛故弄玄虛,神秘其事。其實,老子是通過廣徵博覽、接收分析大量的信息而知天下、見天道的。
60、“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從事學問,知識要天天增加;致力於提高境界,知識要天天減少。減少了再減少,最後達到無為,雖然無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西方人是為學,探討大自然,所以知識天天增加;中國人是為道,提高“境界”、“修養”,所以知識天天減少。少之又少(損之又損),所以落後。
61、“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聖人沒有他固執的想法,以百姓的想法作為他的想法。百姓的想法善的,我認為它善;百姓的想法不善的,我也認為它善)–––––––老子主張聽憑百姓,放任陋俗,混同善惡,與世浮沉,這與政治上有可取之處,但於文明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毫無益處。
62、“聖人在天下,翕翕為天下渾其心,聖人皆孩之”(聖人在天下,使天下百姓的心思渾渾沌沌,聖人應使他們像無知無欲的嬰兒)–––––––現代文明是讓人民聰明起來,使人民懂得行使和維護自己的權利,懂得並遵守文明規範,懂得約束統治者。而中國文明正相反。
63、“塞其兌,閉其門,終生不勤”(阻塞知識的巢穴,關上知識的大門,終生不生疾病)–––––––無知是專制統治的基礎。
6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亂說,亂說的人不是真懂)––––––中國人總是把知識說得玄之又玄,神乎其神。其實,知識就是人的理性、人的生活。
6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以正確的無為的方法治國,以出奇制勝的方法用兵,以無所事事來取得天下)–––––––(舊)中國的政治是,以無為、不殺騙取天下,然後以暴力治國。
66、“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越是貧窮;民間的武器越多,國家越陷入昏亂;人們的技術越巧,奇特的物品越多;法令越分明,強盜反而越多)––––––中國文明是反技術、反法治的文明。
67、“正復為奇,善者為妖”(正常隨時可能變為反常,善良隨時可能變為妖孽)–––––––老子善於辯證地看問題,他認為好可能變成壞,善可能變成惡,所以,用不著死守是非善惡。
68、“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正直但不莽撞放肆,光輝但不耀眼刺人)–––––––老子一方面提倡韜光養晦,另一方面提出光而不耀,說明他還是有“發光”之心、世俗之欲的。
69、“治人事天,莫若嗇”(統治人,事奉天,沒有比吝嗇更好的)“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把無為當作為,把無事當作事,把無味當作味)–––––––吝嗇、節儉、輕鬆、少為、淡然、無事,也是小農社會的表現。
70、“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做天下的難事,一定要從做易事開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從做小事開始)–––––––從易處、細處著手,一步一個腳印,這既是腳踏實地做事的方法,也是農業文明無想象力、無冒險精神、做事刻板的反映。
71、“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結束時象開始時那樣謹慎,於是就不會把事情搞壞。因此,聖人的慾望就是沒有慾望,不看重貴特的物品;聖人的學問就是不學,以補救眾人的過錯)–––––––“不欲”、“不學”與現代文明、市場經濟是背道而馳的。
72、“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不是要讓人民明白,而是要使人民愚昧。人民之所以難治,就在於他們的智慧太多)–––––––所有的專制統治者都害怕人民有知識,有智慧,所以,焚書坑儒,批判知識分子的事何其多。
7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要統治人民,必先用言辭對人民表示謙虛;要領導人民,必須將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後。所以,聖人統治人民於上,人民並不感到有壓力;領導人民於前,人民並不認為有障礙)–––––––此統治策略是以“上民”、“處前”的不平等為前提的。一切都是騙局。
74、“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天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一個好的士兵並不一味逞武,善於作戰的人並不表現出他的憤怒,會打仗取勝的人並不跟敵人周旋,善於用人的人對人態度謙虛,這叫做不與人爭的德行,這叫做利用他人之力)––––––––“用人之力”是中國謀略的核心,也是中國武術的竅門。
75、“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我不願採取攻勢而情願採取守勢,我不願前進一寸而情願後退一尺)–––––––中國的謀略是后發制人,在原子彈發明之前,它比西方的先發制人更加厲害。
76、“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兩軍對壘時,悲憤的一方獲勝)–––––––以氣勢、意志、心戰、同仇敵愾的教育、政治思想工作獲勝,而不是唯兵器獲勝。
77、“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由於世人的無知,所以他們不了解我。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難遇到。因此聖人往往是穿著粗衣,卻懷揣著美玉)–––––––中國的聖人是神秘莫測、窮困潦倒的。
78、“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人民陷於飢荒,是由於衣租食稅的人太多,因而陷於飢荒;人民難以統治,是由於統治者巧取強為,因而難以統治)–––––––老子強烈地反對剝削壓迫,嚮往公平、太平之世,可是又拿不出具體的辦法,只有平均主義、蒙昧主義一途。這種浪漫主義傳統延續了幾千年。
79、“兵強則滅,木強則折”(軍隊逞強,就會復滅;木頭逞強,就會摧折)––––老子深刻認識到強弱的辯證法。可惜的是,統治者不會聽他的。(舊)中國的軍隊、官府從來是逞強欺民的,只有老百姓倒是不逞強,避強就弱,表現了老百姓的善良、憨厚兼懦弱。
80、“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國小人希,即使有各種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輕易冒險,不向遠方遷移)“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各小國之間踮腳可望,雞鳴狗叫的聲音互相聽得見,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來)–––––––小農經濟必然自我封閉,自給自足,守土重遷,沒有商品交換,沒有技術、信息交流,人民老死不相往來。這是中國五千年社會的寫照。

道家養生


精英男士,人到中年、事業正旺,迫於社會競爭的壓力,拚命賺錢,整日奔波忙碌;致使飲食不節,不吃早餐,多於夜宵,半夜睡不著,早晨懶起床,顛倒人體內臟循環功能,陰陽失衡。日積月累的熬夜耗盡了身體的“精”、“氣”、“神”。使體內經脈堵塞,五臟虧竭,氣滯血瘀,寒濕熱風毒聚積,當身體實在承受不了時才去醫院檢查,結果往往是晴天霹靂的告訴您———“三高症”、“痛風症”、“前列腺症”,甚至腫瘤、癌症已在吞噬您!
皙泉養生項目之一———道家養生四體系,以排六腑之毒素,補五臟之虧竭,暢經脈氣阻之血瘀,除百病之源,達養心,養性,養命之目的。
體系一:五行經絡推拿道家氣功點穴———使內臟年輕化
人體的每個臟器都有一條經脈並有其關鍵穴位,通過內臟循經推拿,氣功點啟臟器經脈中重要穴道,達到開臟活腑,促進內臟功能循環,血氣通暢,消除身體僵硬疲勞感,特有的輕鬆使身心倍感舒暢,讓整個內臟年輕化!
體系二:道家氣功養生操———把呼吸變長氣順血暢身健壯,氣足血旺體剛強,氣弱血虛體多病,氣衰血凝身則亡。生命的動力在於元氣、宗氣。腎精則是生命火種,呼吸長,腎精旺,元氣足,壽命長。呼吸短,腎精弱,壽命短。氣功養生操就是強腎精、壯元氣,用鼻子吸氣把新鮮氧氣吸進腎,用嘴巴呼氣把濁氣從肺部排出,每天五分鐘的氣功操以利吐故納新達到氣足———血旺———年輕———長壽。
體系三:食養,食療法———可先清後補古代名醫華佗曰:毒氣生髮,氣血受阻,流之不去,排之不瀉,腐蝕內臟,毒化器官,疾病生也,一命嗚呼!
飲天然花草防癌茶:清腸———清肺———凈血———暢氣。
食百草酵素:排尿酸,除肝脂、清臟腑之毒素,滅健康天敵自由基。
吃補腎長壽丹:調心肺,調腸胃,調內分泌,補腎虧,活化細胞,旺“精”氣“神”。
體系四:四季養生法———調情志,善食補春季養生:寬懷戒怒,達暢情志,利肝、利膽,補脾胃。去濕去風,增甘減酸。
夏季養生:品茶吟詩,益友清談、觀景納涼、淡心泊。利心、養陽、補肺腑。去火去風,增辛減苦。
秋季養生:寧靜、安神、忌悲傷。早卧早起、與雞俱興,順應陽氣之收斂,利肺,補肝臟。去燥去風,增酸減辛。
冬季養生:順應自然閉藏之規律,斂陰護陽為根本,力求其靜,控制情志活動,含而不露,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利腎,補心臟,去寒去風,增苦減咸。
總之,道家養生是中華民族養生學的一種自然健康療法,它按五行相生相剋的循環,以達到天地人的平衡和諧,故天藏我藏,天露我露,天醒我醒,順天時者方健康長壽!

傳統特產


相傳始由南唐董侍衛的女兒董月英掐制,后經群眾不斷改進,使這一工藝製品在民間流傳下來。據《清明上河圖》知北宋時草帽已很普遍。清光緒《鹿邑縣誌壙物產》里也有詳細記載。草帽辮又叫“麥秸辮”,是農民掐制的手工編製晶;草帽由草帽辮緝制而成,產品有黃白兩種。群眾總結草帽的優點與功能是:草質柔軟,造型美觀;人稱“活草”,不折不斷;堅固耐用,攜帶方便;遮陽擋雨,‘又當扇扇;坐在地上,可代坐墊。因此深受國內外客商和用戶歡迎。清朝中葉以前,掐辮緝草帽只是農民自用或饋贈親友。女孩出嫁后的第一個夏季,要從娘家給男方拿幾頂草帽,叫做“回奉帽”。此風俗一宣保持至今。隨著社會需求的增加,草帽逐漸轉入商品生產,出現了專業商戶——辮子庄和草帽行。農民靠掐辮緝帽度過了不少災荒年,現在仍是一頂主要副業。民間流傳有歌謠稱“麥秸是個寶,農民離不了;掐個辮子緝個帽,灌油吃鹽有線了;災年能糴糧,豐年添衣裳。”解放前山東、湖南、天津、上海和漢口等地的商人,常年在鹿邑開設的辮子庄有“通聚祥”、“恆太祥”等18家,年收購草辮量約值白銀20多萬兩。開設草帽行的有“干元正”“恆順”等15家,年收購草帽量約值白銀10萬兩。解放后,人民政府扶植設庄辦廠,大力發展這一傳統特產。80年代大部工序已實現機械化,所收購草帽辮1萬多包,機制草帽500萬頂,並能生產20多種新型工藝美術製品。輯制手工帽是一項精巧手藝,要求“一針扎三辮,裡外不露線。”成品帽要用硫磺熏,帽農稱為“鍍金鑲銀”——黃帽似金,白帽如銀,此即人們常說的“鹿邑黃”和鹿邑白\手工草帽的造型有鞍橋式、笠式、禮帽式、博士帽式、樓角式和兒童花草帽等。機制草帽式樣更多,有適應全國各族人民風俗習慣和愛好的工農帽、繡花噴花青年帽、繡花噴花兒童帽等100多個花色品種。鹿邑草辮草帽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國外用戶特別是西歐一些國家的公主、小姐將鹿邑草帽作為美麗、高尚的裝飾品。草辮草帽是河南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每年出口草帽150萬頂,遠銷歐、亞、非近20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