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兵導彈

用於近距離作戰的導彈

導彈的英文名稱是“missile”,也有的稱為“guided missile”。

介紹


單兵攜帶型導彈的英文名稱是“portablemissile”或“supercloserangemissile”等,可譯為“攜帶型導彈”或“超近程導彈”,簡稱“單兵導彈”。它是指由單個士兵攜帶和使用,用於近距離作戰的小型或微型導彈。
導彈是當今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的武器之一。人們一提起它,就會聯想到美國星球大戰計劃中的導彈防衛系統,其實導彈來到人間時,只是一個並不太複雜的攜帶型武器,即我們所說的單兵攜帶型導彈。但由於其自身具有的優勢,使它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快速發展。

分類


導彈的分類方法很多。按發射點與目標的位置關係,可分為地-地導彈,即從地面發射,攻擊地面目標的導彈,單兵攜帶型反坦克導彈就屬於此類;地-空導彈,從地面發射,攻擊空中目標的導彈,如單兵攜帶型防低空導彈;空-地導彈,從飛機或其他空中飛行物上發射,攻擊地面目標的導彈;空-航導彈,從空中發射,攻擊水面目標(艦艇等)的導彈;空-空導彈,從空中發射,攻擊空中目標的導彈;潛-地導彈,從水下潛艇發射,攻擊地面目標的導彈;航-空導彈,從水面艦艇上發射,攻擊空中目標的導彈;艦-艦導彈,從水面艦艇上發射,攻擊艦艇的導彈;空-潛導彈,從空中發射,攻擊水下潛艇的導彈;艦-潛導彈,從水面艦艇上發射,攻擊水下潛艇的導彈;潛-潛導彈,從水下潛艇發射,攻擊水下潛艇的導彈等。
按攻擊的目標,可分為反坦克導彈、反飛機導彈、反艦艇導彈、反潛艇導彈、反彈道導彈反衛星導彈等。
按飛行彈道,可分為彈道導彈巡航導彈
推進劑的物理狀態,可分為固體推進劑導彈和液體推進劑導彈。
按作戰使命,可分為戰術導彈和戰略導彈。
按作用距離,可分為遠程導彈、中程導彈、近程導彈和超近程導彈等。
單兵攜帶型導彈的分類,可按照上述分類方法進行分類,但因其主要用於反坦克(裝甲車等)、反低空目標(武裝直升機、巡航導彈等)和防空、反裝甲與攻堅等多用途,因而一般分為反坦克導彈、防低空導彈和多用途導彈3大類。

簡史


導彈的起源與火藥和火箭的發明密切相關。在我國,早在12世紀中葉的南宋時期,火箭就開始在軍事上得到應用。1920年代,美國研製成功無控火箭。1930年代,由於世界電子技術和火箭推進技術的發展,為火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導彈的誕生奠定了技術基礎。
瑞典MBT反坦克導彈系統
MBT反坦克導彈及其發射筒單兵導彈的發展歷史,可分為3個階段:從導彈的誕生到1950年代初,是導彈的早期發展時期;195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中晚期,是導彈的快速發展時期;1970年代末至今,是導彈全面更新換代、改造提高的新時期。
1939年,德國研製成功A-1式、A-2式和A-3式3種單兵使用的小型導彈,從此拉開了世界導彈發展的序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蘇、瑞士、瑞典、英、法等國意識到導彈在未來戰爭中的重要作用,相繼恢復了戰爭期間中斷的導彈理論研究以及導彈研製與試驗工作。到50年代初,各國已研製成功多種型號的單兵導彈。這一時期研製成功的導彈大多處於低水平,存在價格昂貴、精度低、可靠性差、質量重等缺陷。
1950年代末到1970年代末,隨著慣性器件、推進劑、制導技術的發展,導彈的發展也隨之有了廣闊的前景。正式裝備各國軍隊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單兵導彈,就是這一時期研製成功的。
第一代單兵導彈型號很多,有反坦克導彈、防空導彈。典型的第一代單兵防空導彈有美國的“紅眼睛”反飛機
導彈、蘇聯的“箭-2”(SA-7)式地-空導彈、英國的“吹管”AA式導彈和瑞典的RBS70AA式導彈等。
第一代單兵反坦克導彈的型號也很多,典型的產品有美國的M47“龍”式反坦克導彈、蘇聯的“陶”式反坦克導彈。
第一代單兵導彈,不論是反坦克導彈還是防空導彈,都存在著操作困難,命中率低,抗干擾能力差,沒有敵我識別機構,容易誤傷己方飛機和坦克等缺點。
到1960年代中期,發達國家先後開始對第一代單兵導彈進行改進,主要是增加敵我識別裝置,改進制導系統,成為第二代單兵導彈。如蘇聯的“箭-2”式地-空導彈的改進型——“箭-2M”(SA-14)式導彈,就增加了敵我識別裝置,並在制導系統中增加了紅外濾波器,從而提高了導彈的目標識別、捕捉能力和抗干擾能力;有的導彈還將紅外跟蹤系統更換為攝像機跟蹤系統,提高了制導精度,實現了較遠距離的自動跟蹤,具有了“發射后不用管”的性能,如英國的“標槍”單兵防空導彈等;還有的導彈採用激光駕束制導,雖然不具備“發射后不用管”的性能,法國埃里克斯導彈準備發射狀態埃里克斯導彈發射后飛行狀態,圖中可見導彈控制線
但能“全方位攻擊目標”,並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第二代單兵導彈的特點是採用紅外製導,能自動導引,操作簡便,命中率高(90%以上)。1980年代以後,由於新材料、電子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晶元的出現,為提高單兵導彈的威力,實現單兵導彈的小型化、輕量化提供了技術準備,各國開始第三代單兵導彈的研究。首先開展第三代單兵導彈研究的是美國、英國和日本,法國和瑞典緊隨其後。到20世紀末,許多性能優良、威力大、質量輕的單兵導彈陸續裝備各國軍隊。
第三代單兵導彈的典型產品有美國的“標槍”反坦克導彈、“打擊者”單兵防空導彈和近程步兵反坦克武器(SRAW)-;英國的“星光”單兵防空導彈;日本的“科凱”單兵防空導彈和法國的埃里克斯(ERYX)反坦克導彈等。
第三代單兵導彈的主要特點是預置目標特徵、攝像系統跟蹤、自動尋敵、無線傳輸指令,因而極大地方便了操作,提高了命中率。

系統組成


單兵導彈武器系統主要由導彈、瞄準控制系統、導引系統和發射裝置等幾大分系統組成。
導彈導彈是單兵導彈武器系統的主體,通常由彈體、戰鬥部、制導系統、動力裝置(火箭發動機)、電源和其他輔助裝置等組成。
彈體一般由殼體、彈翼與舵(操作)面等組成。採用整體結構的導彈,殼體用於安裝戰鬥部、制導(控制)系統、動力裝置(火箭發動機)、電源和其他輔助裝置。採用分體結構的導彈,動力裝置(火箭發動機)與戰鬥部是前後對接的,戰鬥部和火箭發動機的殼體分別為彈殼體的一個部分。彈翼是安裝在彈體上的翼片,一般用輕金屬或工程塑料製成,其作用是保證導彈的穩定飛行,產生升力與翻轉力矩。
戰鬥部對付不同目標的導彈,其戰鬥部也不相同。單兵反坦克導彈配用的是破甲戰鬥部,一般採用聚能裝葯結構,可穿透厚度為500~1000mm的均質裝甲鋼板。單兵防空導彈使用殺傷戰鬥部,導彈命中目標時,殼體形成高速破片,摧毀目標。單兵多用途導彈使用殺傷/破甲兩用戰鬥部。

制導系統


制導系統是導彈的“大腦”和指揮中心。制導系統的作用是根據控制指令操縱導彈,維持或改變導彈的飛行姿態與方向,使導彈按照使用者設定的方向和軌跡飛行,直到可靠命中目標。
現用於導彈的制導方式一般有4種:自主制導、尋的制導、遙控制導和複合制導。
自主制導是根據導彈內部或外部固定的參考基準,引導和控制導彈飛行的制導方式。這種制導方式主要適用於遠程導彈。
尋的制導是由導彈上的導引頭來感受目標的輻射、反射能等,自動形成制導指令,控制導彈飛向目標的制導方式。按感受目標信息的來源,可分為主動尋的制導、半主動尋的制導和被動尋的制導;根據發射與接收的能源,尋的制導可分為無線電尋的制導、激光尋的制導、紅外尋的制導等。尋的制導的優點是制導精度高,缺點是制導距離近,比較適用於單兵導彈,許多第二代、第三代和更新的單兵反坦克導彈均採用這一制導方式。它是將整個制導系統(含導引裝置和控制系統)都安裝在導彈上,實現完全自動控制,可以滿足使用者“發射后不用管”的要求。
遙控制導是由地面操縱系統嚮導彈發出制導指令,由彈上的執行裝置控制導彈飛行的制導系統。指令的傳輸有3種方式:有線傳輸、無線電傳輸和波束傳輸。第一代單兵反坦克導彈都採用有線傳輸指令制導,第二代以後的單兵導彈開始使用無線電傳輸指令制導和波束傳輸指令制導。
複合制導是指在同一導彈上同時使用多種制導方式的制導系統。複合制導主要適用於中、遠程導彈。
動力裝置為導彈運動提供能量的裝置,一般由火箭發動機擔任,其作用是保證導彈獲得到達目標所需要的能量。對於單兵導彈來說,通常使用的動力裝置是起飛(或稱為助推)發動機和續航發動機。單兵導彈的起飛發動機一般採用單室單推結構,且發動機比較小,只能給導彈一個較低的初始飛行速度。續航發動機是給導彈加速和保持導彈勻速飛行的動力裝置,大多採用單室雙推結構,也有採用雙室多推或多室多推結構的。單兵導彈的發動機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固體推進劑,常用的推進劑為雙基推進劑、改性雙基推進劑和複合推進劑等。單兵反坦克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一般在300m/s以下,單兵防空導彈的最大速度一般在340~1000m/s之間。
電源多數單兵防空導彈和少數新型單兵反坦克導彈在彈體上帶有電源,為導彈各系統提供工作用電;早期的單兵反坦克導彈不自帶電源,由地面電源提供導彈各系統的工作用電。單兵導彈使用的電源大多是由電池或小型(微型)渦輪發電機提供。
瞄準控制系統 瞄準控制系統的作用是識別和瞄準目標,賦予導彈一定的發射方向和角度,按預定要求完成射擊準備。全系統由光學瞄準鏡、敵我識別器、目標指示器組成。
導引系統 導引系統通常由光學瞄準鏡、紅外測角儀(或其他測角儀器)、微處理機組成。射手通過光學瞄準鏡瞄準目標時,就形成了一條瞄準線;與此同時,射手與導彈上的紅外曳光管也形成一條跟蹤線。當導彈偏離瞄準線時,紅外測角儀便測出兩線之間的夾角,微處理機便可根據導彈的飛行距離和夾角,計算出導彈與目標之間的偏差,並根據這些信息,形成控制指令傳送到導彈的控制系統,改變導彈的運動姿態和方向,修正導彈的飛行軌跡,使導彈能準確地命中目標。
發射裝置 單兵導彈的發射裝置由發射筒、電子組件、擊發機構、冷卻裝置和電源組成。發射筒是一次性使用的,用非金屬材料製成,平時兼作密封包裝筒,發射時才與其他發射機構合成一體;單兵導彈大多採用電擊發裝置,不同型號的導彈採用不同結構的擊發裝置;發射裝置的電源是與瞄準控制系統、導引系統共用的。
單兵導彈發展前景 單兵導彈是一種高新技術武器,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與發展前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高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單兵導彈的總體性能也在不斷提高。

發展趨勢


總體來說,目前單兵導彈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改變制導方式,採用先進的制導系統,進一步增強抗干擾能力。許多研製中的新型單兵導彈,採用預定目標特徵、
末端自動尋的制導方式,真正做到了“發射后不用管”;二是提高對付新型裝甲目標的能力。自1990年代反應裝甲(或稱為主動裝甲)在坦克和裝甲車上正式使用以後,傳統的金屬射流對付這種新型裝甲目標已無能為力。於是各國開始研製採用串聯戰鬥部和超高速爆炸成型彈藥等新型戰鬥部的單兵導彈,預計不久的將來,這種新型單兵導彈將會在戰場上出現;三是發展多用途單兵導彈。這種導彈一般採用多用途戰鬥部,能夠空、地兩用,可攻擊多種目標,提高毀傷效果;四是改進推進技術,提高發動機效能,進而提高單兵導彈的有效射程。雖然多數新一代單兵導彈的火箭發動機仍然採用固體推進劑,但通過優化發動機的結構、使用高能推進劑和選擇合理的添加劑,發動機的效能將進一步提高,性能進一步改善。(摘自:輕兵器/2004年第3期/編輯:王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