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韭園村的結果 展開
- 北京市門頭溝區王平鎮下轄村
- 山東省平度市大澤山鎮下轄村
韭園村
北京市門頭溝區王平鎮下轄村
韭園村,鄉鎮名。叫“韭園村”的鄉鎮有京西王平鎮韭園村和山東省平度市大澤山鎮韭園村等。
2010年度“北京最美的鄉村”。
北京美麗鄉村聯合會會員村。
京西王平鎮韭園村坐落在九龍山腳下,為門頭溝區王平鎮轄村,整個韭園農莊由東落坡、西落坡、韭園、橋耳澗四個小山村組成。據傳說,過去這裡的人們主要以種植蔬菜為生,尤其以種植韭菜而聞名,因此而得名韭園。
京西王平鎮韭園村(圖1)
名稱 | 統計用區劃代碼 | 車牌代碼 | 電話區號 | 郵政區碼 |
韭園村 | 110109005213 | 京 | 010 | 102300 |
村子里還擁有三義廟、碉樓、京西古道、馬致遠故居、牛角嶺關城等人文景觀,村內建築在百年以上的古院落多處。京西王平鎮韭園村位於京西九龍山麓。該村成村古老,應在遼金時代,因村中有些古迹是在金元時期。該村是京西古(大)道上的“王平古道”出入古道的第一個古村落。在古時,京城裡的人們要以煤炭為薪,而西山遍藏烏金。於是,京西和山西、內蒙古一帶的拉煤運貨的駝隊、馬幫就來往在西山古道中。遠古風煙,築城御邊,駝隊鈴響,馬幫來往,宗教活動,使古道、西風、駝鈴、瘦馬等神奇故事流傳在古道兩側。現門頭溝區有古道很多,如從三家店村到妙峰山的古香道、從大灰廠到戒台寺的古香道、從圈門過街樓到潭柘寺的古香道、從齋堂到沿河城的古道、從清水澗經爨底下到柏峪村的京西古道、還有這條“王平古道”。據史料記載,現存的京西古道最早的始於五代時期,距今已有1100年的歷史。
韭園村附近有韭園民俗旅遊村韭園農莊、戒台寺、潭柘寺、雙龍峽、百花山自然保護區等旅遊景點
古民居
韭園村
古道綿延而至,穿村而過,過往的馬幫落腳於此,村落便成為古道上的驛站。
干百年來,往返於古道上的馬幫、商賈,絕塵千里,鞍馬勞頓,由此古道上便有了為數不多,享譽京西的客棧、酒館和商鋪。
遙想來往於此的商賈和馬幫在古道上長途跋涉,時常飢餓難耐、疲勞不堪,在古道上的酒館和客棧是他們開懷痛飲,過夜小憩的絕佳去處。絡繹不絕的行人下馬狂飲,暢快淋漓,扔下酒錢,繼續前行。
京西古道
京西之山,統稱西山。群山之中,遍藏烏金。元、明以來,京城百萬人家,皆以煤炭為薪。加之這裡出產石材,琉璃的燒制更是聞名京城,於是,拉煤運貨的駝馬成群結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山路石道上來來回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從京城到西部山區,再遠至內蒙古、山西的商旅道路。
京西古道以“西山大路”為主幹線,連接著縱橫南北的各條支線道路,其中的中道、南道、北道為其主要組成部分。遠古烽煙、馬幫往來、宗教活動、築城戍邊以及古道、西風、瘦馬等數不清的神奇故事散落或留存在古道兩側,它是那個時代經濟、文化的具體象徵,從中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足音。
京西古道距今有干余年的歷史,它所蘊涵的厚重文化底蘊和燦爛的永定河流域文化疊聚成輝。京西古道是京西古代文明的重要標誌和歷史見證。
古道兩側古迹眾多,不勝枚舉。三義廟、關城、碉樓、各種碑誌刻石。古道上的牛角嶺關城是當時捕衙南鄉與王平口巡檢司的分水嶺,也是重要的關隘,被稱為西出京西古道的第一隘口。
三義廟
三義廟
牛角嶺關城
牛角嶺關城
關城東側留有過往的駝、馬踏踩而成的蹄窩,關城城門高6.2米,寬4.3米,深9.3米。城券西側,存碑兩通,均為重要史料文物。《宛署雜記》載:牛角嶺,在縣西北七十里橋澗村,《畿輔通志》載:牛角嶺,西北八十里。
大寨
在韭園村中,我們還看到一個介紹村中落難坡大寨的指示牌。落難坡山寨,又稱大寨,建於金代。根據大寨所在的地勢環境以及建築布局、建築風格可以證實,當時的大寨就是一所特殊的監獄。據傳說南宋時期落難的徽、欽二宗曾囚禁於此,史傳所載的“坐井觀天”說法,就是被囚禁於此的真實感受。
馬致遠故居
馬致遠故居
故居門樓外影壁牆上還豎立著一塊標牌,標牌題“馬致遠故居”,上面記載著馬致遠的生平。
碉樓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們找到了村中聞名遐邇的碉樓。碉樓建於金代中期,樓高10米,內分三層。底層與地道相通,中層四周設有氣眼,頂層為木結構頂層,四周設有:瞭望窗。碉樓是古代軍事的基本防禦工事,主要作為觀察、:瞭望和防守之用。該碉樓是古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金代歷經滄桑后惟一完整保存下來的古代遺跡。
隨著歲月的流逝,古道已失去了昔日的繁榮,如今已成為一處風景,蘊涵著歷史文化的積澱。今日漫步在古道上,歷史的遺存讓你會依稀聯想到古道悠悠、西風獵獵的遠古情境以及商旅不斷的古道盛況,當然還有古道沿邊日進斗金的商戶,鱗次櫛比,叫賣聲此起彼伏,駝、馬浩蕩而至,構成了一幅蔚為壯觀的昔日商旅盛景。
民俗村
王平鎮韭園民俗村位於九龍山北麓,總面積3.18平方公里,距北京阜成門45公里,居住人口37戶、99人。村中有農家樂13家,市級民俗旅遊接待戶2家,其中韭園農莊、九龍泉、緣德居、太和山莊更具特色,接待條件良好。民俗村建築面積2600餘平方米,可接待遊客150餘人。
休閑項目
主要休閑及旅遊項目包括:觀光採摘、京西古道、廟宇文化旅遊等。京西古道,逾千餘年,保存完整,是京西地區著名的文化遺產。村內建有2個百畝京白梨園、100畝核桃園、30畝杏園,採摘期從4月份開始一直延續到秋季。民俗村在保持生態農業園區的前提下,巧妙、完美地將其與人文、古迹相互交融,極大豐富了園區的內涵和品質。“背包游”者在蘋果園地鐵站乘坐929路公共汽車在石古砉下車,體後步行前往韭園村。“自駕游”者走阜石路或蓮石路到門頭溝,再沿109國道到下葦甸,左轉出國道往王平鎮方向行駛,經石古岩前往韭園村。
京西王平鎮韭園村內的古廟遺址很多,如三義廟、龍王廟、菩薩廟等。三義廟在橋耳澗村,座東面西。建於明萬曆年間,廟內有正殿(東殿)三間,北配殿三間。過去正殿內供的是三國時劉、關、張三兄弟。現殿內仍有壁畫,內容為三國故事。其院內有古銀杏一株,廟門口有古槐一株。三義廟的北牆外就是“王平古道”的北道,現有立碑說明。龍王廟、菩薩廟都位於韭園村,在村中主幹道東西兩側,各為一間小廟。這三座廟宇現在都已修復一新。在東落坡村還有古碉樓,這座古碉樓相傳修建於金代,高約10米,裡面分三層。是過去用于軍事上的瞭望哨。因此碉樓完全掩映在樹木蔥蘢中,竟無法拍照。而且在西落坡還有一處叫“大寨”的古遺址,又叫落難坡,是古代的一所監牢。相傳在金代時,宋朝的徽、欽二帝曾囚禁於此。因人們都知,徽、欽二帝是囚禁在當時的金中都東(今宣武區)的唐代古剎法源寺內“坐井觀天”。徽、欽二帝囚禁於此是傳說,還是押解途中曾在此暫禁不得而知。但大寨處已有立牌說明,就明確指出,宋朝的徽、欽二帝就是囚禁於此。在橋耳澗村外的古道上還有牛角嶺關城遺址,在關旁巨石鋪成的古道上,駝、馬踩踏的蹄印很深,清晰可見。據《宛署雜記》載:“牛角嶺,在縣西北七十里橋澗村……”
京西王平鎮韭園村(圖3)
農家小院更有特色:濃蔭半遮,小橋流水,青磚灰瓦,隨處可見,環境幽雅,古樸自然。元代著名詞人馬致遠的一首著名詞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膾炙人口的詞曲讓多少遠離家鄉、四處奔波的旅人頓生思鄉之情。詞中所描寫的“枯藤老樹”、“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等景物,在這裡都能找到。
雖然很難有史料佐證,但是韭園村的村民們都相信,這裡就是馬致遠的故鄉。馬致遠確實是元大都人。
有京白梨、門頭溝京西白蜜、泗家水紅頭香椿、妙峰山玫瑰花、茶湯李等特產。
馬致遠故居里的院落
2021年1月28日,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命名韭園村為“2020年度北京市綜合減災示範社區”。
2015年1月20日,韭園村入選第二批美麗宜居村莊示範名單。
韭園民俗旅遊村韭園農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