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冠狀病毒

犬冠狀病毒

犬冠狀病毒為單勝RNA病毒,有6~7種多肽,其中4種是糖肽,不含RNA聚合酶及神經氨酸酶。犬冠狀病毒(canine coronavirus,CCV)是1種嚴重危害養犬業、經濟動物養殖業和野生動物保護的病毒性傳染病病源。可使犬發生程度不同的胃腸炎癥狀,特徵有頻繁嘔吐、腹瀉、沉鬱、厭食等癥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季多發,病犬是主要的傳染原,犬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糞便及污染物傳染。該病一但發生,同窩犬同室犬很難控制均可造成感染。該病經常和犬細小病毒輪狀病毒及其它胃腸道疾病混合感染。幼犬死亡率較高。

簡介


犬 冠狀 病 毒 (Caninecoronavi,l~S,CCV)屬 於尼 多病 毒 目
犬冠狀病毒
犬冠狀病毒
(Nidovirales)、冠 狀 病 毒 科 (Coronaviridae)、冠狀 病 毒 屬 (Coronavirus)、冠 狀 病 毒 I群。CCV 由 Binn等 (1971)首先從腹瀉的德國軍犬中分離到的,病毒粒 子直 徑為 60~200nm,呈球 形,有囊膜。核衣殼呈細絲狀 .螺旋對稱,像其它囊膜病毒一樣。CCV 對熱、脂溶劑、非離子去污劑、甲醛和氧化劑敏 感,對酸穩定,在-70℃或 凍干后 在 4℃下可保存數年。CCV 可在多種犬和貓的細 胞系中增殖,如原代犬腎細胞,犬胸腺和皮膚纖維瘤細胞 (A72),貓肺細胞 (CRFK)等。
犬冠狀病毒(CCV)基因組為一28~ 32 kb大小的單股正鏈RNA,基因在病毒自身RNA聚合酶的存在下、以先導引物轉錄機制進行轉錄,不同的病毒基因組和亞基因組翻譯產生除病毒依賴RNA的RNA聚合酶以外,還產生其它病毒的結構蛋白和非結構蛋白,其中有相對比較保守、參與病毒核衣殼形成、介導宿主細胞免疫的核衣殼蛋白(N);在病毒出芽、組裝和成熟中起重要作用的膜蛋白(M);能刺激機體產生中和抗體,且易變異的纖突蛋白(S),另外S蛋白還決定著病毒血清型、感染力,同時通過識別,並與病毒宿主細胞受體相互作用決定病毒感染的宿主範圍;參與病毒組裝的小膜蛋白(E)和其它病毒蛋白.CCV還可識別貓氨肽酶N(fAPN)並與之相互作用。

發病特點


該病多發於寒冷的冬季,傳播迅速,數日內常成窩暴發;該病的發生雖無品種、年齡、性別之分,但在犬群中流行時,通常都是幼犬先發病,然後波及其他年齡的犬。幼犬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均高於成年犬。幼犬癥狀加劇,嘔吐和腹瀉是該病的主要癥狀,成年犬癥狀輕微。該病的臨床癥狀和流行病學與輪狀病毒感染相似,而且常與輪狀病毒、犬細小病毒等混合感染,診斷較為困難。從動物回歸試驗來看,病毒接種后1d就出現臨床癥狀。所有攻毒犬撲殺后都有腸以及腸系膜淋巴結病變。但有1隻犬沒有可觀察到的明顯癥狀,原因可能是該病毒需與細菌混合感染才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

病因


犬冠狀病毒病是由犬冠狀病毒引起的,犬冠狀病毒可感染所有品種和各種年齡的狗(以幼犬受害嚴重),使狗產生輕重不一的胃腸炎癥狀,臨床上出現頻繁地嘔吐、腹瀉、沉鬱、厭食,臨床癥狀消失后14~21天仍可複發,是目前危害養狗業的一大傳染病。感染途徑是消化道,主要是由於接觸了病狗排出的糞便及污染物所致。病毒在糞便里存活6~9天,污染物在水中可保持數天的傳染性。犬冠狀病毒可與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和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的抗血清發生反應,說明三者可能是一組病毒。該病毒對熱、紫外線和一般的化學藥品敏感。

癥狀


潛伏期1~8天。本病傳染迅速,數日內可蔓延全群。一般先表現嗜睡、衰弱、反覆嘔吐,以後糞便由糊狀、半糊狀至水樣,橙色或綠色,含黏液或血液,發燒或不發燒,白細胞減少,迅速脫水,死亡。隨著日齡的增長,死亡率降低。有的病例不表現臨床癥狀。犬冠狀病毒常和細小病毒一起混合感染,構成犬腹瀉大流行。

治療


採用對症療法,如止吐、止瀉、補液,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立即斷食斷水,冠狀病毒是腸胃病,必須斷食斷水,如果腸胃裡面有食物和水分,病菌就會一直有而且拉稀更頻繁,之後帶到“正規獸醫站“輸液消炎和輸營養液,之後打血清,一般七天的療程就可以恢復,冠狀的治癒幾率在95%左右(獸醫站醫生說的),疫苗對犬冠狀病毒病沒有預防效果。減少發病的措施,就是加強飼養管理,嚴格執行獸醫衛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