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圖
宋代揚無咎創作的絹本水墨畫
《雪梅圖》是宋代揚無咎創作的絹本水墨畫,現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此圖以簡練的筆法,畫一枝偃仰姿縱的“野梅”和翠竹。作者用筆疾速,枝幹著墨比較粗放,有些地方留有“飛白”,即不經意地在絹上造成的空白效果,非常巧妙地表現出樹皮斑駁的質感;花朵用筆圓潤細巧,花蕊嬌嫩;竹葉下垂,只在葉子的下部用濃墨勾出一半輪廓。為了更好地襯托積雪的效果,畫家用淡淡的墨色將絹地滿塗,僅僅只留出積雪的部位,陰霾逼人的寒氣便得到了很充分的渲染。
雪梅圖
本幅鈐“草玄之裔”、“補之”“逃禪”朱文印三方。
本幅南宋曾覿題詩:
筆端造化出天巧,寫出江南雪壓枝。
誰道春歸無覓處.橫斜全似越溪時。
引首有清乾隆御書“孤山香雪”行書4字,又在前隔水題詩一首。后隔水有清高士奇跋、印。
紙尾有元止止道人、顧德璋、唐幼明、李升,明吳勤、李澄之、吳寬跋,清高士奇十跋。諸家印鑒及吳延鑒藏印共三十九方。
揚無咎擅畫梅、竹、松、石等,也能畫人物,師李公麟。但他目前只有墨梅作品傳世,“四梅花圖”與“雪梅圖”均藏故宮博物院。揚無咎為畫梅,曾在庭院中植梅樹,“大如數間屋,蒼皮蘚斑,繁花如簇”,他時時觀察、寫照,並得出“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的理論。他畫梅花,用細筆墨線圈出花瓣,更見梅花“疏影橫斜”的風致。
據傳宋徽宗看到他畫的梅花,曾笑道揚無咎畫的是鄉村中的梅花,揚無咎便自署畫梅為“奉敕村梅”。
除擅畫外,揚無咎亦工書,學歐陽詢,很有心得。工詩詞,著有《逃禪詞》。
此圖全幅以淡墨烘小,濃墨寫枝,細筆勾花,用以表現“萬花敢向雪中廾’’的意境-全圖川筆勁逸,畫法與《四梅花捲》用筆稍有不同,布景舒朗清新-背景從上至下,從左到右,均以淡墨鋪染,與枝幹重下孑一側的畫法相結合,從而烘托出枝卜L的積雪,同時也映襯小朵朵梅花鮮明燦爛,一雪茫茫,花枝俏麗,呈現十無盡的叫:意.山於作者非常講究人格修養及筆墨素養,所以,他畫的梅花高標清韻,正是他高沾情操的寫照:此卷墨色野梅,能作成疏影橫斜之態,義間以竹口卜披拂,義皆寧以形狀,不施一粉而雪景澹然。畫面』二展示的不儀是梅花姿態,而是一種“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的梅花境界。從此畫可窺見作者對雪中梅花“高潔”品格的喜愛和作這幅畫寸的內心情感。
全圖用筆簡逸,與《四梅花圖》卷的用筆又有變化,布景舒朗清新,很富有杭州孤山籬落間那種“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的詩意。梁濟海
經《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十九、《中國繪畫史圖錄》上冊、《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4、《宋揚無咎雪梅圖》、《藝苑掇英》1979年第1期、《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晉唐兩宋繪畫·花鳥走獸卷》、《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繪畫編》2等影印;《石渠寶笈·初編》、《式古堂書畫匯考》卷十四、《江村銷夏錄》卷三、《江村書畫目》、《故宮已陝書畫目》、《國寶沉浮錄》、《中國古代書畫目錄》第二冊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