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9條詞條名為會計基礎的結果 展開
- 會計理論考試科目
- 2010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書籍
- 2007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09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05年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 201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14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 2013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 江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 2013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1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15年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11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09年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15年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14年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09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04年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14年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16年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14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15年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圖書
- 2016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 2017年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14年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 2018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 2014年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14年河海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15年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 2015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 2016年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 2007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年出版圖書
- 2010年上海財經大學出版書籍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作品
- 第三版
- 第九版·英文版
會計基礎
會計理論考試科目
會計基礎(Basic Accountancy)是指會計事項的記帳基礎,是會計確認的某種標準方式,是單位收入和支出、費用的確認的標準。對會計基礎的不同選擇,決定單位取得收入和發生支出在會計期間的配比,並直接影響到單位工作業績和財務成果。
會計基礎是在編製財務報表時,特別是為了確定收入和費用所歸屬的會計期間、確定資產負債表項目的金額,為運用適合於有關交易和項目的重大概念而提供的方法。
會計基礎是一種計量標準,它不可能脫離會計體系整體而發揮作用,權責發生制的應用只有在有效的政府會計和財務報告制度框架下才有實際意義。
會計基礎是現代會計學的重要分支,研究會計學的根本問題,闡明會計基本理論、基本辦法和基本技能。是會計從業資格的課程內容。
會計基礎主要有兩種,即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
1.收付實現制。
收付實現制,又稱現金制,是指企業單位對各項收入和費用的認定是以款項(包括現金和銀行存款)的實際收付作為標準。凡屬本期實際收到款項的收入和支付款項的費用,不管其是否應歸屬於本期,都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入賬;反之,凡本期未實際收到的款項收入和未付出款項的支出,即使應歸屬於本期,也不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入賬,採用這種會計處理制度,本期的收入和費用缺乏合理的配比,所計算的財務成果也不夠正確,因此企業單位不宜採用收付實現制但經營活動採用權責發生制,主要適用於行政事業單位。
2.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又稱應收應付制、應計制,是指以權責發生為基礎來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而不是以款項的實際收付作為記賬基礎。凡是應屬本期的收入和費用,不管其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入賬;反之,凡不屬於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已收到款項或付出款項,都不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入賬。在權責發生制下,每屆會計期末,應對各項跨期收支作出調整,核算手續雖然較為麻煩,但能使各個期間的收入和費用實現合理的配比,所計量的財務成果也比較正確。因此,國家《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單位會計核算應採用權責發生制。行政事業單位經營也採用權責發生制。
會計學與高等數學關係密切。各種會計方法和技術都離不開數學。會計學與統計的關係,都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數量化描述。
會計學按其研究內容,主要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審計學等重要分支。
基礎會計闡明會計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技術。
財務會計闡明會計處理各項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財務管理研究資金的籌措、管理、有效利用的理論和方法。
成本會計闡明成本的預測、計劃、計算、分析、控制和決策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管理會計闡明如何結合企業經營管理,綜合地利用企業會計信息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審計學闡明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合理性及效益性進行檢查監督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根據使用資料的對象不同,分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
根據會計主體的性質不同,分為營利組織會計與非營利組織會計;
根據會計對象的範圍不同,分為宏觀會計與微觀會計。
會計學是以研究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上形成協助決策的信息系統,以有效地管理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可以說它是社會學科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會計學的研究對象是資金的運動。
會計基礎是對會計的不同角度的考察。主流的觀點是會計信息系統說,即以下的一些解釋。
會計學由闡明會計制度、會計準則賴以建立的會計理論,以及會計工作如何組織和進行的會計方法組成。會計學主要分支:可以這樣分類:從大的分類來看可分為盈利會計和非盈利會計;在盈利會計中,又可分為財務會計、管理會計。
在中國大陸需要說明的是,審計學原是從會計學分化出來的一門學科,現代審計的理論和方法,以及其研究的任務和會計學不完全相同。狹義會計學不包括審計學。
會計基礎提供財務報告。財務報告對於經理,監管者,股東,員工等利益相關者是有用的。會計的核心是複式記帳,這種複式記帳法要求每一項業務至少要有兩個經濟實體,在一個帳戶計借方,在另一個帳戶相應的計貸方,所有的借方發生額應該等於所有貸方的發生額,即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如果借貸不等,那麼一定有錯誤,這樣複式記帳自身就提供了一種簡單的檢驗錯誤的方法。
2013年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基礎》考試大綱
第一章 總 論
第一節 會計概述
一、會計的概念及特徵
(一)會計的概念
(二)會計的基本特徵
1.會計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
2.會計擁有一系列專門方法
3.會計具有核算和監督的基本職能
4.會計的本質就是管理活動
二、會計的基本職能
(一)會計的核算職能
(二)會計的監督職能
(三)會計核算與監督職能的關係
三、會計對象和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
(一)會計對象
(二)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
1.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2.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3.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4.資本的增減
5.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
6.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7.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
第二節 會計基本假設
一、會計主體
二、持續經營
三、會計分期
四、貨幣計量
第三節 會計基礎
一、會計基礎的概念和種類
二、權責發生制
三、收付實現制
第二章 會計要素與會計科目
第一節 會計要素
一、會計要素的確認
(一)資產
1.資產的定義
2.資產的分類
(二)負債
1.負債的定義
2.負債的分類
(三)所有者權益
1.所有者權益的定義
2.所有者權益的分類
(四)收入
1.收入的定義
2.收入的分類
(五)費用
1.費用的定義
2.費用的分類
(六)利潤
1.利潤的定義
2.利潤的分類
二、會計要素的計量
(一)歷史成本
(二)重置成本
(三)可變現凈值
(四)現值
(五)公允價值
第二節 會計科目
一、會計科目的概念
二、會計科目的分類
(一)按其歸屬的會計要素分類
1.資產類科目:按資產的流動性分為反映流動資產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動資產的科目。
2.負債類科目:按負債的償還期限分為反映流動負債的科目和反映長期負債的科目。
3.所有者權益類科目:按所有者權益的形成和性質可分為反映資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4.成本類科目:按成本的不同內容和性質可以分為反映製造成本的科目和反映勞務成本的科目。
5.損益類科目:按損益的不同內容可以分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費用的科目。
(二)按提供信息的詳細程度及其統馭關係分類
1.總分類科目,又稱一級科目或總賬科目,它是對會計要素具體內容進行總括分類、提供總括信息的會計科目;總分類科目反映各種經濟業務的概括情況,是進行總分類核算的依據。
2.明細分類科目,又稱明細科目,是對總分類科目作進一步分類、提供更詳細和更具體會計信息的科目。
3.總分類科目和明細分類科目的關係是,總分類科目對其所屬的明細分類科目具有統馭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細分類科目是對其所歸屬的總分類科目的補充和說明。
三、會計科目的設置
(一)會計科目的設置原則
1.合法性原則:指所設置的會計科目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2.相關性原則:指所設置的會計科目應當為提供有關各方所需要的會計信息服務,滿足對外報告與對內管理的要求。
3.實用性原則:指所設置的會計科目應符合單位自身特點,滿足單位實際需要。
(二)常用會計科目
第三章 會計等式與複式記賬
第一節 會計等式
一、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一)會計恆等式
資產=權益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二)經濟業務對會計恆等式的影響
1.對“資產=權益”等式的影響
(1)資產與權益同時等額增加
(2)資產方等額有增有減,權益不變
(3)資產與權益同時等額減少
(4)權益方等額有增有減,資產不變
2.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式的影響
(1)資產和負債要素同時等額增加
(2)資產和負債要素同時等額減少
(3)資產和所有者權益要素同時等額增加
(4)資產和所有者權益要素同時等額減少
(5)資產要素內部項目等額有增有減,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要素不變
(6)負債要素內部項目等額有增有減,資產和所有者權益要素不變
(7)所有者權益要素內部項目等額有增有減,資產和負債要素不變
(8)負債要素增加,所有者權益要素等額減少,資產要素不變
(9)負債要素減少,所有者權益要素等額增加,資產要素不變
二、收入-費用=利潤
第二節 複式記賬
一、複式記賬法
二、借貸記賬法
(一)借貸記賬法的概念
(二)借貸記賬法的記賬符號
(三)借貸記賬法的會計科目結構
1.資產類會計科目的結構
2.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類會計科目的結構
3.成本類會計科目的結構
4.損益類會計科目的結構
(1)收入類會計科目的結構
(2)費用類會計科目的結構
(四)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
(五)會計科目的對應關係和會計分錄
1.會計科目的對應關係
2.會計分錄
(六)借貸記賬法的試算平衡
1.試算平衡的含義
2.試算平衡的分類
(1)發生額試算平衡法
全部會計科目本期借方發生額合計=全部會計科目本期貸方發生額合計
(2)餘額試算平衡法
全部會計科目的借方期初餘額合計=全部會計科目的貸方期初餘額合計
全部會計科目的借方期末餘額合計=全部會計科目的貸方期末餘額合計
三、總分類科目與明細分類科目的平行登記
(一)總分類科目與明細分類科目的關係
(二)總分類科目與明細分類科目的平行登記
(1)所依據會計憑證相同(依據相同)
(2)借貸方向相同(方向相同)
(3)所屬會計期間相同(期間相同)
(4)計入總分類科目的金額與計入其所屬明細分類科目的金額合計相等(金額相等)
第四章 會計憑證
第一節會計憑證概述
一、會計憑證的概念和種類
(一)原始憑證
(二)記賬憑證
二、會計憑證的作用
(一)記錄經濟業務,提供記賬依據
(二)明確經濟責任,強化內部控制
(三)監督經濟活動,控制經濟運行
第二節原始憑證
一、原始憑證的種類
(一)按取得的來源不同分類
1.自製原始憑證
2.外來原始憑證
(二)按照格式的不同分類
1.通用憑證
2.專用憑證
二、原始憑證的基本內容
原始憑證所包括的基本內容,通常稱為憑證要素,主要有:原始憑證名稱、填制憑證的日期、憑證的編號、接受憑證單位名稱(抬頭人)、經濟業務內容(含數量、單價、金額等)、填制單位簽章、有關人員(部門負責人、經辦人員)簽章、填制憑證單位名稱或者填制人姓名、憑證附件。
三、原始憑證的填制要求
(一)填制原始憑證的基本要求
1.記錄要真實
2.內容要完整
3.手續要完備
4.書寫要清楚、規範
5.編號要連續
6.不得塗改、刮擦、挖補
7.填制要及時
(二)自製原始憑證的填制要求
1.一次憑證的填制
2.累計憑證的填制
3.匯總憑證的填制
(三)外來原始憑證的填制要求
四、原始憑證的審核
(一)審核原始憑證的真實性
(二)審核原始憑證的合法性
(三)審核原始憑證的合理性
(四)審核原始憑證的完整性
(五)審核原始憑證的正確性
(六)審核原始憑證的及時性
第三節記賬憑證
一、記賬憑證的種類
(一)按內容可分為收款憑證、付款憑證和轉賬憑證
1.收款憑證
2.付款憑證
3.轉賬憑證
(二)按填列方式可分為複式記賬憑證和單式記賬憑證
1.複式憑證
2.單式憑證
二、記賬憑證的基本內容
記賬憑證必須具備以下基本內容:(1)記賬憑證的名稱;(2)記賬憑證的日期;(3)記賬憑證的編號;(4)經濟業務事項的內容摘要;(5)經濟業務事項所涉及的會計科目及其記賬方向;(6)經濟業務事項的金額;(7)記賬標記;(8)所附原始憑證的張數;(9)制證、審核、記賬、會計主管等有關人員的簽章,收款憑證和付款憑證還應由出納人員簽名或蓋章。
三、記賬憑證的填制要求
(一)基本要求
(二)收款憑證的填制要求
(三)付款憑證的填制要求
(四)轉賬憑證的填制要求
(五)記賬憑證的審核
1.內容是否真實
2.項目是否齊全
3.科目是否正確
4.金額是否正確
5.書寫是否正確
第四節會計憑證的傳遞和保管
一、會計憑證的傳遞
會計憑證的傳遞是指會計憑證從取得或填制時起至歸檔保管過程中,在單位內部各有關部門和人員之間的傳送程序。
二、會計憑證的保管
會計憑證的保管,是指會計憑證登賬后的整理、裝訂和歸檔存查。
第五章 會計賬簿
第一節會計賬簿概述
一、會計賬簿的概念
會計賬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賬頁組成的,以經過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全面、系統、連續地記錄各項經濟業務事項的簿籍。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和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賬簿。
二、會計賬簿的分類
(一)按用途分類
1.序時賬簿
2.分類賬簿
3.備查賬簿
(二)按賬頁格式分類
1.兩欄式賬簿
2.三欄式賬簿
3.多欄式賬簿
4.數量金額式賬簿
(三)按外型特徵分類
1.訂本賬
2.活頁賬
3.卡片賬
三、會計賬簿與賬戶
(一)賬戶的概念
(二)賬戶的基本結構
(三)賬簿與賬戶的關係
第二節會計賬簿的內容、啟用與登記規則
一、會計賬簿的基本內容
(一)封面
(二)扉頁
(三)賬頁
二、會計賬簿的啟用
三、會計賬簿的登記規則
第三節會計賬簿的格式和登記方法
一、日記賬的格式和登記方法
(一)現金日記賬的格式和登記方法
1.現金日記賬的格式
(1)三欄式日記賬
(2)多欄式日記賬
2.現金日記賬的登記方法
(1)日期欄
(2)憑證欄
(3)摘要欄
(4)對方科目欄
(5)收入、支出欄
(二)銀行存款日記賬的格式和登記方法
銀行存款日記賬的格式和登記方法與現金日記賬相同。
二、總分類賬的格式和登記方法
(一)總分類賬的格式
總分類賬是按照總分類賬戶分類登記以提供總括會計信息的賬簿。總分類賬最常用的格式為三欄式,設置借方、貸方和餘額三個基本金額欄目。
(二)總分類賬的登記方法
總分類賬可以根據記賬憑證逐筆登記,也可以根據經過匯總的科目匯總表或匯總記賬憑證等登記。
(三)明細分類賬的格式和登記方法
1.明細分類賬的格式
(1)三欄式明細分類賬
(2)多欄式明細分類賬
(3)數量金額式明細分類賬
2.明細分類賬的登記方法
3.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的平行登記
第四節對賬
一、賬證核對
賬證核對是指核對會計賬簿記錄與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的時間、憑證字型大小、內容、金額是否一致,記賬方向是否相符。
二、賬賬核對
(一)總分類賬簿有關賬戶的餘額核對
(二)總分類賬簿與所屬明細分類賬簿核對
(三)總分類賬簿與序時賬簿核對
(四)明細分類賬簿之間的核對
三、賬實核對
(一)現金日記賬賬面餘額與庫存現金數額是否相符
(二)銀行存款日記賬賬面餘額與銀行對賬單的餘額是否相符
(三)各項財產物資明細賬賬面餘額與財產物資的實有數額是否相符
(四)有關債權債務明細賬賬面餘額與對方單位的賬面記錄是否相符
第五節錯賬更正方法
一、劃線更正法
二、紅字更正法
三、補充登記法
第六節結賬
一、結賬的程序
二、結賬的方法
第七節會計賬簿的更換與保管
一、會計賬簿的更換
二、會計賬簿的保管
第六章 賬務處理程序
第一節記賬憑證處理程序
一、一般步驟
(一)根據原始憑證編製匯總原始憑證
(二)根據原始憑證或匯總原始憑證編製收款憑證、付款憑證和轉賬憑證(也可採用通用的記賬憑證)
(三)根據收款憑證、付款憑證逐筆登記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
(四)根據原始憑證、匯總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登記各種明細分類賬
(五)根據記賬憑證逐筆登記總分類賬
(六)期末,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和明細分類賬的餘額同有關總分類賬的餘額核對相符
(七)期末,根據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的記錄,編製會計報表
二、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特點、優缺點及適用範圍
(一)特點
(二)優缺點
(三)適用範圍
第二節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
一、匯總記賬憑證的編製方法
匯總記賬憑證分為匯總收款憑證、匯總付款憑證和匯總轉賬憑證三種格式。
(一)匯總收款憑證的編製
(二)匯總付款憑證的編製
(三)匯總轉賬憑證的編製
2013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基礎》考試大綱:第7章
時間:2013-02-25 來自:會計網 編輯:朱麗雨
第七章 財產清查
第一節財產清查概述
一、財產清查的概念
(一)按清查的範圍可分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二)按清查的時間可分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二、財產清查的意義
(一)通過財產清查,可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的實有數量,確定實有數量與賬面數量之間的差異,查明原因和責任,以便採取有效措施,消除差異,改進工作,從而保證賬實相符,提高會計資料的準確性
(二)通過財產清查,可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的保管情況是否良好,有無因管理不善,造成霉爛、變質、損失浪費,或者被非法挪用、貪污盜竊的情況,以便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管理,切實保障各項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
(三)通過財產清查,可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的庫存和使用情況,合理安排生產經營活動,充分利用各項財產物資,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果
三、財產清查的一般程序
第二節財產清查的方法
一、貨幣資金的清查方法
(一)庫存現金的清查
(二)銀行存款的清查
二、實物的清查方法
(一)實地盤點法
(二)技術推演演算法
三、往來款項的清查方法
第三節財產清查結果的處理
一、財產清查結果的處理要求
(一)分析賬實不符的原因和性質,提出處理建議
(二)積極處理多餘積壓財產,清理往來款項
(三)總結經驗教訓,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
(四)及時調整賬簿記錄,保證賬實相符
二、財產清查結果的處理步驟和方法
(一)審批之前的處理
(二)審批之後的處理
第八章 財務會計報告
第一節財務會計報告概述
一、財務會計報告的概念
二、財務會計報告的構成
(一)資產負債表
(二)利潤表
(三)現金流量表
(四)附註
三、財務會計報告的編製要求
(一)真實可靠
(二)全面完整
(三)編報及時
(四)便於理解
第二節資產負債表
一、資產負債表的概念和意義
二、資產負債表的格式
三、資產負債表編製的基本方法
(一)根據總賬賬戶的餘額直接填列
(二)根據總賬賬戶的餘額計算填列
(三)根據明細賬戶的餘額計算填列
(四)根據總賬餘額和明細賬餘額計算填列
(五)綜合運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
(六)資產負債表附註的內容,根據實際需要和有關備查賬簿等的記錄分析填列
第三節利潤表
一、利潤表的概念和意義
二、利潤表的格式
三、利潤表編製的基本方法
(一)本期金額欄的填列方法
(二)上期金額欄的填列方法
第九章 會計檔案
第一節會計檔案概述
一、會計檔案的概念
二、會計檔案的內容
(一)會計憑證類
(二)會計賬簿類
(三)財務會計報告類
(四)其他類
第二節會計檔案保管
一、會計檔案的歸檔
二、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
三、會計檔案的查閱和複製
四、會計檔案的銷毀
第十章 主要經濟業務事項賬務處理
第一節 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一、現金和銀行存款
(一)提現的賬務處理
(二)存現的賬務處理
二、交易性金融資產
(一)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賬務處理
(二)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賬務處理
(三)購買和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發生的交易費用的賬務處理
第二節財產物資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一、原材料
(一)購買原材料的賬務處理
(二)發出原材料的賬務處理
二、庫存商品
(一)產成品入庫的賬務處理
(二)銷售商品結轉銷售成本的賬務處理
三、固定資產
(一)購入不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
(二)固定資產折舊的賬務處理
(三)固定資產處置的賬務處理
第三節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一、應收及預付款項
(一)應收賬款發生和收回的賬務處理
(二)應收款項減值(壞賬準備)的賬務處理
1.當期應計提壞賬準備金額的計算
2.計提壞賬準備的會計分錄
3.實際發生壞賬時的賬務處理
(三)預付賬款的賬務處理
二、應付賬款
(一)應付賬款發生的賬務處理
(二)償付應付賬款的賬務處理
三、應付職工薪酬
(一)計提應付職工薪酬的賬務處理
(二)發放應付職工薪酬的賬務處理
四、應交稅費
(一)應交增值稅的賬務處理
(二)應交營業稅的賬務處理
五、借款
(一)短期借款的賬務處理
1.短期借款借入和歸還的賬務處理
2.計提短期借款利息以及支付利息的賬務處理
(二)長期借款的賬務處理
1.長期借款借入和歸還的賬務處理
2.計提長期借款利息以及支付利息的賬務處理
第四節資本的增減
一、接受投資
(一)接受現金資產投資的賬務處理
(二)接受非現金資產投資的賬務處理
二、實收資本的減少
實收資本減少的賬務處理。
第五節收入、成本和費用
一、收入
(一)取得主營業務收入的賬務處理
(二)取得其他業務收入的賬務處理
二、成本
(一)發生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的賬務處理
(二)製造費用在不同產品之間分配的賬務處理
三、費用
(一)結轉主營業務成本的賬務處理
(二)結轉其他業務成本的賬務處理
(三)發生營業稅金及附加的賬務處理
(四)發生銷售費用的賬務處理
(五)發生管理費用的賬務處理
(六)發生財務費用的賬務處理等
四、營業外收支
(一)取得營業外收入的賬務處理
(二)發生營業外支出的賬務處理
第六節財務成果的計算
一、利潤
(一)利潤的計算
(二)期末結轉各項收入、利得類科目的賬務處理
(三)期末結轉各項費用、損失類科目的賬務處理
二、所得稅
(一)應交納所得稅的計算
(二)所得稅的賬務處理
三、利潤分配
(一)提取法定盈餘公積的賬務處理
(二)提取任意盈餘公積的賬務處理
(三)向投資者分配利潤的賬務處理
“管理會計對內,財務會計對外”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成為了企業管理者們的共識。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分別以內部管理和對外報告為目標,按照各自的核算方法體系,進行雙重核算。然而,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發展,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正在逐步趨於融合,二者的邊界逐漸消失。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聯繫和區別
1.1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聯繫
企業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處於相同的環境中,都為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二者都能夠記錄、計算、分析、評價企業的經濟活動,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提供客觀依據,有助於企業實現經濟價值最大化的發展目標。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源於傳統的會計,二者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一起構成了企業財務活動的有機整體。管理會計的一些資料數據來源於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運用了大致相同的原始資料。例如,為了制定投資決策,需要收集相關的成本數據;為了控制存貨,需要收集歷史存貨量、存貨費用、材料消耗等數據。而這些數據均可以從財務會計的報表或記錄賬簿中獲得。這些數據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對財務預測、決策產生重要的影響,對企業經營的成敗有著關鍵性的影響。企業的資金運動是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工作客體,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均需要記錄、評價、考核、控制企業資金,從而促進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能夠做出最優決策,合理利用企業資源。
1.2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
企業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內容不同。管理會計的內容主要包括規劃決策、業績評價和控制,是對資金的分析、評價、控制、預測和決策,用於管理企業經濟活動。財務會計的內容主要包括負債、資產、所有者權益、費用、收入以及利潤的核算,是對資金的確認、記錄、計量及彙報,用於反映企業的資金運動。其次,服務對象不同。企業管理會計能夠提供最優化決策和有效經營的管理信息,為企業內部管理人員提供參考依據,是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服務的,常常被稱為內部會計。企業財務會計能夠提供最基本的財務信息,側重於服務和企業有聯繫的個人或團體,常常被稱為外部會計。第三,工作重點不同。經營管理型的企業管理會計需要在反映過去的基礎上,強化前景預測、規劃、決策等功能,面向未來是其工作的重點。而報賬型的財務會計只是提供歷史資金信息,面向過去是其工作重點。第四,不同的時間跨度。編製企業管理會計報告有著較大的時間彈性,編製的時間可以短至一天,也可以長達幾年,在實際運用中常常按照管理者的需求進行。而編製財務會計報告的時間往往有著硬性規定,通常情況下編製對外財務報表的時間為一年、一季或一個月。第五,企業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在會計程序、會計方法、精確程度和信息特徵等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差別。
2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融合的基礎
作為企業管理重要手段的會計,它是一種按照預定目標,收集、反映、處理經濟信息,指導、調節、控制與組織經濟活動,促進企業經營講究效果、權衡利弊的管理活動與社會實踐。會計體現了社會生產關係,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而發展。傳統會計認為資金運動是唯一的會計對象,過於重視資金、資產等在生產經營中的作用,而忽視了決定、主宰物資資本的人為因素的作用。隨著會計相關理論的不斷完善,會計客體範圍不斷擴大。會計管理的內容不斷擴展,不但包括了傳統的會計管理內容,還包涵了智力資本、人力資源成本的控制、監督、核算等內容。企業會計更加註重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從本質上來講,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是對資源要素的交易和產權變動的確認、計量和控制。二者由於不同的分工,在會計方面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是財務會計的主要對象,而管理會計是對財務會計對象的再加工,是利用財務會計相關信息指導、控制、組織企業經營管理活動。
在職能方向上,管理會計是對財務會計的延伸和發展;在工作內容上,管理會計是對財務會計的深化;在最終目標上,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始終保持一致,都是為了提高企業效益,維護相關利益者的權益。
3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措施
3.1 構建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體系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是對企業會計的進一步完善,是會計發展的一項突破。通過構建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融合體系,使企業會計活動不但能夠滿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方面需求,還能夠有效防止不必要的浪費與重複狀態。由於在企業會計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相比還處於相對薄弱的地位。因此,可以採用以下措施彌補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不平衡,以促進二者的有效融合。首先,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應當重視企業決策中管理會計的作用。企業高層的重視能夠促進管理會計在企業日常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有效運用,促進企業利用管理會計信息進行控制、管理、決策。其次,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素質,強化管理會計教育。企業應當開展管理會計培訓,對會計人員和相關的管理者加強工作指導和業務培訓,促使企業各級人員都能夠了解、懂得管理會計,建立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隊伍。第三,採用恰當的方法採集基礎數據,確保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有效融合。第四,細化會計基礎工作,優化財務資料,促進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
3.2 合理構建確認基礎和計量模式
財務會計應當突破單一的權責發生制基礎模式,在確認基礎時需要充分考慮現金流量,努力構建權責發生制和現金流量相結合的會計確認基礎。這樣既能夠協調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確認基礎,還能夠降低管理會計的工作量,有利於企業對外報告現金流量信息,更好地滿足外部信息需求。在計量方面,財務會計需要使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現凈值、現行市價等多種計量模式相互配合。隨著新金融工具的不斷出現,企業財務會計計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單一計量基礎逐步擴展到物種不同的計量基礎,例如,採用現行成本計量存貨,採用現行市價計量短期有價證劵,採用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計量長期負債與資產,這有利於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進一步融合。
3.3 運用變動成本法進行有效銜接
變動成本法能夠提供變動成本資料,有利於管理會計的量本利分析與盈虧臨界分析,能夠為成本控制、計劃以及經營決策提供客觀參考依據。變動成本還能夠和責任會計、彈性預算、標準成本等直接結合,從而在生產經營與計劃控制等環節發揮重要的作用。將變動成本法引入到財務會計當中,能夠促使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銜接,促進企業運用會計更好地服務經營管理活動。
綜上所述,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既相互聯繫,又有所差別。隨著企業管理的不斷發展,二者在企業內部呈現不斷融合的趨勢。在具體實踐中,企業應當合理構建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體系,合理構建確認基礎和計量模式,運用變動成本法進行有效銜接,從而促進二者的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