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沖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

張沖(1900—1980),原名紹禹,又名維新,字雲鵬,彝族,彝姓尼娜,雲南省瀘西縣永寧鄉小布坎(現劃歸彌勒縣)人。張沖生於雲南省瀘西縣,幼年的張沖讀過私塾,后入鄉和縣城小學讀書。

他生活的少年時代,正是中國風雲變幻的年代,他自幼對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深有體會,培養了同情勞動人民和富於反抗黑暗勢力的精神。15歲時智退土匪,被當地群眾譽為“小孔明”。妻惠國芳。

曾任滇軍旅長、師長。抗日戰爭爆發后,任國民黨軍第一八四師師長。

人物生平


1938年參加台兒庄會戰後升任第六十軍副軍長兼第一八四師師長、新三軍軍長。
 張沖
 張沖
1940年任第一集團軍總部第二路軍指揮,后因接近共產黨被撤職。
1946年到延安。
1947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前往東北戰場,任東北民主聯軍高級參議、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1949年參加策動滇軍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雲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南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兼涼山臨時軍政委員會主席。
1954年後,任雲南省副省長,雲南省民委主任,國家民委委員,中共雲南省委委員,雲南省革委會副主任,雲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78年2月至1980年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擔任職務


是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英勇事迹


從綠林好漢到雲南鹽政使
張沖自幼膽大、敏捷、機智。清朝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秋的一天早上,一股土匪借著濃霧掩護闖進小布坎村,準備搶劫張沖家。小張沖從院中蹦蹦跳跳跑出來找小夥伴玩耍,出門不遠就撞上迎面而來的土匪,土匪發現就圍了上來,張沖一眼看穿土匪是沖著他家來的,急中生智大聲向土匪說:“我是他家雇來的,你們不要抓我。”在院中的哥哥聽到張沖說話,心感有異,抬頭往外看,發現土匪押著張沖正往院里奔來,趕快把院子大門關上,並大聲呼喊家人持槍上樓抵抗。土匪要從大門衝進來,張沖又說:“前門裡面放有大炮不能進,我帶你們從後門入。”來至後門,後門已被家人依張沖暗示關閉。土匪不能入就商量用火燒,張沖附和說:“要得,我帶你們去抱柴。”張沖抱了一次,第二次藉機走脫,急奔鄰村求救。群眾聽到張家被搶劫,鑼聲一響,一下跟來了百餘人,有的提火槍,有的持刀和木棍,邊跑邊喊“抓土匪”。正在放火的土匪聽到喊聲,加之張沖家開槍還擊,感到不妙,倉皇逃走。此時張沖僅9歲,事後小張沖智戲土匪的故事不脛而走,被鄉里傳為佳話。
張沖步入青年後,就讀於縣立小學,學業欠佳,但性格俠義豪爽,好打抱不平,喜歡交窮朋友。一天,張充幫家裡馱一窩小豬去猴街賣,歸途中遇到好友趙光廷,趙因欠賭債無力償還,求張沖資助,張沖勸其今後勿賭,爾後將賣豬的全部所得給了趙。後來趙因受地主土豪所逼,走投無路便聚眾佔山為王,公開與官府對抗,一次有手下向趙提議要打劫張沖家,趙說:“三爺(張沖)是我的恩人,誰敢打擾他家,我嚴懲不饒。”此話傳開后卻給張沖招來了麻煩。1918年,張沖之父病故,張沖尊母親之命到昆明求學,地方豪紳趁機聯名向省府誣告張沖與“匪首趙光廷勾結”,省方不查便批:“將張沖迅速逮捕法辦。”幸虧縣府解差與張沖的父親有交情,暗通消息,張沖方得潛逃宜良寶紅寺村舅舅家躲避。數天後又潛到平彝(今曲靖市富源縣),投奔到原曾在其父手下做事後佔山為王的趙壽廷部做了“二大王”。入伙不久,張沖發現這支隊伍紀律鬆散,盲目搶殺,無“英雄氣概”,毅然率擁戴自己的80多個弟兄獨樹義旗,提出“富人差我錢,中等人莫等閑,窮人來和我過年”,“打倒土豪劣紳,保護工農商,救濟貧窮人”的口號,游弋於平彝、陸良、羅平、師宗、瀘西、彌勒、丘北等地的廣大農村。兩年中,他用計消滅了危害丘北群眾的慣匪“二飛”、“二李”和“二丁”,剪除了富樂的“地頭蛇”海壽農,懲治了贓官胡道文,開倉濟民,除暴安良,受到廣大勞苦百姓的歡迎和擁戴,隊伍發展到600餘人,一時聲震滇東南。
張沖早年的愛國主義思想,除了反抗封建的黑暗勢力之外,還表現為自發的反帝鬥爭。張沖曾率部襲擊法國控制的滇越鐵路,懲辦帝國主義分子,為被害的中國群眾出氣,打擊法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正如張沖回憶說,這使“法帝國主義者惱羞成怒,卻又無可奈何;受盡欺壓的中國老百姓拍手稱快。”
對張沖武裝,雲南省長唐繼堯多次派兵圍剿,多次失利,遂決心招撫。張沖接受招撫后,先後任支隊長、團長職務,堅持為老百姓做好事。
1927年2月6日,雲南的四位鎮守使胡若愚、龍雲、張汝驥、李選廷聯合發動了反對唐繼堯的“二六政變”。張沖支持政變,龍雲取勝並擔任雲南省主席后,論功行賞,委任張沖為第5師師長,此時張沖年僅27歲,已成為滇軍中的實權人物。
1931年後,張沖兼任雲南鹽運使,對鹽政進行改革,尤其是實施“移鹵就煤”工程,將元永井地區之鹽滷,通過管道運往20公裡外的一平浪,用煤煎鹽成功,解決了雲南鹽業危機,為民造福。
從抗日名將到經營雲南水利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雲南軍隊組成第六十軍開赴前線抗日,張沖任六十軍一八四師師長。途中,張沖在漢口秘密會見了八路軍武漢辦事處的葉劍英、羅炳輝將軍,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堅定了靠攏共產黨的決心。同時請求共產黨派遣政工人員到其它部隊工作,創辦《抗日軍人》報,擴大了共產黨在他部隊里的影響。張沖率領的部隊紀律嚴明,英勇善戰。
在威震中外的台兒庄戰役中,他身先士卒,堅定勇猛,為全體將士所敬仰。當戰鬥已進行了三天三夜,面對裝備優良、兇殘頑固的日軍,士兵幾乎抵擋不住的時刻,張沖猛地站到高處大聲喊道“我是師長張沖,大家不要跑。我們滇軍在靖國、護國中聲威赫赫,名揚四海,有光榮的傳統,如果我們連一個小日本都打不贏,我們滇軍的臉就丟盡了。我是師長,如果我往後退,你們用槍打死我。你們誰要退,我也用槍打死你們。師長敢衝鋒你們敢不敢?”“敢!”下面齊聲高呼。一時間士氣大振,士兵們在張沖的摔領下,一躍而起,以銳不可檔的氣勢殺入敵陣,最終取得了台兒庄戰役的勝利。
1938年4月,60軍開往徐州,投入了徐州會戰的第二階段。張沖所率184師堅守徐州近郊禹王山27個日日夜夜,挫敗日寇的多次進攻,打出了滇軍的威風,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據當時報紙記載:“滇軍血戰,大展神威”。日本報紙也承認:“自九一八與華軍開戰以來,遇到滇軍猛烈衝鋒,實為罕見。”而滇軍60軍投入戰鬥者35123人,傷亡18844人,超過了投入戰鬥人數的一半。徐州附近的禹王山戰鬥,使張沖獲得了“抗日名將”的稱號。
1938年9月底10月初,184師在保衛大武漢的陽新、排市戰鬥中,又給日寇以重大殺傷。為此,60軍改變為30軍團,又擴編為第一集團軍后,張沖晉陞為新3軍軍長。
1938年11月初,滇軍在崇陽戰役中失利,這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是難以避免的。張沖率新3軍退往九宮山,擬與八路軍聯繫,建立根據地打游擊,但未能成功。有人把崇陽失利的責任推給張沖,並向蔣介石告密張沖“通共”。蔣介石趁機報復,“電令嚴辦新3軍軍長張沖,革職槍決。”后因各方面反映強烈,龍雲、盧漢電報求情,周恩來出面干預,才改為撤職留任,旋被調回雲南,實際上對張衝進行了“軟禁”。
張沖回到雲南,遂投身於彌勒、瀘西水利事業的建設之中。雲南省政府委任張沖為彌瀘水利監督,並於1940年就任,他邀請邀請當時在昆明的丘勤寶、施嘉煬、馮景蘭三位著名教授踏勘規劃了彌勒等水庫,當年就完成了第一期工程,農田受益面積達2萬多畝。但第二期工程由於種種原因未能繼續,直到解放后彌瀘太平水庫工程才最後完工,張充主持的第一期工程為彌瀘太平水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此外,張沖關心家鄉文教事業,捐資興辦了路南圭山小學(現改名為“石林民族中學”)、瀘西師範學校、彌勒西山學校、瀘西圖書館(原名“雲鵬圖書館”)等事業。
投奔延安
抗戰結束,蔣介石指使杜聿明於1945年10月3日在昆明發動政變,宣布免去龍雲的省主席等職務。龍雲不服,試圖反抗,但未成功,迫於形勢,龍雲被迫離開雲南。這件事給張沖以深刻的刺激。
張沖在昆明堅持反對國民黨發動內戰,支持民主運動,受到蔣介石懷疑和監視。蔣介石集團一意孤行,撕毀政治協商會議決議,於1946年10月單方面宣布召開“國民代表大會”。為了安撫在東北的滇軍,蔣介石特意把雲南的“土著”代表(少數民族代表)分配給了被特務監視的張沖。張衝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實現自己打算已久的抱負,在徵得中共地下黨的同意后,出席“國大”。
張沖以“國大”代表身份經上海轉南京。曾得到董必武的指示。這時國民黨為爭取張沖,曾派陳立夫與張沖談話,許以“中央委員”的頭銜,主持滇政,但被張沖婉言謝絕。“國大”閉幕後,張沖以與夫人惠國芳關係不融洽為由,需去北平調解,乃逕赴北平。
經過中共黨組織的周密安排,張沖夫婦於1947年1月飛奔延安,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等黨政軍領導分別接見了張沖,使張沖深受感動。他一刻也不停地參觀學習,並提出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要求。經中共中央批准,由金城、申伯純介紹,張沖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是張沖新的生命的開始。
不久,張沖被派往東北前線,先後擔任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高級參議、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職,其主要任務是策反在東北的滇軍第60軍、93軍。為此,張沖以“滇軍老前輩、老上級的關係,多次寫信給曾澤生(60軍軍長)和隴耀(暫編21師師長),支出滇軍的危急處境和唯一出路,勸他們適時採取正義行動。”長春被解放軍包圍時,張沖寫了一首詩:“專制屠夫據上京,禍國殃民恨難平。死且鞭屍羞與伍,諸位何苦戀賊營。”連同自己的照片,用宣傳彈射入長春城,對瓦解國民黨官兵起了積極作用。1948年11月17日,曾澤生率領60軍在長春起義,張沖高興地說:“60軍有救了!”稍後,毛澤東主席在北平接見張沖時說:“你們對滇軍工作得不錯啊!”張沖回答說:“都是黨的領導、黨的工作,是紅旗插到頭上來了。”毛澤東說:“紅旗插到頭上,還要願意才行;有的人要他扛,他還不願意抗嘛!”毛澤東、黨中央對張沖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投身西南民族工作,傾心金沙江水利建設
籌備召開新政協時,張沖以彝族代表身份被邀請出席會議,積極參加政治協商,參與新中國的籌建,並被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新中國成立后,被任命為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
1949年底雲南和平起義,1950年初張沖回到雲南,被任命為雲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省民委副主任,后改任副省長兼省民委主任;又兼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南民委副主任、涼山臨時軍政委員會主席等。1954年後當選為一至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雲南省委委員,最後還擔任了全國政協副主席。
張沖在滇、川、黔地區有很高的威望,為了搞好民族工作,張沖先在圭山(今石林縣境內)作民族工作試點,然後推廣到其它地區,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張沖任涼山軍政委員會主席期間,認真調查研究,了解民情,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爭取上層,使涼山終於最後得到全部解放,保持了社會的穩定。
張沖曾9次穿越險峻的虎跳峽,對於開發金沙江提出了積極的建議,形成了“採用定向大爆破,建築特高特厚堆巨壩,建造巨型水利樞紐”的設想。這個設想,按照張沖的說法有五大特點:不清基、不作防滲體、不導流、不泄洪或少泄洪、不怕地震和空襲、投資少、效益低。
1978年4月,張沖第九次到虎跳峽考察,不久第十次到四川渡口(今攀枝花市)考察,要為渡口市找個理想的水利發電站站址。可是就在這次考察中他病倒了,被送回北京治療,確診為癌症晚期。
1980年10月30日,張沖與世長辭,享年80歲。按照其遺願,骨灰撒在了虎跳峽。由愛國主義走向共產主義,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不息,這是張沖所走過的道路,也是張沖一生的最後總結。

張沖作品


張沖九次穿越虎跳峽時,曾有感而發,留下兩副對聯。
其一:
山頂白雪終年,山腰花木蔥蘢,山腳魚戲飛瀑,山外林禾遍野,五洲四海,春夏秋冬,風光在此同時並存;
水源冰川萬道,水急一瞬十天,水邊絕壁千仞,水截湖波百里,億兆勞力,糧棉油煤,長流斯峽永世不絕。橫幅:得天獨厚。
其二:
金沙江上虎跳澗
玉龍山中貓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