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修養

近代朱光潛創作的圖書

《談修養》是2004年11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光潛。本書是作者闡發人生修養途徑的著作,作者以其心理學的專長和思想文化的觀察,把握個人心性與社群國族之間的互動。

內容簡介


雖然“修養”二字,由來已久,出自孟子的“修身以養性”,但對於修養的追求從未停滯。古人說:“修猶切磋琢磨,養猶涵養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產品的工藝,“修”就是“鍛煉”,引申為研究學習問題,增長才幹的過程;“涵養熏陶”是指受到一種思想、品行、習慣的長期濡染而趨同化,“養”就是“提高”。
談修養是人們對修養涵義境界的理解釋讀。經受鍛煉,得以提高,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養。談修養是人們對修養的釋讀,帶有很大程度道德文化的傳承性和充分的個人意志的成分,這種高尚的品質和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態度,為求取學識品德之充實完美,修養的概念很寬泛,在任何領域任何角度都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讓人們在追求高境界的人生品格中孜孜不倦的探究。

作品目錄


自序一番語重心長的話——給現代中國青年談立志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
談青年的心理病態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的倫理觀談處群(上)——我們不善處群的病症談處群(中)——我們不善處群的病因
談處群(下)——處群的訓練談惻隱之心談羞惡之心談學問
談讀書談英雄崇拜談交友談性愛問題
談青年與戀愛結婚談休息談消遺談體育
談價值意識談美感教育

創作背景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武大校內湘皖兩派內訌,遂以朱光潛出任教務長來調和,因為他是皖人而和湘派較友好。按國民黨規矩,學校“長字型大小”人物都須參加國民黨,朱光潛名義上被拉入國民黨(后挂名三青團中委和國民黨常務監委)。並讓他在國民黨的《中央周刊》上經常寫稿。雖然如此,他並不屈從任何政治偏見,忠於理論思想的撰文,陸續發表了各類說詩、論文、談修養的文章,後來整理編輯,集成兩本書《談文學》、《談修養》。

作品鑒賞


美學思想

北京大學已故教授朱光潛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美學家,他和宗白華先生被稱為20世紀我國美學的雙峰。朱先生從事美學研究60多年,著、譯宏豐。研究朱先生的學術歷程,可以寫出很厚的專著。事實上,我國已經出版了多種研究朱先生的專著。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是朱先生旅歐第二年、即1926年在一篇文章中首先提出來的,以後他多次重複過。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觀點看,這句座右銘是儒家精神和道家精神的結合,也是一種審美的境界。
在20世紀40年代的《談修養》中,朱先生專門說到儒家的入世精神,對孔子的執著精神和人格力量十分推崇。他寫道:“例如孔子,他是當時一個大學者,門徒很多,如果他貪圖個人的舒適,大可以坐在曲阜過他安靜的學者的生活。但是他畢生東奔西走,席不暇暖,在陳絕過糧,在匡遇過生命的危險,他那副奔波勞碌
談修養
談修養
凄凄惶惶的樣子頗受當時隱者的嗤笑。他為什麼要這樣呢?就因為他有改革世界的抱負,非達到理想,他不肯甘休。”有一次孔子叫子路向兩位在鄉下耕田的隱者問路,隱者聽說是孔子,就告訴子路說:如今世道到處都是一般糟,誰去理會它,改革它呢?孔子聽到這話嘆氣說:“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意思是說,我們既是人就應做人所應該做的事;如果世道不糟,我自然就用不著費氣力去改革它。朱先生認為孔子生平所說的話這幾句最沉痛、最偉大。

作者簡介


朱光潛
朱光潛
朱光潛(1897年-1986年),筆名孟實、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國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朱光潛是北京大學一級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被選為全國政協二、三、四、五屆委員、六屆政協常務委員,民盟三、四屆中央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他1925年出國留學,先後肄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法國巴黎大學斯特拉斯堡大學,獲文學碩士、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先後在國立北京大學、國立四川大學、國立武漢大學、國立安徽大學任教。主要編著有《文藝心理學》、《克羅齊哲學述評》、《西方美學史》等,並翻譯了《歌德談話錄》、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G.E.萊辛的《拉奧孔》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