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國
哈密國
明永樂二年,安克帖木耳遣使朝貢,封忠順王。永樂三年忠順王被鬼力赤毒死,兄子脫脫幼時被俘入中國,遣使送還,命襲王爵,管轄西域回回、畏兀兒、哈剌灰。永樂六年,脫脫死,封免力帖木耳為忠義王,賜印誥玉帶,命守哈密。免力帖木耳死,封子孛羅帖木耳為忠順王,賜印誥。
后孛羅帖木耳被臣下弒殺,王母努溫答力主國事,國人畏服。成化中,吐魯番酋長阿力派兵劫王母努溫答力,王母甥罕慎為哈密國王。
永樂十二年,行在吏部驗封司員外郎陳誠出使西域,歸國后著《西域番國志》,其中《哈密》章云:“哈密城居平川中,周圍三四里,惟東北二門。人民數百,住矮土房。城東有溪流,水西南流。果林二三處,種楸杏而已……蒙古、回回雜處於此,衣服禮俗各有不同”。
兀納失里
安克帖木兒
脫脫
兔力帖木兒
卜答失里
倒瓦答失里
卜列革
努溫答失里
罕慎
陜巴
拜牙即
哈密國的興衰是新疆哈密地區王室統治家族由信奉佛教到改信伊斯蘭教的歷史。哈密國地處天山東部戰略要地,曾是新疆和中亞各地派往北京的貢使及往來內地商旅必經之路。元代曾屬畏兀兒亦都護管轄,后封為成吉思汗後裔納忽里鎮守之地。明朝永樂二年(1404)封納忽里之繼位者安克帖木兒為首任忠順王,並賜金印,哈密地區自此成為明朝的一個屬國。安克帖木兒卒后,永樂四年(1406)明朝以入居內地較久之脫脫(即安克帖木兒之侄)為忠順王,並在其地建立哈密衛,任命馬哈麻火者等為指揮、千戶、百戶等。當時哈密王室及居民多信佛教,居民主要有回回(信奉伊斯蘭教者)、畏兀兒、哈刺灰(蒙古韃靼人),各有頭目,不相統屬。
明朝時哈密國滅亡受明朝收編為哈密衛。至正統四年(1439)封已故忠順王之子倒瓦塔失里為忠順王,據《明史·英宗實錄》載,倒瓦塔失里亦名哈力素丹,表明王室成員已有歸信伊斯蘭教者。但不久他又修建佛寺。同時,吐魯番兼并柳城、火州后,國勢強大,屢犯哈密。至武宗正德九年(1514),吐魯番王滿速兒吞併哈密。明朝政府雖儘力支持哈密王室,但在吐魯番不斷侵擾下,三立三絕,政局始終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