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衛

哈密衛

哈密衛是新疆哈密市的一個政權機構,於永樂四年(1406)建造。哈密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新疆東部,是新疆通向中國內地的要道,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徠喉,中華拱衛”和“新疆門戶”之稱。哈密衛從兀納失里一直到拜牙即一共經歷了15位統治者。哈密地方貴族首領從1380年受封都督。

簡介


明永樂八年,安順王脫脫死,封其弟兔力帖木兒為忠義王。宣德三年(1428),忠義王脫歡帖木兒與忠順王卜答失里同理政事,並向明朝入貢,年貢三四次。正統二年(1437),明朝規定每年一貢。此後哈密受瓦剌侵擾,勢力日弱。
天順四年(1460),忠順王卜列革死,無子,王母弩溫答失里主國事,部眾益離散。後為加思蘭攻佔,王母率其親屬逃至苦峪(今甘肅安西東南),成化二年(1466)始還故土。四年,明以脫歡帖木兒外孫把塔木兒為右都督,“攝行國事”。八年,把塔木兒卒,子罕慎嗣職,但明憲宗不令其主政事,“國中政令無所出”。土魯番乘機攻佔哈密,王母被擄,罕慎率部分哈密人逃至苦峪,築城,哈密衛移置於此。十八年,罕慎會合罕東、赤斤兩衛,恢復哈密,罕慎進為左都督。弘治元年(1488),明朝封罕慎為忠順王。
同年,土魯番以聯姻為名誘殺罕慎,復占哈密。明朝拘留土魯番使臣,責令其悔罪,退還所侵之地。弘治四年,土魯番歸還哈密。翌年,明朝立陝巴為忠順王。六年,土魯番主阿黑麻又出兵攻佔哈密,執陝巴。時明朝兵部尚書馬文升等人銳意興復哈密。八年,許進為甘肅巡撫,出兵收復哈密,仍以陝巴治理其地。但因屢受土魯番的攻擾,難得寧居。直至十一年,明朝以王越總制三邊軍務兼經理哈密后,始趨於安定。十八年,陝巴死,其子拜牙即嗣立。正德八年(1513),拜牙即投降土魯番,哈密又為土魯番所有。
終正德一朝,明朝雖先後派員、派兵興復哈密,均未成功。嘉靖初年,土魯番多次興兵攻擾肅州等地。明廷內部因大禮議之爭,就收復哈密事掀起“封疆”之獄,處置了甘肅巡撫陳九疇等四十餘人後,明朝最終失去對哈密的直接控制。哈密服屬土魯番,但每年仍向明朝入貢。
當時,哈密居民估計最多不過三四千人。分成三種,即畏兀兒、回回、哈剌灰。哈剌灰為瓦剌別種,以游牧為生;畏兀兒和回回則主要從事農業。土魯番控制哈密后,回回大部留在當地,畏兀兒與哈剌灰則內遷河西,居住在肅州(今甘肅酒泉)附近。

歷史


洪武內附

哈梅里(哈密),地近甘肅,元諸王兀納失里居之,元代為甘肅行省的一部分。布哇《帖木兒帝國》講到明初明朝軍事征伐對於中亞帖木兒政權的影響:“明兵追逐敵人於塞外,在1370至1390年間,併入了若干蒙古屬地。帖木兒也不得不稱臣納貢,所以帖木兒終身的夢想,就是在解除這個藩屬關係。”洪武三年八月十日,故元高昌王和尚、岐王桑哥朵兒只班,以其所部來降。洪武五年,馮勝西征,兵鋒所指一路攻破西涼、永昌、甘州、亦集乃、肅州、瓜州、沙州。傅友德等人迫使原在此戍守的豳王逃往關西。
洪武十三年(1380年),都督濮英練兵西涼,請出師略地,開哈梅里之路以通商旅。太祖賜璽書曰:“略地之請,聽爾便宜。然將以謀為本,爾慎毋忽。”英遂進兵。洪武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甲申,襲虜故元柳城王等二十二人,民一千三百餘人,並獲馬二千餘匹。遣使以所獲符印來上。洪武十三年五月十二日壬寅,都督濮英兵至白城,獲故元平章忽都帖木兒。進至赤斤站之地,獲故元豳王亦憐真及其部屬一千四百人,金印一。洪武十三年七月十六日甲辰,都督濮英兵至苦峪,獲故元省哥失里王,阿者失理王之母、妻及其家屬,斬其部將阿哈撒答等八十餘人,遂還兵肅州。兀納失里懼,遣使納款。洪武十四年五月,兀納失里又派遣回回阿老丁到明朝貢馬;明太祖詔賜文綺。明太祖遣往畏吾兒之地,招諭諸番。洪武二十年(1387年),濮英隨馮勝北征,回師時率軍殿後,中元軍埋伏,力戰不能突圍,作為明朝西域最高經略使的英被俘后剖腹自殺,明朝的西域經略被迫停止。洪武二十二年二月三十日甲子,洪武皇帝以故元兀納失里大王居和林之西,因命來降太子八郎、鎮撫渾都帖木兒,往招諭之......。洪武二十三年五月三日乙未,哈梅里王兀納失里遣長史阿思蘭沙、馬黑木沙來貢馬。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太祖聞兀納失里與別部仇殺,諭甘肅都督宋晟嚴兵防備。洪武二十四年二月,兀納失里派使請求在延安、綏德、平涼、寧夏等地以馬互市。明太祖懷疑其中有詐,不從。於是,明朝與哈密斷絕來往,而西域回鶻來朝貢者多為哈密所阻,從他道來者,兀納失里派兵繳殺,奪其貢物。明太祖聞之大怒,於是年八月,明朝都督劉真及宋晟帶兵討伐,哈密王國戰敗。兀納失里驅馬三百餘匹,突圍而出。官軍爭取其馬,兀納失里率家屬隨馬後遁去。劉真等攻破其城,斬豳王別兒怯帖木兒、國公省阿朵爾只等一千四百人,獲王子別列怯部屬千七百三十人,其餘部眾都被明朝繳納。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十二月,兀納失里遣回回哈只阿里等來明朝貢馬,請罪。明太祖詔賜使者白金、文綺等。這次戰役西域孔道大通。哈密表示臣服,成了明朝的藩屬。太祖時期,由洪武八年(1375)設立的安定衛,至洪武三十年(1397)罕東衛的設置,明朝已經逐漸對哈密地區形成了戰略包圍,史載“太祖既定畏兀兒地,置安定等衛,漸逼哈密”,為以後成祖經略哈密打下了基礎。“自是番戎懾服,兵威極於西域”

永樂立衛

永樂元年,明朝遣使臣亦卜刺僉等受詔往哈密撫渝,允許哈密以馬入中國市易。此次詔諭與太祖年間不同,予了哈密故元肅王安克帖末兒同明朝互馬的權力,得到巨大經濟利益的哈密王,以在政治上擁護明朝作為回應,向成祖遣使,並表請賜爵。因哈密王安克帖木兒遣使再三請求,明朝遂以"前代王爵不足論,今但取其能,歸心朝廷而封之,使守其地,綏撫其民"為由,乃封安克帖木兒為忠順王。哈密已然成為了朝的邊防前哨,引起哈密周邊勢力的不安:“韃靼掃胡兒與其弟荅剌赤八速台、迭兒必失等來歸。掃胡兒阿魯台部屬也,言鬼力赤聞兀良哈、哈密內屬朝廷,遂相猜防數遣人南來窺伺。”不久哈密忠順王安克帖木兒便被鬼力赤毒死。永樂三年三月,“哈密頭目遣使奏忠順王安克帖木兒卒。命禮部遣官賜祭,詔以脫脫襲封忠順王,送還哈密。脫脫,安克帖木兒兄子,自幼俘人中國。上即位求得之,撫養甚至。及聞安克帖木兒死,無嗣,欲以脫脫往嗣其爵,恐其眾不從,嘗遣回回可察吉兒等訪其祖母速可失里及其頭目。至是,哈密頭目來告喪,且請脫脫還撫其眾。乃命脫脫襲封忠順王,賜印誥、玉帶、文綺,並賜其祖母及母文綺表裡”。將在宮中擔任親衛的義子安定王後裔脫脫空降哈密,脫脫襲封忠順王,可以說是明廷干預哈密內部事務,重新進行西北戰略布局的重大舉措,永樂帝的個人意志在其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明廷的強大壓力下,哈密統治階層被迫接受了脫脫襲封忠順王的事實。哈密王室承認了脫脫身為黃金家族繼統的合法性。永樂四年正月,“甘肅總兵官西寧侯宋晟言哈密忠順王脫脫為其祖母速哥失里所逐。遂遣(使)敕諭哈密大小頭目日:安克帖木兒死,朕念一方之人無所統屬,其侄脫脫久在朝侍衛,朕撫之如子,遂令襲封王爵,仍回哈密承其宗祀,撫綏其人。比聞其祖母以脫脫不能曲意奉承,一旦逐出之。然脫脫朝廷所立,雖其有過,不奏而擅逐之,是慢朝廷。老人昏耄,任情率意,不顧禮法如此!爾大小頭目亦不知有朝廷,故坐視所為而不言耶?朕念此事,初非出汝等本心,故持敕往諭爾等,宜即歸脫脫,俾其複位,爾等盡心贊輔之,善事祖母,孝敬如初,則爾哈密之人,亦永享太平之福於無窮”。①脫脫被逐事件反映了他在哈密毫無根基,上至王祖母,下至大小頭目,均不表支持。明廷只得強力介入。永樂四年三月,“設哈密衛,給印章,以其頭目馬哈麻火者等為指揮、千百戶、鎮撫,辜思誠、哈只馬哈麻為經歷,周安為忠順王長史,劉行為紀善,以輔脫脫”。“儼然親王矣”。並且派遣了至少一個百戶的軍隊作為後盾。顯然,脫脫複位是明朝施加壓力並派官員軍隊進駐哈密的結果。永樂帝與忠順王脫脫關係,非常密切,明廷也視哈密如朱氏親王。永樂五年七月一日壬子,宋晟奏哈密頭目陸十等作亂,忠順王脫脫已殺之,恐有他變,遣人請兵為守備。朱棣敕宋晟以兵五百或一千,選才能之將率領,赴之。且令熟計使相更代。更有甚者,因脫脫久在身邊成祖知其心性,永樂帝敕甘肅總兵官左都督何福曰:“自今忠順王脫脫遣人餽爾禮物,宜悉受之。蓋其為人朴愚無智,識爾握兵邊境,彼所畏也。禮饋見卻則生猜疑,不若開心撫納庶得其情。”哈密駐軍加上何福手握重兵在側,這一強制措施雖然確保了明廷對哈密的控制,但並不能消除哈密統治階層對脫脫的敵意。《明實錄》、《明史》都記載了“安克帖木兒妻子往依鬼力赤”,《貴顯世系》也顯示安克帖木兒有一位繼承人,說明安克帖木兒系其實是被迫離開了哈密,從此退出了哈密政局,故諸書雲“無嗣”是借口,不符合事實。脫脫襲位是名副其實的鳩佔鵲巢。為了確保脫脫一系對哈密的統治,明廷對安克帖木兒後裔持排斥態度,深恐其捲土重來。永樂五年十一月又遣一千騎士,“由甘肅取道出哈密之北,覘虜動靜”。史稱“登壇斬樓蘭,傳檄收哈密。功成勒天山,關河置津驛。”讓其“迎護朝使,統領諸番,為西陲屏蔽”,“弭西戎東窺之心,斷北虜南通之臂”。

迤西情報

哈密也由此成為明朝關西情報網的中心,“使為西域襟喉,凡夷使入貢者,悉令哈密譯語以聞。”明朝如此重視哈密衛和帖木兒東征明朝不無關係。帖木兒出發的消息不久既被明朝迤西情報網捕獲。故而永樂帝以甘肅總兵官節制除寧夏外整個陝西的軍隊,構建兩道防線。事見《明太宗實錄》:“永樂元年十一月癸巳,庚寅,敕甘肅總兵官左都督宋晟曰:‘回回倒兀言撒馬兒罕回回與別失八里沙迷查干王假道率兵東向,彼必未敢肆志如此,然邊備常不可怠。昔唐太宗兵力方盛,而突厥徑至渭橋,此可鑒也。宜練士馬、謹斥垠、計糧儲,預為之備。”帖木兒東征明朝因其病逝於東征途中作罷。但帖木兒死後明朝還是沒有放棄對帖木兒帝國的警惕,派遣錦衣衛抓捕購買當地人口的帖木兒商人。又遣鄭和率大軍到達忽魯謨斯停留長達五十二天之久,直到雙方都冷靜下來。哈密衛的政務也由朝廷直接控制。哈密則以“諸番領袖”的地位,為朝廷“譯諸番貢表,偵察向背”。明朝加強哈密的控制,對鉗制瓦剌、韃靼、烏梁海也起了一定作用。永樂五年六月六日,敕甘肅總兵官西寧侯宋晟曰:朝廷遣使,為虜拘留未歸,未知其意何如。近回回沈安命帖木兒等來言鬼力赤數遣人至哈密市馬,本雅失里亦遣人與鬼力赤往來。今沉安命帖木兒去,爾可選人與之同往,察彼處動靜以聞。永樂六年正月十五日甲子,遣太監王安等往別失八里,時鴻臚寺丞劉帖木兒不花等使迤西還,言本雅失里初居撒馬兒罕,后奔別失八里。今虜遣人迎立之,邊將亦報諜聞本雅失里事,且雲本雅失里若立,則諸虜擁之北行,必先掠邊境。請選勁騎出塞覘伺或要擊之。上曰此虜果立亦未能大肆其志,姑遣人潛察所向如何,遂遣安往別失八里,而勑總兵官都督何福等遣人往哈密等處買馬,以覘本雅失里動靜,令所遣者必與安聲勢相接,迤西諸衛所則發兵護送。永樂六年六月二十二日己亥,太監王安奏:本雅失里自別失八里從他道北行不經哈密,令其所部韃靼十八人在哈密窺探邊事,忠順王羈之,以俟命。永樂帝勑忠順王遣人送至總兵官都督何福所,令福俟至詢其實,即賜賚遣之,遂召安還也永樂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乙未,設哈密衛僧綱司。永樂八年五月二十一日丁亥,是日,肅州衛寄居回回哈剌馬牙等叛,殺守御都指揮劉秉謙等,指揮冀望、陳傑率眾與賊戰城中,不勝。冀望被殺,陳傑越城逃走,叛賊執指揮盧本,遂據衛城。肅州衛明軍遣人結赤斤衛、沙州衛、哈密衛為應援。 

二王並列

永樂五年十二月,“哈密指揮法都刺欲設把總官一員,以理政務”,永樂帝敏銳地指出,“朕嘗敕哈密官校惟聽令於忠順王,若復置把總官,則是又添一王,而政令不出於一”。予以否決。但“又添一王”的呼聲也暴露了哈密內部存在著與忠順王脫脫分庭抗禮的勢力,二王並立其實早有端倪。儘管明廷力挺脫脫,脫脫還是莫名其妙地暴卒了。永樂九年三月丁卯,“忠順王脫脫未聞戒諭之命,先以暴疾卒”。永樂帝將脫脫不得善終歸咎於其自身:“爾乃沉湎於酒,不治國事,肆為無道。方諭爾改過,爾遽雲亡,蓋爾自絕於天也。”祭表中永樂帝的傷心與失望之情,溢於言表。事實上,脫脫之表現並不像永樂帝所說的那樣不堪,明許進撰《平番始末》載:“哈密之人凡三種:日回回,日畏兀兒,日哈刺灰,皆務耕織,不尚戰鬥,脫脫善撫之,國殷富。”說明脫脫還是有一定能力的。永樂帝在脫脫死後其子尚幼的情況下,一改此前力挺的態度,不過是對哈密政治現實的一種妥協。永樂九年,脫脫卒,命都指揮哈剌哈納為都督,僉事守哈密。是年,封脫脫從弟免力帖木兒為忠義王。時哈密稍輯,惟瓦剌一入寇,忠義王以聞詔詰瓦剌,旋解去。永樂十年,貢馬謝恩,自是以後每年修貢惟謹,故王祖母亦數奉貢。朝使往來西域者,忠義王無不致禮延接。明代方誌《肅鎮華夷志》中關於脫脫和畏兀兒的記載很值得重視。《肅鎮華夷志》卷4《屬夷內附略·種屬》載:“一種畏兀兒原系揚州樂戶,元朝遷之以侍脫脫者。凡其服食皆隨於夷后,永樂初年因西夷入貢,又封脫脫為忠順王,以居哈密。時脫脫從西寧往哈密,遂以此夷為撒力畏兀兒,帶至哈密,加以指揮之職。后因哈密被擾不寧,正德間歸附肅州,准其進貢。國師拜言卜刺管束,萬曆中屬見襲國師把的卜刺管束。”《肅鎮華夷志》卷4《屬夷內附略·族類》載:“頭目拜言卜刺族原系撒力畏兀兒是也。祖乃樂戶,元為撒力畏兀兒,明國初在於西寧安定王部下,永樂中封元之遺摩[孽]脫脫為忠順王,居哈密衛,將此族遷以侍之,后加指揮職事、靜凈修國師之職。”這兩條史料說明,哈密衛三大種類之一的畏兀兒原是安定衛的撒里畏兀兒,永樂時由忠順王脫脫從西寧邊外帶往哈密,也就是說,脫脫出自西寧安定王家,永樂帝出於掌控哈密的戰略目的,將其指定為安克帖木兒從兄之子,空降哈密承襲忠順王位。儘管脫脫不是兀納失里三兄弟之後,但同屬察合台後裔,血統尊貴,由他襲位符合成吉思汗以來北方游牧民族的正統觀念。只是受到哈密王室兀納失里三兄弟中佚名的二房忠義王系的排斥,所以自脫脫以來,哈密內亂不斷,甚至出現二王並立局面,根源蓋在於此。《肅鎮華夷志》撰者系嘉靖至萬曆年間的二任肅州兵備道張愚、李應魁,他們對與邊備有關的屬夷情況極為重視,當時自哈密內遷的畏兀兒、哈刺灰就寄居於肅州東關,這些不見於正史記載的內容當采自哈密寄居夷人的口碑資料,可信程度應當很高。

河西哈密

無獨有偶,中亞帖木兒帝國沙哈魯派遣使團出使中國,使團成員同樣留下詳細的文字記載,其中,哈密至肅州一段特別提到了嘉峪關。伊斯蘭教曆823年(1420,永樂十八年)7月25日,使團一行從柯模里(Qamul,哈密)啟程,穿越大沙漠,直到8月12日抵達明朝邊境:拉扎卜月25日,他們從那裡(柯模里Qamul,哈密)出發,隨後大部分道路都是穿越大沙漠,他們每隔一天或者兩天才能得到水,直至他們在沙班月12日抵達一個經沙漠到肅州有十日程的地方,這是中國人的第一個城市及他們的軍事前哨。許多中國官員奉皇帝的命令前來歡迎使節。這是一個歡樂的草地。譯者認為“過哈密后使者抵達的這個地方,可能在玉門一帶。”對照陳誠出使路線逆推,哈密至嘉峪關實際用時20天。結合穿行大沙漠,水源緊張和距離肅州10天路程的的說法,我們懷疑譯者的看法似乎太靠東。根據陳誠的記載,卜隆吉以西到哈密的道路沿途沒有適宜宿歇的地點。唯有卜隆吉是“有夷人種田處,富水草”的地方。蓋耶速丁接著說:拉扎卜(此處有誤,應為大沙班)月16日(8月26日),使者們被告知,王大人當天要設筵。他是中國皇帝派守柯模里一邊疆域的總督。從肅州到他的城市共九站。他曾率領一支五千到六千人的騎兵隊伍出來迎接他們。使臣們都跨上戰馬,進向王大人的營地。它意味著明朝官員西行到卜隆吉歡迎使團,而且表明嘉峪關以西,卜隆吉以東已經有明朝軍隊常駐了。文中說道,從肅州到王大人駐地有9站,如果以從東到西的方向理解,至卜隆吉恰好9個,再次證實我們的推斷。作為外國使團,他們清楚的知道,王大人是明朝西部邊境直到哈密地區最高軍事長官。根據《明實錄》永樂朝甘肅的總兵官先後是宋晟、何福、宋琥、李彬、費瓛,永樂十九年時費瓛在任。顯然,接待使團的高官不是費瓛。永樂八年明朝以都指揮王貴鎮肅州,到明仁宗即位后,升陝西行都司都指揮使王貴為右軍都督僉事,仍舊鎮守肅州,可見這位王大人當是王貴無疑,使團的記載非常準確。《沙哈魯遣使中國記》的描述反映出自陳誠西使之後,明朝已經將軍事活動的範圍向西越出嘉峪關,甚至包括哈密衛在內了。4天以後,使團受到王大人的宴請。至洪熙登基貢馬尤頻,並遣人進硫磺。洪熙恐瓦剌韃靼亦有硫磺可制火器,特命勑寧夏甘肅遼東山海永平開平諸將一躰嚴備。 

駐軍思歸

“自仁宗不勤遠略,宣宗承之。”宣德二年十月二十二日丙子,永樂年間奉命駐守西域的涼州衛、永昌衛、山丹衛土韃官軍,擺擺羅哈剌等七十家居哈密者,皆思歸,令怕哈木來京師上奏宣宗:‘願赴京師效力’。“徵人遠戎思舊乃人之常情,如唐依然要鼓勵開導番漢士兵,在“(唐長安城)開遠門外立堠,上書‘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以示戎人不為萬里之行。”明宣宗竟遣內官李信、林春齎勑諭,哈密忠順王卜荅失里、忠義王弟脫歡帖木兒,‘俾悉遣來’。宣德三年(1428),命忠義王脫歡帖木兒與忠順王卜答失里同理政事。二王向明朝入貢,宣德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忠義王為侄兒忠順王卜答失里奏求與弩溫答失里結姻的婚娶禮幣,同一天瓦剌順寧王脫歡亦奏求弓刀等物,命悉與之。當時明宣宗無意出兵,故而也聽之任之。可能為了打消宣宗顧慮,宣德年間,忠順王、忠義王二王對宣宗的彙報極其頻繁,年貢三四次。

陰交北虜

忠順王卜答失里的死因也很可疑,正統四年十月,沙州衛都指揮同知阿赤卜花奏:“先被阿台、朵兒只伯等劫掠,遁往哈密地面。后聞平定欲回,而哈密都督皮刺納等不遣,意欲相圖。且其國中仇殺,又與瓦刺有釁。臣恐禍及,因棄部屬遁還。”同年十二月,明廷封已故哈密忠順王卜答失里男倒瓦答失里為忠順王,敕文中特地強調“不許頭目人等互相仇殺,俾大小官員各安其職,軍民各安其業。……如有頭目人等不遵朝廷號令,仍前仇殺,不服管束者,王即具實奏聞,必罪不赦”。從時間上看,卜答失里很可能就死於這次內部仇殺中。這次仇殺規模不小,甚至波及到新立的忠順王倒瓦答失里。正統五年九月,哈密使臣奏:“彼處都督皮刺納潛通胡寇猛哥卜花等,謀殺忠順王倒瓦答失里弟兄”,倒瓦答失里只是倖免於難。繼立的忠順王倒瓦答失里之弟卜列革(一名孛羅帖木兒)則被部下所殺,王世貞《弁州史料前集》卷18《哈密衛》載:“忠順王三傳而至脫脫,卒,子孛羅帖木兒立,為其下者林所弒。王母弩溫答力守國。”《肅鎮華夷志》卷4《屬夷內附略》載:“孛羅帖木兒乃脫脫子,被頭目者林所殺。”這裡將孛羅帖木兒誤記作脫脫之子,實際是脫脫之孫。孛羅帖木兒死後絕嗣,王母守國攝政,也曾遭遇暗殺,“孛羅帖木兒故,無嗣,王母努溫答力理國事,嚴毅有威,國人畏服。有謀弒之者,見其面則戰慄失措,劍器皆墮”。對於哈密內部無休止的紛爭,文獻中多歸因於哈密回回、畏兀兒、哈刺灰三大種族並立,互相抗衡的結果。這當然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外來的脫脫忠順王系與本土的忠義王系之爭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正統四年,忠順王卒,子哈力鎖魯壇嗣王,別名倒瓦答失里,嘗為其母乞醫藥,上嘉予之,仍敕罕東諸衛還所略哈密人畜。無何,瓦剌攻哈密,劫王王母去,詔詰瓦剌歸王及王母。哈密自是畏瓦刺,稍貳於我。璽書諭王:朝廷樹立之恩,於先世甚厚,背德不祥,慎毋為人所誑惑也。然竟不悛益通虜,拘留漢人,因而轉賣者甚眾,使者復暴橫至毆死,護行軍校邊,臣請絕其貢,詔曲貸之。正統五年,定哈密令每年一貢。並命關西諸衛監視哈密與瓦剌。八年(1443),忠順王舅瓦剌太師也先遣兵圍哈密,殺頭目,俘人畜,取王母(也先姐弩溫答失里)及妻北還,脅王往見。王遣使赴明廷告難,后也先送還王母及其妻。十年(1445),也先復取其母、妻、弟及撒馬兒罕貢使百餘人返北,催其往見。十三年(1448)夏,親至瓦刺,居數月方還。而遣使至明廷詐稱守朝命不敢往。後事露,受明詰責。“世受國恩,不能思報,乃陽為尊事朝廷,陰則交通北虜,漏泄事機,以構邊患”。景泰三年(1452),遣使捏列沙朝貢,請授官,因暗通瓦剌,遭拒。天順元年(1457),卒,弟卜列革繼位。 天順元年,明英宗欲遣馬雲以開撒馬兒罕道路補過,馬雲因懼嚇,逐罷而歸。天順四年(1460),忠順王卜列革死,無子,王母弩溫答失里主國事,部眾益離散。後為加思蘭攻佔,王母率其親屬逃至苦峪(今甘肅安西東南)。 

哈密之爭

成化二年(1466)始還故土。明成化三年(1467年),由於哈密忠順王王位久虛,各族頭目再次極力推薦,明廷方才提升把塔木兒(畏兀兒人)為右都督,代行國王事。四年,明以脫歡帖木兒外孫把塔木兒為右都督,“攝行國事”。八年,把塔木兒卒,子罕慎嗣職,但明憲宗不令其主政事,“國中政令無所出”。
吐魯番阿力汗率兵攻人哈密城,俘虜王母,搶去金印,委其妹夫牙蘭佔據哈密。哈密都督罕慎被迫率餘眾逃至甘肅苦峪(今安西縣東南、玉門之西),並築城以居,開渠引水,屯墾種地,作長期打算。
哈密都督罕慎在苦峪經過10年生聚,實力大增。乘阿力汗新死、阿黑麻繼位立足未穩,聯合赤金、罕東二衛,擁兵萬人,於成化十四年(1478年)進軍哈密。牙蘭不敵敗逃,罕慎順利收復八城。罕慎因功進封左都督,賞白金百兩及其他物件,特旨褒獎。

嚕密神器

弘治元年(1488年)明孝宗即位,晉封罕慎為忠順王。可是,罕慎封王卻為吐魯番阿黑麻所不容,就在當年十一月,他率兵至哈密,威脅利誘,最後殺死了忠順王罕慎,仍令牙蘭據守。
為了打擊阿黑麻的囂張氣焰,明廷採取薄其賞賜、或拘留使臣、卻其貢物、敕責令悔罪等措施。3年後,阿黑麻才不得不將哈密8城、忠順王金印及500多被虜居民送還。明廷派安定王族人陝巴(系忠順王脫脫重孫)繼忠順王。弘治六年(1493年),阿黑麻再次攻佔哈密,掠去陝巴。明人趙士禎的《神器譜》:“我聞先朝土魯番吞併屬番哈密,中國置經略大臣徵兵數萬分道出援,緣土魯番借得嚕密神器,天兵不能救,竟為所並。”(《神器譜》卷二)
明弘治八年(1495)十一月,由於土魯番酋長馬黑麻據哈密稱可汗,“且擾沙州明廷派兵分路進攻哈密,得勝而還,但次年土魯番又來攻擾,難以防守,乃放棄哈密。”(《中國軍事史.附卷歷代戰爭年表》下)“借得嚕密神器”就是這個時候。嚕蜜,魯迷(Rumi)即漢文史料的奧斯曼帝國,這是16世紀奧斯曼帝國與明朝間的知識流動,應與中亞河中諸汗國的火器引入及絲路貿易有關。
時明朝兵部尚書馬文升等人銳意興復哈密。八年,許進為甘肅巡撫,出兵收復哈密,仍以陝巴治理其地。但因屢受土魯番的攻擾,難得寧居。當阿黑麻和明朝反覆爭奪哈密的時候,其兄馬黑木在中亞的地盤卻被南下的烏茲別克人奪去,阿黑麻令其長子滿速兒為代理執政,自己率部援助其兄去了。以後阿黑麻病死於阿克蘇,滿速兒當政后,無情鎮壓反對他的幾個弟弟,並繼續東侵哈密。
十一年,明朝以王越總制三邊軍務兼經理哈密。弘治十八年(1505年)冬,陝巴卒。其子拜牙即自稱“速檀”(即蘇丹),改信伊斯蘭教,仍襲忠順王。拜牙即愚昧昏庸而又淫暴,經常擔心部屬害他。吐魯番滿速兒汗又不斷派人向其遊說,威脅利誘他背叛明朝。明正德八年(1513年),拜牙即終於置哈密於不顧,棄城叛入吐魯番。滿速兒派火者他吉丁據哈密。
明正德十年(1515年),都御使彭澤籌措緞、絹、布匹等物,遣馬驥等往哈密,向滿速兒索要拜牙即王印。他吉丁歸還哈密王印,而拜牙即卻匿居阿克蘇,拒不返回。此後,吐魯番常以哈密為跳板,屢侵河西諸縣,大肆搶掠,嘉峪關外人民深受其害。滿速兒一面侵擾河西,一面派使通貢;明廷一面抵禦入侵,一面責其歸還忠順王。然入侵不斷,貢使不絕,忠順王不還,哈密在這種複雜的環境中愈加動蕩。終正德一朝,明朝雖先後派員、派兵興復哈密,因奸臣均未成功。

爭大禮儀

明武宗駕崩,明世宗即位。同年六月,逮捕兵部尚書王瓊下獄,后謫戍榆林。因言官交相舉薦,起用彭澤為兵部尚書,陳九疇為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嘉靖元年八月,吐魯番滿速兒大舉進攻,以兩萬騎兵進入甘州。都御史陳九疇率眾先登,力戰解甘州圍。滿速兒離開肅州時,陳九疇乘夜走小路抵達甘肅,夾擊攻破。殺死吐魯番將領火者他只丁,而滿速兒亦中箭,眾人聲稱其已經死亡。當時明世宗聽聞河西走廊有戰事緊急,派遣兵部尚書金獻民、都督杭雄增兵,部隊抵達蘭州后即聞捷報。遂聽從陳九疇計謀,閉關停止入貢。吐魯番部隊返回時,遇到蒙古亦不刺部隊,再戰再敗。明廷再次收回哈密。嘉靖初年,土魯番多次興兵攻擾肅州等地。然而明廷內部因大禮議之爭,就收復哈密事掀起“封疆”之獄,處置了甘肅巡撫陳九疇等四十餘人後,明朝最終失去對哈密的直接控制。哈密服屬土魯番,但每年仍向明朝入貢。當時,哈密居民估計最多不過三四千人。分成三種,即畏兀兒、回回、哈剌灰。哈剌灰為瓦剌別種,以游牧為生;畏兀兒和回回則主要從事農業。土魯番控制哈密后,回回大部留在當地,畏兀兒與哈剌灰則內遷河西,居住在肅州(今甘肅酒泉)附近。此後,明朝國勢日弱,又因哈密得而復失事追究大臣責任,屢興大獄,許多大臣牽涉其內,捕殺甚多。最後只好以罷兵息民、專圖自治為口實置哈密於不顧不了。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滿速兒死。長子沙速嗣“速檀”,居吐魯番;其弟馬黑麻亦稱“速檀”居哈密。明隆慶四年(1570年),馬黑麻返吐魯番嗣兄職。此後,吐魯番汗亦勢衰力竭,它的領地逐步為察合台後王所建立的喀什噶爾汗(后首府遷至葉爾羌,史稱葉爾羌汗國)所佔有,哈密亦隨之成為該汗的東部領土。此時葉爾羌汗在哈密的代理人是葉爾羌汗王的四弟,名叫巴拜汗。哈密地方貴族首領從1380年受封,至1514年被吐魯番汗並占,經15世,凡135年。

統治者


1.兀納失里:察合台的後裔,1380年—1393年在位。13年
2.安克帖木兒:兀納失里之弟,1393年—1405年3月在位,1404年6月被封為忠順王。12年
3.脫脫:安克帖木兒之子,1405年3月—1411年3月在位(忠順王)。6年
4.兔力帖木兒:脫脫之弟,1411年3月—1425年12月在位(忠順王),14年;
5.卜答失里:脫脫之子,1425年12月—1439年12月在位(忠順王)。14年
6.脫歡帖木兒:兔力帖木兒之子,1427年9月—1437年11月在位(忠義王)。10年
7.脫脫塔木兒:脫歡帖木兒子,1437年11月—1439年在位(忠義王)。2年
8.哈力鎖魯檀:卜答失里之子,1439年12月—1457年8月在位(忠順王)。18年
9.卜列革:哈力鎖魯檀之弟,1457年9月—1460年3月在位(忠順王)。3年
10.弩溫答施麗:卜答失里之妃,1460年3月—1472年11月在位(忠順女王)。12年
11.把塔木兒:脫歡帖木兒的外孫,1466年—1472年11月在位(忠順王)。6年
12.罕慎:把塔木兒之子,1472年11月—1488年在位(忠順王)。16年
13.奄克孛剌:罕慎之弟,1488年—1497年12月在位(忠順王)。9年
14.陝巴:脫脫近屬侄孫,1492年2月—1493年4月、1497年12月—1505年10月在位(忠順王)。8年
15.拜牙即:陝巴之子,1505年10月—1513年8月在位(忠順王)。8年
哈密衛
哈密衛

歸來鳥有


關於明代西域漢人的來源,《西域土地人物圖》及其圖說《西域土地人物略》均未交待,今檢明萬曆《肅鎮華夷志》云:“威遠城在衛東北三百八十里,城築於唐,宋、元因之,明初立為所。后因失誤秋表,該部查究,風聞誅徙,人民懼,俱入西域。今有旗杆山,即當時招撫叛民,立旗七桿。軍民竟入回夷遠地,今尚有三桿峙立焉。”威遠所設於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治所在今河西新湖及航天城附近。主要防禦北方韃靼人,屯墾戰守,兼理地方。永樂年間(1403—1424),威遠城漢人因誤農時稅期,擔心政府追究而逃入西域,明朝曾設旗招撫,但並無效果,威遠城空虛,威遠所遂遭裁撤,其轄域和余民被併入鎮夷千戶所。關於逃入西域的威遠漢人去向,萬曆《肅鎮華夷志》續云:“又西夷云:威遠漢人,今在魯迷地方。穿衣戴帽與夷不同,衣制同中國。穿則襟治於背後,網巾同漢人;戴則懸圈於額前。養食豬犬。與回夷處,多不同俗。”此段記載正與《西域土地人物略》中所記文谷魯城“俱漢兒人,蓬頭戴帽”和魯迷城“有纏頭回回及漢兒人,有通事”的記載相符,可知明代西域漢人主要來源是明初的威遠城(今甘肅金塔縣境)移民,並將漢人習俗服飾帶入西亞,尤其是其飼養食用豬肉的習俗與當地信仰伊斯蘭教的族群迥然不同。永樂年間明朝軍隊遠屯哈密衛。威遠漢人因失誤秋表,該部查究,“當時軍民雜處,及其聞風疑畏,遠竄魯迷,撫表猶存,歸來鳥有也。”

衛所評價


由於西夏國刻意阻斷絲路,加上歷代戰亂,至元末明初時期,河西經濟蕭條、人口凋零。明朝想像漢朝那樣的行政划區以玉門關、陽關做河西走廊大門已經毫無意義,要麼將走廊西陲設在嘉峪關,把控住河西走廊最西邊的大型綠洲酒泉即可;要麼就銳意進取,把哈密牢牢攥住,才能以此保證瓜沙的安全。如果想恢復敦煌為內地式的郡縣,則唯有讓西域都護府漠北外長城都已經能確實掌控,方能穩妥。盲目照搬漢唐舊有的老一套經營,是行不通的。而銳意進取,勤於遠略的洪永二帝則選擇越出酒泉綠洲,把哈密作為明軍在迤西的投射支點。明朝封察合台後裔為哈密忠順王、安定王,讓他們分別統率三衛,實際上是因襲了故元體制,體現了王與衛之間的統屬或尊卑關係。其目的是利用蒙古貴族的政治資源,因為“番人重種類,且素服蒙古...非得蒙古後裔鎮之不可”,“夷人以種類高者為根基,非根基正大者,不能管攝其族類”。在西部民族成分混雜的地區,承認蒙古貴族特別是元裔的政治特權,有利於穩定西部地區的局勢,使其從敵對狀態順利過渡到明朝統治之下。由於哈密地理位置重要,哈密王家族歷史上更有權勢,血統更為尊貴,在西北各族中聲望最顯赫,明朝政府便有意擦亮察合台正統這面金字招牌,以哈密忠順王領袖諸衛,拱衛西陲,並號召西域各地面,也就是說繼續元朝以來與察合台汗國分庭抗禮的歷史。只是在北元走向分裂的混亂中,同整個黃金家族一樣,哈密王家衰落太快,未能達到明初統治者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