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梓
清初火器製造家
戴梓(1649年~1726年),男,清初火器製造家,字文開,號耕煙,漢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曾僑居揚州,晚年在遼東自號“耕煙老人”。
康熙初年,耿精忠叛亂,進攻浙江,康親王傑書南征,戴梓以布衣從軍,獻連珠火銃法。平叛后,授翰林院侍講。后因同僚讒言,被褫職流放關東。后被赦免,留在鐵嶺。
戴梓博學多能,通兵法,懂天文演演算法,擅長詩書繪畫,通曉天文、曆法、河渠、詩畫、史籍等,是著名的機械、兵器製造家。他出生在官吏之家,自幼聰穎不凡。在父親的影響下,少年時的戴梓喜歡上了機械製造,曾自己製造出多種火器,其中的一種能擊中百步以外的目標。曾製造了“連珠銃”(又稱“連珠火銃”)和“威遠將軍炮”(“子母炮”)。
雍正四年,被罷官流放遼東,貧病交加辭世。
戴梓出生在官吏之家,自幼聰穎不凡。在父親戴蒼的影響下,少年時的戴梓喜歡上了機械製造,曾自己製造出多種火器,其中的一種能擊中百步以外的目標。
戴梓畫像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康親王班師回朝,康熙帝召見戴梓,重其才,授其翰林院侍講官職,入南書房,並命他參預纂修《律呂正義》。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荷蘭政府派遣使者來到中國,並進貢“蟠腸鳥槍”,戴梓奉命仿造了10枝槍,康熙將仿造的槍回贈給了荷蘭使者。不久,他又奉命仿造“佛郎機”(西班牙、葡萄牙所造的炮),只花了5天就完成了。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帝指令戴梓監造“子母炮”(即“衝天炮”),8天即造成。
康熙三十年初(1691年),由於戴梓製造火炮成功,得到康熙帝嘉獎,使時在朝廷供職、也從事火器研究的比利時人南懷仁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南懷仁由嫉生恨,勾結起義軍叛徒陳通岩,向康熙帝奏本,誣陷戴梓暗通東洋(即日本),使戴梓獲罪。舉家被流放至盛京。
雍正四年,被罷官流放遼東,貧病交加辭世。
發明“連珠火銃”。在文學上亦有造詣,曾著《耕煙草堂詩鈔》。他還總結前人的治水經驗,著有《治河十策》。
關係 | 姓名 | 備註 |
兒子 | 戴京 | |
戴亮 | ||
戴亨 | 與李鍇、陳景元被稱為“遼東三老”。 | |
戴高 |
連珠火銃
但是戴梓並沒有將“連珠銃”獻給軍營,而是“藏器於家”。原因據說是被一個夢給嚇怕了。有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戴梓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人斥責他說,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將此器獻上使其“流布人間”,你的子孫後代將沒有活人了。
戴梓製造的‘威遠將軍炮’
相關資料
《清朝文獻通考·兵十六》
《清史稿》的記載
後面記載都是轉載此書,故事的起始時戴遂堂講述的一個故事,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故事真的發生過。
根據戴的後人戴遂堂描述:28連珠火銃的銃背是彈匣,可以貯存28發火藥鉛丸。銃機有兩個,相互銜接,扣動一機,彈藥自落於筒中,同時解脫另一機而擊發。連珠火銃的形狀很像琵琶,能夠連續射擊28發子彈。
這種連珠銃出現於1650年的英格蘭,問題很多,後來並沒有流行。
故宮裡保存有一枝康熙年間英格蘭產的連珠銃,應該就是故事原型。
光緒十六年(1890年),李恆編撰《國朝耆獻類證初編》時,便在卷120中說戴梓向康親王進獻了“連珠火銃法”,後來便成為《清史稿》記載此事的源本。
史載戴梓因得罪了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南懷仁懷恨在心,與張獻忠養子之子陳宏勛妄奏戴梓“私通東洋”,結果戴梓被流放盛京(今瀋陽)。在瀋陽戴梓被迫靠賣字畫度日,艱難地生活了30多年,“常冬夜擁敗絮卧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療飢”。
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終於遇赦回鄉,留居鐵嶺(今遼寧鐵嶺)。
雍正四年(1726年)辭世。
威遠大將軍是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製造的。而南懷仁卒於1688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