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京西第一府的結果 展開

京西第一府

京西第一府

京西第一府即現在的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宣化區位於北京西北150公里,張家口市東南28公里處,是連接東部經濟帶與中西部資源區的重要紐帶。

京西第一府旅遊區由張家口市宣化區、宣化縣的景區組成。其中心景區為有“京西第一府”之譽的宣化古城。

地理範圍


京西第一府
京西第一府
京西第一府全區總面積264平方公里,人口32萬。
京西第一府旅遊區由張家口市宣化區、宣化縣的景區組成。其中心景區為有“京西第一府”之譽的宣化古城。整個旅遊區總面積2371.7平方公里(其中宣化區264平方公里,宣化縣2107.7平方公里),總人口 60萬(其中宣化區32萬人,宣化縣28萬人)。是張家口市十分重要的旅遊區。

歷史沿革


宣化歷史悠久。戰國至秦漢屬上谷郡,唐代置武洲,文德元年(888年),設文德縣,始建宣化城。遼改武州為歸化州,金改歸化州為宣德州,元中統四年(1263年),始置宣德府。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改宣德府為宣府。次年,置前衛、左衛、右衛,遣將卒把守。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展築宣府城,邊長“六里十三步”,周長達12公里。次年皇子朱橞受封谷王,就藩宣府,宣府成為邊防重地。明正統五年(1440年),城垣包磚,6年後竣工,城高池深,氣象雄偉。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廢宣府衛所,取宣揚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縣,府縣治所均在宣化城內,宣化由此得名。因其為北京城西第一座府城,人稱“京西第一府”。

文物古迹


京西第一府旅遊區文物古迹眾多,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清遠樓、鎮朔樓及遼墓壁畫;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拱極樓、察哈爾省民主政府舊址、五龍壁磚雕、舊城垣、時恩寺及遼代壁畫墓群二區。此外,還擁有一批如立化寺塔、大北街的馬宅和都司街的南宅四合院、六中院內的“武廟”大殿、按院街內的張自忠將軍故居、慈清西行時的行宮等人文旅遊資源;有9個“京西第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京西第一鐘樓——清遠樓、京西第一鼓樓——鎮朔樓、京西第一墓——下八里張世卿墓、京西第一磚雕——宣化五龍壁磚雕、京西第一日僧塔——立化寺塔、京西第一石塔——柏林寺石塔以及宣化拱極樓、九龍壁等景觀,豐富精深的古城文化、建築文化、佛教文化、遼代墓葬文化,使人在遊覽的同時增長見識,開間視野,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情懷,增進身心健康。遊客在這裡可以觀賞宣化古城的雄姿,體驗塞外古城的風土人情。

民俗文化


宣化為歷代軍事重鎮。有“京師鎖鑰”、‘神京屏翰”之稱。《宣化府志》記載:“宣化全境,飛狐、紫荊控其南,長城獨石枕其北,居庸屹險干左,雲中固結於右,群山疊蟑,盤踞峙列,足以拱衛京師。”明代為九重鎮之一,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和屯兵最多,號稱“九鎮之首”。從明英宗開始,朝廷向宣府派遣級別高於都指揮使的鎮守總兵,佩鎮朔將軍印,原萬全都司最高長官,正二品大員都指揮使,也直接隸屬總兵調遣。宣化府軍事工事堅固。歷代修築墩台 1948座。據志書記載,僅唐、宋、明、清四個朝代,北方部落經宣化南入的較大戰爭就達70餘次。乾寧元年(894年),太原李克用大舉出兵攻幽州,並佔領武州。元太祖八年門刀3年),鐵木真率兵攻陷宣德。明永樂八年至二十二年(141~1424年),明成祖朱橡五次北伐,駕巡宣府鎮地。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蒙古族瓦剌答部也先入侵宣府;崇幀十七年( 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兵攻破宣府,巡撫未之馮自殺,總兵王承允迎降。在宣化歷代戰役中湧現出了一批如于謙、楊洪、羅亨信等文武兼備、忘身愛國的忠烈之士。宣化是文化教育中心。嘉靖七年門528年),建立上谷書院。嘉靖三十五年(175年),開設柳川書院(今宣化一中)。清末民初,文化教育迅速發展,培養了一大批仁人志土。宣化是內地同蒙古進行商品交換的集散地,素有“陸路商埠”之稱。明嘉靖年間,宣化開設“馬市”,官方以布帛易錫靶馬匹、皮張。隆慶元年門567年),宣大總督王崇古再開市場。萬曆年間,民市已具相當規模。清朝統治穩定后,貿易又趨繁榮。大德泉缸房、太和春藥店、朝陽樓飯店、吳德裕茶店、四和順茶鋪等均在這一時期開張。光緒年間,山羊皮褥一度成為宣化銷往外地的搶手商品,並曾向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出口。宣統h年(191年),宣化商號達160餘家。宣化是葡萄城。
京西第一府
京西第一府
宣化白牛奶葡萄,已有近千年的種植歷史,為河北省名牌產品。傳說宣化葡萄的種植來源於張賽。據史料記載,唐朝始種,遼金時推廣,明清時全盛。宣化白牛奶葡萄色澤綠中泛乳白,如碧玉晶瑩耀眼,脆嫩欲滴,且皮薄肉映汁豐,味道清甜爽口,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讚譽。明、清時期,被列為皇家貢品。1905年和 1922年兩次在巴拿馬國際物產博覽會上榮獲金獎。誠摯友善的宣化人民熱情地歡迎八方來客光顧‘京西第一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