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陶貝的結果 展開

陶貝

陶貝

陶貝,商周時代貨幣,長度約1.2厘米至2.4厘米,形態大抵仿照自然海貝,其交換價值,約等於或稍低於天然貨貝。

貝幣概述


貝幣是一種原始貨幣。種類不一,以齒貝最為通行。由於真貝不夠,乃用仿製品,有珧貝骨貝石貝銅貝、陶幣等。清魏源《軍儲篇三》:“貨幣者,聖人所以權衡萬物之輕重,而時為之制。夫豈無法以馭之?曰:仿鑄西洋之銀錢,兼行古時之玉幣、貝幣而已。”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五》:“刀漆以為書,貝幣以為貨。”千家駒郭彥崗《中國貨幣史綱要》第一章第二節:“一是蟻鼻錢,系銅質貝幣,形如背面磨平的貝殼。”除商代原始貝幣流通外,中國早期社會貝幣也有不同程度的使用。在交通及經濟欠發達的西南西北少數民族地區,貝殼由商、春秋西漢直至唐代均在使用。
陶幣正面
陶幣正面
陶幣反面
陶幣反面
貝幣以“朋”為計算單位,五貝為一串,兩串為一朋。貝產於海,不敷流通,就用仿製品來代替,遂有珧貝、蚌制貝、骨貝、石貝、陶貝等,這類貝幣形體都較小,其長度約1.2厘米至2.4厘米左右,乃至出現向金屬貨幣形態過渡的銅貝。秦始皇統一全國后,行鑄錢,貝、刀、布等原始貨幣乃廢。
陶幣
陶幣

陶幣簡介


公元前16世紀--前2世紀商周時期,商品經濟不斷發展,貨幣的需求量不斷增大,為彌補自然貨幣流通不足而仿製的玉貝、骨貝、陶貝、石貝等,被統稱為人工貝類貨幣。它們形態大抵仿照自然海貝,其交換價值,約等於或稍低於天然貨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