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6條詞條名為高峻的結果 展開
高峻
白水辦理民團團總
高峻(1884~1936)字峰五。陝西白水人。家境貧寒,自幼愛習拳棒,靠做傭工度日。1911年辛亥革命時,聯合志士多人,擁戴本邑曹世英為首領,聚眾起事,於10月30日攻入縣城,殺死知縣陳子中和典吏陳炳華,釋放了監獄囚犯。高與中共有秘密聯繫。1927年至1929年期間,中共組織派王超北等到高部工作,王任政治處處長,部隊軍政訓練都有很大成效。后高部奉令裁減,高自願解甲歸田。1936年1月27日病逝。于右任親書輓詞讚揚高峻:“起義時真志士,歸田時真農夫。動心忍性以保晚節,真英雄也!”
參與舉事的哥老會頭子張海青驕橫跋扈,篡奪了起義領導權,並逮捕了曹世英。高聞訊率眾沖入張營,救出曹世英,二人一起離開白水。高到富平投奔了革命黨人、渭北民團使焦子靜部,任護衛長。陝西軍政府成立后,參加了陝西東西兩路對清軍的作戰,因勇敢過人,且善於出奇制勝,深得焦子靜器重,常對身邊人說:“峰五智略出群倫,異日必為三軍將帥。”一次在山西運城對清軍作戰中,他身先士率,與敵人白刃格鬥,不慎被刀砍傷兩處,被迫脫離部隊回原籍家中調養。后奉命在白水辦理民團,任團總。
1914年陝督陸建章倒行逆施,捕殺革命黨人。民黨人士李岐山、樊靈山等常到白水避難,住在高家,受到高的保護。1915年,陝西民黨人士“反袁逐陸”聲勢浩大,到白水聯絡高起事者日益增多。陸建章為防高異動,派兵一連接換白水防務。高事先已有所聞,一面答應讓防,一面做好戰鬥部署,待該連進入縣城,一舉將其殲滅。按照孫中山的先期任命,高於1916年3月通電“反袁逐陸”,白水城遍掛三角旗,大書“維護共和,再造神州”。接著,陳樹藩奉陸建章令帶重兵進攻白水,高與郭堅、耿直、曹世英等人聯合,率軍進入陝北,沿途消滅反動民團,連克十餘縣城,繳獲大批彈藥。
1916年春護國軍回師關中,駐耀縣、富平一帶。時胡景翼率補備營全殲陸建章之子陸承武的“中堅團”3000餘人於富平,高與郭堅、曹世英等率軍策應,進駐三原,威逼西安。不久,陳樹藩與陸建章達成“獻城贖子”協議,陸建章被逐出陝西,陳樹藩被段祺瑞任命為陝西督軍。
陳督陝后投靠皖系軍閥,陝局依舊暗無天日,“反段驅陳”遂成革命鬥爭的目標。1917年9月,焦子靜以西北護法軍招討使名義由上海回陝,與高峻商議驅陳方略。高派王季常與駐在韓城的陝西陸軍第三混成旅第一營營長楊虎城聯繫,派白雨亭與陝西警備軍統領耿直和駐軍渭南的劉錫麟聯繫,還派人與駐在鳳翔的郭堅聯繫,共同商定了互相配合,內外夾擊,直取西安,驅逐陳樹藩的行動計劃。
12月3日(農曆十月十九日),高首先在白水發難,以西北護法軍總司令的名義,發出護法通電,痛斥段祺瑞和陳樹藩毀法誤國。陳樹藩急調胡景翼、李天佐、王飛虎等部進攻白水。高率所部騎兵團儘力堅守,激戰三晝夜,因兵力懸殊,寡不敵眾,被迫於12月10日(農曆十月二十六日)撤出縣城。這一天,正值耿直在西安舉義。高聞訊后當即率所部馳援,不料行至三原以東之大程鎮與大隊陳軍遭遇,經過激戰,損失很大,只得撤軍北去,至耀縣與曹世英部會合。西安起義部隊與陳軍巷戰三晝夜后,撤至周至、戶縣一帶,與來援之郭堅部合兵一起,樹起陝西靖國軍旗幟。不久,耿直與郭堅亦率軍來耀縣。三軍會師后,力量倍增。經過短期休整,即揮師東進,一舉攻佔白水、澄城;接著又乘勝出擊,在進攻蒲城時,遇到陳軍守城部隊的頑強抵抗。起義軍幾度攻城不克,耿直陣亡,只好撤回原防。至此,白、澄兩縣,作為起義軍的根據地之一,獨立於陝東黃河西岸,先後堅持達五年之久。
1918年1月25日,胡景翼部之張義安營在三原起義,全殲了陳樹藩部曾繼賢旅嚴錫龍團,曹世英、胡景翼等齊集三原,樹起陝西靖國軍旗幟,通電討陳。曹、胡分任陝西靖國軍左右兩翼軍總司令,並聯合高部,起兵從東西兩面夾攻西安。高隨曹世英的左翼軍在西安以東與陳軍激戰。終因靖國軍東西兩路指揮不統一,各自為謀,進攻西安勞而無果。同年8月,于右任應邀從上海回陝,就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至此,陝西靖國軍歸於統一,編為六路,高任第五路司令,下轄四個支隊,駐防白、澄兩縣,與北洋軍和晉軍周旋。
1921年閻相文、馮玉祥相繼督陝。時靖國軍內部發生異動,除楊虎城部外,其他各路先後接受改編,高部被編為陝軍第二混成旅,仍駐白水。後來高因受接替馮玉祥任陝督的劉鎮華之歧視和排擠,忿然離開部隊,赴滬謁見孫中山。
1926年春,國民軍第二軍在豫西失敗,劉鎮華率鎮嵩軍號稱十萬之眾西攻陝西,陝局迅速惡化。高毅然由上海返回陝東,召集舊部,襲取投降鎮嵩軍的陝軍麻振武統轄的澄城、合陽,進逼麻部老巢大荔,迫使正在圍困三原的麻部主力撤軍回防,對被圍困之三原繼續堅守起了很大作用。是年9月,馮玉祥、于右任率國民軍聯軍由綏遠挺進陝西,10月在三原組織了國民軍第二、第三聯軍總司令部,委任高為河防軍司令,1927年2月改任國民軍聯軍駐陝獨立第二師師長。
高與中共有秘密聯繫。1927年至1929年期間,中共組織派王超北等到高部工作,王任政治處處長,部隊軍政訓練都有很大成效。后高部奉令裁減,高自願解甲歸田。1936年1月27日病逝。于右任親書輓詞讚揚高峻:“起義時真志士,歸田時真農夫。動心忍性以保晚節,真英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