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剛復
中國科學家,代表作《大地電象》
胡剛復(1892年3月24日—1966年2月19日),江蘇省無錫縣人,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物理學事業奠基人之一。
1918年—1925年胡剛復歷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和國立東南大學(現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教授、物理系主任。1925年—1926年任上海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光華大學和大夏大學教授。1926年—1927年任廈門大學教授、理學院院長。1927年—1928年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高等教育處處長、教授、理學院院長。1928年—1931年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專任研究員。1931年—1936年任交通大學教授。1936年—1949年任浙江大學教授、文理學院院長、理學院院長。1949年—1951年任北洋大學和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教授。1918年—1950年兼任上海大同大學教授、理學院院長、工學院院長、校長。1951年—1952年任天津大學教授。1952年—1960年任南開大學物理系教授。1966年2月19日逝世於天津。1992年紀念胡剛復誕辰100周年的實驗物理會議在南京大學舉行。
胡剛復是南京大學物理學科的先驅,在南京大學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現代物理實驗室,並擔任物理系的首任系主任。抗戰期間,作為理學院院長協助竺可楨校長西遷浙江大學,並將浙江大學理學院辦成了當時最好的學院之一。
胡剛復
1897年,5歲進入上海南洋公學附小,因學業成績優異而跳班,10歲便進入南洋公學(中學)。但由於年齡過小,稚氣未乾,初一時曾騎樓梯扶手速滑下樓,因衝撞校長而被罰降回小學。他以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后,曾參加無錫理化研究會併入上海震旦大學預科學習。
1908年,進入上海震旦公學學習(至1909年),肄業。
青年時代的胡剛復
1913年,大學畢業,獲得哈佛大學理學學士學位,並獲得獎學金入哈佛研究院,在W.杜安(Duane)教授指導下從事鐳提純工作,並在亨廷頓癌症醫院(Huntington Cancer Hospital)從事癌症放射性臨床治療。
1914年,獲得哈佛大學理學碩士學位后,在杜安教授指導下進行X射線光譜方面的研究,他和杜安教授合作,研究了X射線K線系與化學元素原子序數的關係。
1916年,胡剛復在美國就參加創辦了中國科學社,並在中國科學社辦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大地電象》、《電位定名解》等數篇論文,這是他提倡和宣傳科學最早的努力。
1918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后,杜安曾希望他能留下繼續合作研究,但他毅然離開哈佛大學回國,進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任教,他在南京師範學校創建了中國最早的物理實驗室。作為實驗科學的物理學,必須有實驗方能培養出真正的物理學家,這是他堅定不移的信念。據老校友回憶,國立東南大學和他兼職的上海大同大學在1920年已有供學生用的很好的物理實驗室。
1923年12月12日晚,國立東南大學理化樓失火,實驗儀器付之一炬。胡剛復於當天乘火車趕赴上海向大同大學借理化儀器,並立即乘車攜回南京,使學生的實驗沒有耽誤。
1926年,受聘為廈門大學理學院院長,聘姜立夫(數學)、張子高(化學)、秉志(生物)等主持理學院各系工作,使理學院步入正規。同年,魯迅先生亦受聘於文學院,這些知名學者,使廈門大學立時名聲大振。
1928年,協助丁燮林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物理研究所——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並任該所專任研究員。
1948年,胡剛復借道美國,考察了美國的戰後科學研究,特別是核物理、高能物理的進展。1948年11月回到杭州。不久,他便和竺可楨一起到達上海,堅決抵制當局要他們撤到台灣的安排,而留在祖國大陸。
1950年,辭去了上海大同大學校長和浙江大學的教職,應茅以升之聘去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和北洋大學任教。
1952年,院系調整,他被聘為南開大學物理系教授。
1963年,到東北考察,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作了以“科學實驗”為名的報告,這是他一生所作的最後一次報告。1963年,胡剛復被選為中國物理學會名譽理事。
1966年,他患嚴重的腎病,經手術摘除腎結石后腎炎複發,於1966年2月19日逝世於天津市總醫院。享年74歲。
• 科研綜述
胡剛復X射線
• 學術交流
1946年胡剛復被委派率學生前往英國學習雷達技術,為中國培養第一批雷達高技術人才。在英國期間,他每周均到劍橋聽課,聽微波原理和聽他以前沒有正規學過的量子力學、電動力學和統計力學等課程。他的傷寒病後遺症(耳朵失聰)在戰後冬季無取暖條件的英國更為加重,以致每次聽課坐在第一排方能勉強聽見。
1918年回國后,他是中國科學社名詞審查委員會的主要成員,有關電位、熵等一大批名詞的定名以及市制度量衡單位(如時間秒,1市尺=1/3米,1市斤=1/2公斤)的確定,他均做出了重要貢獻。30年代初,他還與胡?風合編了初中物理教材。
• 學術論著
出版日期 | 作者 | 出版社 | |
1933.08 | 《物理學 上》 | 楊孝述,胡愨風,胡剛復 | 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 |
1937.01 | 《物理學 上》 | 楊孝述,胡愨風,胡剛復 | 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 |
1948.10 | 《初中物理學 上》 | 楊孝述,胡剛復,胡愨風 | 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 |
胡剛復.大地電象.科學,1916,2(5):509—522.
胡剛復.電位定名解.科學,1916,2(8):858—864.
胡剛復.法國產殤兒調查之分析.科學,1917,3(2):204.
胡剛復(Kang-Fuh Hu).博士論文:Studies in X-rays:Part I.Experi-mental studies of the X-ray critical absorption frequencies of chemicalelements.Part Ⅱ.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the maximun velocitiesof photo-electrons at X-ray frequencies.1918年10月14日提交,保存於哈佛大學檔案館(Harvard University Archives).
K.F.Hu(胡剛復)and W.Duane.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KX-tay series and the atomic numbers of the chemical elements.PhysicalReview,1918,11:488.
K.F.Hu and W.Duane.On the critical absorption and character is ticemissiou X-ray frequencies.Physical Review,1918,11:489.
K.F.Hu.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in a determination of the maximumemission velocity of the photoe1ectrons from metals at X-ray frequen-cies.Physical Review,1918,11:505.
K.F.Hu and W.Duane.On the critical absorption and characteristicemission X-ray frequencies.Physical Review,1919,14:369.
胡剛復.熱力學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科學.1923,8:515.
胡剛復校,楊潤殷譯,愛因斯坦著.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
1918年秋天,胡剛復剛到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任教授時,全系只有他一個教授,講課帶實驗全由他一人擔任。他還在上海兼課,因此每周三天在南京、三天在上海授課。他家一直居住上海,在南京期間便獨自住在中國科學社圖書館內(他是中國科學社理事和圖書館館長)。在他的學生中,有一大批為中國科學和科學教育做出重大貢獻的著名科學家,如吳有訓、惲子強、嚴濟慈、吳學周、趙忠堯、柳大綱、施汝為、顧靜徽、錢臨照等。
胡剛復在北洋大學、南開大學期間,教授過光學、近代物理、X-射線金屬學等多門課程。為了開好不甚熟悉的金屬學,有一段時期他每周乘火車從天津來到北京,聽國內金屬物理學家所授金屬學課程。
心繫浙大
1936年參加中國科學社年會之後,胡剛復得了傷寒重症,不省人事整整一個月,住在上海紅十字會醫院特護病房中。當時他的摯友竺可楨(哈佛大學研究院同學、科學社同人、國立東南大學同事)被任命為浙江大學校長,多次去醫院敦請剛剛神志清醒過來的胡剛復同他一起辦學,如胡剛復不去則竺可楨決不接受任命。在國民黨保證不以黨務干預辦學后,胡剛復才決定接受聘請,任浙江大學文理學院院長職務,以全力共同把浙江大學辦好。
1936年胡剛復任浙江大學理學院院長后,廣招賢才,大大加強了理學院的教師陣容。次年抗日戰爭爆發,浙江大學輾轉內遷。即便在抗日戰爭極端困難的局面之下,浙江大學仍迅速發展而進入其興盛時期,其中浙江大學理學院發展尤快。由於他的努力,事必躬親而嚴格認真,把理學院辦得很有特色。當時各系不但教學工作出色,科研工作亦蓬勃開展,各系每周均有科學報告會。為了提倡認真讀書和科學家獻身科學的求是精神,他還親自向全校師生作報告,講述伽利略、牛頓、法拉第、麥克斯韋等科學家的科學思想和貢獻、探索自然規律的求是精神和偉大的人格,並諄諄教誨學生學習他們不畏強暴、堅持科學真理的偉大精神。他認為一個大學有義務向周圍社區傳播科學文化,遂向當地群眾播下科學種子和普及科學知識,鼓勵各系推廣科研成果,要求各系必須於校慶時向民眾開放實驗室,安排各種科學實驗,以豐富直觀的自然現象和認真的講解使群眾了解科學和運用科學。至今遵義、湄潭人民還津津樂道當年浙江大學在科學教育方面所播下的種子,如今都已生根、開花、結果。在浙江大學期間,他特意為理科各系學生開設了一門“高等物理學”以加深本系和外系學生對物理學的認識,培養學生對邊緣科學的興趣。
胡剛復成功辦學的做法一貫是首先要延聘高水平和愛護學生的優秀教授。在浙江大學遷到貴州遵義、湄潭的6年中,原有教授都安心教學科研。他還增聘了數學系蔣碩民、徐瑞雲,物理系盧鶴紱、丁緒寶,化學系王葆仁、張其楷,生物系羅宗洛、仲崇信、江希明等教師,陣容大為增強。其次,他認為要有優良的圖書、儀器設備,方能請到好教授。當時王葆仁辭去同濟大學理學院院長來浙江大學任化學系主任,就是因為浙江大學化學系的研究條件好,理學院各系圖書、設備也都很好。胡剛復的科學教育思想是在通才教育和因材施教的基礎上特彆強調基礎理論和實驗訓練,並要求開好基礎課和反映科學前沿的課程。他對工科師生一貫強調要有堅強的理科根底。一方面加強實驗研究設備,另一方面則為自己動手製作教學研究用的裝置,設有良好的金工、吹玻璃、磨玻璃和無線電電子工場,請高級技師和青年助教參與工場實習和實驗技術教育。他要求學生選課時到他那裡簽字,用這種方式指導學生按個人志趣、特長和優缺點作出最佳選擇,以提高學習效果或作跨學科領域的學習。這種對理學院每個學生所進行的查成績選課的面談,往往每人半個小時以上,甚至長達半天。在他的諄諄指導下,不但物理系培養出了如程開甲、胡濟民、李政道、李文鑄等一大批物理學家,還培養出了一些從事生物物理研究的高級人才,如梅鎮安便是第一位。桐油盞下造就了多位學部委員。
胡剛復在抗日戰爭遷校期間,總是擔任遷校委員會的領導,每次遷校總是由他先尋找校址、借房、安排校舍、安排圖書儀器運輸、安排交通工具疏散人員。以他的體力和毅力,別人看來辦不到的事竟為他所辦到。浙江大學數次遷校不曾耽誤開課,圖書儀器無一丟損,便是兩例。他個人公而忘私,對邪惡毫無所懼的正氣,克服了土匪綁架、國民黨黨棍陷害等種種艱難險阻,使學校數次遷校和興建湄潭物理樓取得成功。
當學校遷到江西泰和期間,在贛江發水之前,他領導民工修築了一條約10公里長的大堤,每天人們都看到他在施工現場巡視。第二年贛江發水之時,浙江大學已遷往廣西宜山,大堤保護了泰和廣大的農田,當地人民稱該堤為浙大堤或鋼堤。當學校遷到遵義、湄潭、永興之時,他曾與其子一起以其子的身高作為標尺勘察環湄潭三面的湄江之水位落差,想在湄江上造一小型水電站發電並控制洪水水患,后抗戰勝利而作罷。
清末胡剛復祖父胡和梅任桃源教諭,其父胡壹修和伯父胡雨人及家眷曾隨侍左右,幫助興學。其時,清政不綱,外侮日急,胡雨人以御外莫如自強,首先注意新學。胡壹修和一代師範教育家胡雨人盡瘁公益,傾家宅、開學田興學,建天上市圖書館,家藏圖籍新書悉數贈入,並創辦胡氏公立蒙學堂。在本世紀初,有敢倡言興新學開民智者,在朝視同謀逆,在野疑為病狂,而他們在所不顧。
胡剛復在患病期間寫了“一身傲骨”四個大字的一張紙保存在書桌抽屜里,直到他去世之後才被發現。這四個字是一位有骨氣的愛國知識分子、中國科學教育先驅無愧的自我寫照。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從這點意義來講胡剛復是第一個把真正的物理學引入中國的。
胡剛復將X射線標識譜、吸收譜和原子序數之間的實驗規律擴展到25號至34號元素,並測定了X射線頻率和光電子速度的關係,對X射線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胡剛復物理獎
1987年2月,在中國物理學會第四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召開了胡剛復紀念大會,為了紀念胡剛復在發展中國物理學事業、培養物理人才方面的貢獻,獎勵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學工作者,大會通過決議,決定設立胡剛復物理獎。
• 胡剛復100周年誕辰
胡剛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