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窯遺址
邢窯遺址
邢窯遺址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內丘、臨城兩縣境內的太行山東麓丘陵和平原地帶,主要分佈在京廣鐵路及107國道以西氐河、李陽河流域,集中在臨城西雙井以南,內邱馮唐以北約30公里的狹長地帶內,面積約300餘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82-140米,在內邱東起白家莊,西到西邱,北到瓷窯溝,南到馮唐,約12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發現窯址13處。是一處隋至五代時期(公元581~960年)的瓷窯遺址。
今天在臨城境內唐代邢瓷窯址的發現,大量盛唐乃至初唐 時期的實物標本的出土,填補了中國瓷史研究中的一項空白。
唐代北方邢州所燒造的白瓷與南方越州(今浙江紹興)所燒造的青瓷,可以相互媲美,同時著稱於世。青瓷號稱類玉類冰,邢州白瓷號稱類銀類雪。邢窯白瓷產品的出現,改變了中國一向以青瓷為主的局面。尤其在內邱境內出土的"盈"字款白瓷,為陝西大明宮出土的“盈”字款白瓷碗和上海博物館藏的“盈”字款白瓷盒找到了窯口的出處。邢窯細白瓷的出現,是邢窯對中華民族的重大貢獻,是我們仍需辯行深入科學研究的重大課題。邢窯在中國乃至世界陶。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仍具有重大的保護價值和學術、科研價值。1996年11月20日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邢窯博物館(Chinese Xingyao Museum)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內丘縣,是國內首家以邢窯為主題的遺址博物館,也是河北省第一座建立在遺址之上的博物館,於2017年8月16日正式開館。
邢窯遺址位於河北省內邱、臨城兩縣境內的太行山東麓丘陵和平原地帶,主要分佈在京廣鐵路及107國道以西氐河、李陽河流域,集中在臨城西雙井以南,內邱馮唐以北約30公里的狹長地帶內,面積約300餘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82-140米。在內邱東起白家莊,西到西邱,北到瓷窯溝,南到馮唐,約12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發現窯址13處。是一處隋至五代時期(公元581~960年)的瓷窯遺址。
邢窯遺址標本一
關於唐代邢州白瓷的窯址,據唐人李肇的《國史補》上記載“內丘白瓷甌,端溪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故此過去許多瓷史研究者都認為邢瓷的窯址應在內邱。但在內邱縣境內至今尚未找到唐代任何窯址的痕迹。而在臨城境 內的南起瓷窯溝、北至祁村、雙井一線長達二十五華里的地帶,發現了十二處古窯遺址,而且屬於唐代的遺址區。邢瓷窯遺址在臨城主要分佈有四處:一處在崗頭,兩處在祁村,另一處在西雙井。這些地方都發現有邢窯遺跡、白瓷碎片、窯具、柴灰等。在所發現的唐代邢窯遺址中,出土較完整的白瓷器物有:玉環底碗、玉壁底碗、瓷馬殘件、執壺等文物。臨城,唐屬趙州。自隋至唐武德四年,內邱也屬趙州,在武德五年後屬邢州。李肇所謂“內邱”,當是泛指這一帶。今天在臨城境內唐代邢瓷窯址的發現,大量盛唐乃至初唐 時期的實物標本的出土,填補了中國瓷史研究中的一項空白。至此,為中外瓷史研究者所注目的唐代邢瓷,算是看到了它的“廬山真面目”。
邢窯遺址標本四
邢窯遺址標本五
唐代陶瓷業技術上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陶瓷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由於整個制瓷業技術的提高和改進,出現了大量瓷窯,而在所有的窯口中,以南方燒制青瓷的越窯(今浙江餘姚)和北方燒制白瓷的邢窯最受人們推崇,大體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越窯的青瓷和邢窯的白瓷代表了當時瓷製品的最高水平,同時著稱於世。陸羽《茶經》這樣評價:“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瓷類雪,越瓷類冰”。皮日休《茶甌詩》寫道:“邢窯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墜,輕如雲魄起。”段安節《樂府雜錄》記載,唐大中初年,有調音律官郭道源者,“善擊甌,率以越甌、邢甌共十二隻,旋加減水於其中,以箸擊之,其音妙於方響。”李肇《國史補》中說,“內丘白瓷甌,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從唐代這些文獻記載可知,唐代邢窯生產的白瓷,其質量是十分精美的。釉色潔白如雪,造型規範如月,器壁輕薄如雲,扣之音脆而妙如方響。同時,也因其數量增多,又因其物美價廉,除為宮廷使用外,還暢銷各地為天下通用。但是,唐代邢窯遺址究竟在哪裡,一直是中外陶瓷學者關注的問題。李肇《國史補》中有“內丘白瓷甌”的記載,故一般研究瓷史的學者都認為邢窯的遺址當在內 丘。可是,河北的陶瓷研究學者和文物工作者從1952年起到1972年,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曾對邢台地區所轄的沙河、邢台、內丘三縣進行過七次考察,雖發現一些窯址,但唐代的窯址沒有發現。到了1980年,又向北在與內丘相臨的臨城縣進行普查,終於在這個縣的祁村、崗頭村、西雙井村發現了唐代的窯址群。至此,為中外學者一直關注的“邢窯之謎”終於破解了。所以,1992年出版的《中華文明史》明確指出,唐代白瓷“河北臨城邢窯最有名”。1982年至1994年底,內丘縣文化館業務人員在內丘縣境內又查出邢窯遺址20多處。唐代邢窯白瓷,作為傳世品,尚未見到,但作為出土文物,在中國各地唐代遺址中卻發現不少。河北陶瓷學者對邢窯出土實物標本經過分析后認為,邢瓷不論是胎質和釉質,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所佔的比重都是相當高的,無疑需要高強度的焙燒溫度,據計算,邢瓷的胎質和釉質,是經過1380℃以上的高溫燒成的。邢瓷的物理性能,與現代世界制瓷業最先進的所謂“硬質瓷”的燒成物理要求十分接近。河北的陶瓷學者認為,邢瓷的物測結果,為“硬質瓷”燒成於我國提供了有力證據,把薄胎細瓷的起源提前了近10個世紀。
邢窯遺址標本七
邢窯的發現,解決了中國陶瓷研究界長期懸而未決的不解之謎,引起了有關專學和眾多學者的關注,多次到窯址考察,鑒賞邢瓷,198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對邢窯遺址進行專項考古研究發掘,1988年10月,中國歷史博物館傅振倫到內邱考察邢窯。河北電視台國際部把邢窯攝錄《中國陶瓷》系列片。國家文物局交流中心、山東文物局、廣州文物商店、上海博物館、陝西博物館及外國陶瓷專家,也專程到窯址考察邢窯。
邢窯細白瓷的出現,是邢窯對中華民族的重大貢獻,是我們仍需辯行深入科學研究的重大課題。邢窯在中國乃至世界陶。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仍具有重大的保護價值和學術、科研價值。
2012年5月
邢窯遺址
自2012年5月開始,由河北省文研所與邢台市文物管理處聯合組成考古隊,在內丘縣城西關村南部進行了長達6個月的考古發掘。其間,考古隊發現北朝至唐代窯爐遺跡11座,出土瓷器和窯具殘片20萬件、片以上,完整和可復原器物超過兩千件,器種類包含磚、瓦、陶、三彩、瓷以及窯具等。
在發掘中,所發現的窯爐不僅年代早、完整度高且布局模式罕見,因此與在邢窯首次發現的隋三彩,共同成為此次考古發掘的重大收穫。
2013年5月
5月15日,記者從河北臨城了解到,近日臨城縣文物保管所在該縣山下村南水北調第十標段施工現場發現一處邢窯遺址。據考古專家鑒定,該遺址為北宋時期邢窯瓷片堆積層遺址,規模較大,具有較高的考古研究價值。
此次發掘出土有研究價值的印花瓷片500餘片,可修復的瓷器器物200餘件。在這次發掘出土的瓷片中,還發現了一件比較罕見的印花模具,對研究邢窯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參考價值。目前,工作人員正對邢瓷碎片進行分類整理,為今後的研究提供實物證據。
邢窯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