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7年

公元907年

後梁開平元年(907)四月,梁王朱全忠即帝位后,即行封賞。後梁開平元年(907)五月初三,梁進封兩浙節度使錢鏐吳越王。後梁開平元年(907)五月,梁以唐權知荊南留後高季昌為節度使。

正文


公元907年是天祜四年丁卯。

歷史紀事


淮南政歸張顥、徐溫
(圖)朱全忠篡唐
(圖)朱全忠篡唐
唐天佑四年(907)正月九日,淮南左、右牙指揮使張顥、徐溫以"兵諫"名義,帥牙兵入使府庭院,撾殺淮南節度使、弘農王楊渥的親信數十人,控制淮南政權。楊渥於天佑二年襲父位為淮南節度使,居喪無禮,又縱親信"東院馬軍"凌蔑勛舊,引起部下不滿。張顥、徐溫泣諫,楊渥非但不聽,還欲加害二人。張、徐二人不得已而發難,並翦除楊渥的羽翼。自此以後,楊渥成為傀儡,淮南軍政大權歸張、徐二人掌握。
朱全忠篡唐
朱全忠既封梁王,已先後兼并淮北、漢水中下游,東迄山東,西接關中,北與燕南、晉南接壤,古稱中原之地均在其轄境之內。較之境外諸藩如李克用、李茂貞、王建、楊渥、錢鏐、劉仁恭等頗具優勢。其時唐哀帝困居洛陽,全在朱梁卵翼之下。唐天佑四年(907)正月,哀帝遣御史大夫薛貽矩至大梁(今河南開封)慰問。薛貽矩見朱全忠,自請用臣禮見,並獻禪代之謀。薛返洛陽復命,又向哀帝表明朱全忠有受禪之意。哀帝即下詔,定於二月禪位。二月,唐哀帝令文武百官往朱全忠元帥府勸進,湖南、嶺南藩鎮亦上箋功進。三月十三日,再令薛貽矩赴大梁傳禪位之意。二十七日,哀帝正式降御札禪位於梁。命正副冊禮使張文蔚、蘇循,正副押傳國寶使楊涉、張策,押金寶使薛貽矩、趙光逢,帥百官備法駕詣大梁。唐朝至此徹底滅亡。這六個致送冊文、禮品和獻上傳國璽的唐朝大臣,歐陽修撰《五代史》,還專門為他們立《六臣傳》以為臣鑒。
劉仁恭二子降梁
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割據一方,為人驕侈貪暴又惑於方術,於治所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城西大安山之上盛飾館宇,僭制擬於帝王宮殿,日與方士練丹求長生不死。盡斂境內錢埋於大安山,反命民間以粘土為錢。又禁止江南茶商入境,自己采山中草木為茶出賣。劉仁恭之子守光與仁恭愛妾私通,遭仁恭杖責訓斥。後梁開平元年(907)四月,梁將李思安進攻幽州,所過之處焚盪無存。四月初三,思安兵臨幽州城下,劉仁恭尚在大安山,城中毫無防備。劉守光自城外領兵入城拒守,擊退梁軍,遂自稱節度使,盡殺平素所不喜歡的父親舊部,又命部將李山喜、元行欽率兵攻打大安山。劉仁恭兵敗被擒,守光囚之於幽州。守光之兄義昌節度使劉守文聞父為弟幽禁,自滄州(今河北滄縣東南)發兵攻守光,弟兄雙方互有勝負。七月,後梁從劉守光之請,以守光為盧龍節度使、同平章事。劉守文孤立無援,天雄節度使羅紹威致書勸其降梁。十一月,劉守文降梁,梁帝朱晃曰:“紹威一封信,勝我十萬兵!”乃加守文為中書令,遣使撫慰之。
後梁立國
唐天佑四年(907)四月初四,梁王朱全忠御大梁金祥殿,開始受百官稱臣,梁王所下文書稱教、令,自稱寡人。初五,箋、表等各類文書均去李唐年號,只稱月、日。十六日,朱全忠(本名溫,唐賜名全忠)更名朱晃。十八日,梁王服袞冕,即皇帝位,即歷史上後梁太祖。二十二日大赦,改元“開平”,國號“大梁”,歷史家為與南朝蕭梁區別,亦稱“後梁”、“朱梁”。梁以汴州為開封府,稱東都,以唐代東都洛陽為西都,廢唐西京長安,改稱大安府、置佑國軍。以唐哀帝為濟陰王,遷之於曹州,使甲士守之。明年二月鴆殺之,年十七,謚曰“唐哀皇帝”。梁立國后,太原李克用、淮南楊渥、鳳翔李茂貞仍稱天佑,西川王建則稱天復,均不用梁年號,其餘各鎮皆奉梁正朔,稱臣受封號。
馬殷徑封楚王
後梁開平元年(907)四月,梁王朱全忠即帝位后,即行封賞。二十五日,以特殊恩典,不經郡王,而徑封武安節度使馬殷為楚王。
李茂貞自開岐王府
後梁開平元年(907)四月,後梁立國,鳳翔節度使李茂貞仍奉唐朔,但以自己轄地局蹙(今陝西寶雞、岐山、鳳翔、麟游、扶風、眉縣、周至等地),兵力不強,雖知唐亡而不敢稱帝。遂開岐王府,置百官,自己稱王而妻稱皇后,所居之處稱宮殿,屬下所上文書稱箋、表,號令儀仗也多擬帝制。
梁進錢鏐爵吳越王
後梁開平元年(907)五月初三,梁進封兩浙節度使錢鏐吳越王。錢鏐在李唐時曾求為吳越王,未獲允。此時後梁新建國,為籠絡人心,封錢鏐為吳越王。至八月;又以錢鏐兼淮南節度使,充本道招討、制置使。欲以此引起兩浙與淮南楊氏之磨擦,削弱雙方勢力。
高季昌節度荊南
後梁開平元年(907)五月,梁以唐權知荊南留後高季昌為節度使。高季昌(858——928,後唐時更名高季興),字貽孫,陝州硤石(今河南三門峽市東南)人。少為人家僮,后隨養主歸朱全忠,冒姓朱氏。以軍功徙潁州防禦使,複姓高氏。荊南舊統荊、歸、硤、夔、忠、萬、澧、朗八州(今湘、鄂、川三省交界處),自唐末戰亂頻仍,除江陵之外,其餘各州均已為鄰道所據。高季昌到任之時,城邑殘毀,戶口凋零。后經安集流散,流民復歸,深為朱全忠讚賞,正式授以節鉞,季昌也藉機發展,荊南才逐漸成為獨立於各勢力集團之間的地方政權。
吳越取處州
處州(今浙江麗水西)刺史盧約自唐中和元年(881)十一月據處州,天佑二年(905)八月,派弟盧佶攻佔溫州。天佑四年三月,兩浙節度使錢鏐命子傳璙、傳瓘討溫州。盧佶帥四十戰艦列於溫州東北海中以拒兩浙軍。錢傳瓘避其精銳,自安國棄船上岸間道襲溫州,擒斬盧佶。繼而又移兵襲處州盧約。五月,盧約以處州降吳越。盧約據處州近二十年,至是而亡,錢鏐以盧約為浙江安撫副使。
楚、淮瀏陽之戰
後梁開平元年(907)五月,淮南弘農王楊渥以鄂岳觀察使劉存為西南面招討使,率陳知新、劉威等領三萬水軍攻楚。楚王馬殷以秦彥暉統三萬水軍沿湘江而下,以黃墦帥戰艦三百艘屯瀏陽口(今長沙西瀏陽河注入湘江處)。六月,大雨淮軍,退還越堤北,楚軍追擊,淮帥劉存因數度交戰不利,行詐降之計,被楚帥秦彥暉識破。於是,劉存、秦彥暉各帥軍隔水列陣,彥暉進擊,劉存逃遁。楚將黃墦自瀏陽切斷水路,與彥暉合擊,大敗淮軍,俘獲劉存、陳知新。馬殷釋二人縛,欲其降,二人大罵,遂斬之。淮將劉威率餘眾逃回淮南。秦彥暉乘勝收復天佑三年(906)楚所失陷的岳州(今湖南嶽陽)。此役,淮軍裨將戰死百餘人,士卒傷亡數以萬計,楚獲准軍戰艦八百艘。
蜀王建稱帝
後梁開平元年(907)九月,蜀王王建於成都即皇帝位,國號"大蜀",史稱"前蜀"。王建(847——918)字光圖,陳州項城(今河南沈丘)人,一作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西)人。少時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生。后投許州忠武軍,從節度使杜審權鎮壓王仙芝起義。及黃巢起義軍入長安,唐僖宗遷成都,監軍楊復光以忠武軍八千為八都,以建為一都頭。中和四年(884)僖宗入蜀,王建與晉暉、韓建等五人各率一都赴行在,號"隨駕五都",僖宗使十軍觀軍容使田令收孜王建等為養子。光啟元年(885)僖宗還長安,王建等人分典神策軍。二年,僖宗幸興元,王建為清道斬斫使。后遭楊復恭忌,出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一作利州)。大順二年(891),王建繼下閬州、利州之後,攻取成都,殺田令孜、陳敬瑄。至乾寧四年(891)建已據有東、西兩川,天復三年(903),唐封王建為蜀王。王建據蜀,割據一方,實獨立於中央政權之外。天佑改元,蜀中因路絕而不知,仍行天復年號。唐亡,王建於蜀中稱帝。史稱建雖出身行伍,但好與書生談論,粗曉其理。唐末戰亂,衣冠之族多避難於蜀,建皆能禮而用之,因此,蜀中典章文物多有唐代遺風。

雜譚逸事


雷彥恭為禍荊、楚
(圖)杜荀鶴
(圖)杜荀鶴
梁武貞節度使(今湖南澧縣,領澧、朗、漵等州)雷彥恭自唐天佑(904--907)初襲父位,亦如其父雷滿貪殘狡獪,常攻掠四方,深為荊、湖之患。梁開平元年(907)六月,雷彥恭會同楚兵攻荊南江陵,荊南節度使高季昌斷其糧道,雷彥恭敗,楚亦撤兵。七月,雷彥恭又出兵攻楚岳州(今湖南嶽陽)不克。至九月,雷彥恭又轉攻荊南涔陽、公安,再次為高季昌所敗。其反覆於荊、楚之間,兩地深受其害。彥恭又轉而附於淮南楊氏,梁於九月二十二日削其官爵,命楚王馬殷、荊南節度使高季昌討之。
梁赦逃亡士卒之罪
梁太祖朱全忠為藩鎮時,用法苛嚴,將校如有戰死,所部士卒則一律斬首,稱“跋隊斬”。因此一旦失去主將,士卒便大多逃亡不歸。為防士卒逃亡,朱全忠命軍士文面以記軍號,如有士卒思家逃歸鄉里,極易被途中關卡發覺,遞解回原部則不免一死,即使返鄉,鄰里也不敢收留。因此,逃亡士卒便聚集山澤為盜,大為州縣之患。開平元年(907)四月全忠稱帝,十一月二十九日,以征討未罷,調補為先,下詔赦免亡卒之罪,雖文面亦准其歸還鄉里,於是盜減十之七八。

逝世


杜荀鶴逝世
文學家杜荀鶴任梁翰林學士,五日而死(846-907)。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著有《唐風集》。

參考資料


http://www.gg-art.com/history/hcontent.php?dynastydetailid=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