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家麟

裴家麟

筆名裴斐,1933年農曆8月27日生於四川省成都市。中學時代就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新中國成立后,加入了當時的中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中國作家協會前身)。1950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54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留校任教,並開始發表古典文學論文,其關於李白研究的論文,影響很大。1958年被定為右派,被迫離開學校,此後二十年中從事體力勞動,直到1979年才重返講壇,調入中央民族大學從事古典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

論文及文章


什麼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精神,載(光明日報》1955年7月24日。
談李白的詩歌,載《光明日報》1955年11月13日、20日。收入《李白十論》,題《李白詩歌中的懷才不遇與人生若夢的主題》。
談李白詩歌討論中的一些分歧意見,載《光明日報》1956年11月11日。
李白經濟生活探源,載《江漢論壇》1980年2期,收入李白十論》。
歷代李白評價述評,載《文學評論叢刊》第5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年),收入《李白十論)。
談李白的遊仙詩,載《江漢論壇》1980年5期,收入《李白十論》。
論李白的隱逸,載《江漢論壇》1981年1期,收入《李白十論》。
論李白的政治抒情詩,載《文學遺產》1981年1期,收入《李白十論》。
個性化是精神生產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載《文學評論》1981年2期,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從李白飲酒詩看詩人性格及其思想矛盾,載《語文園地》1981年4期,收入《李白十論》。
中國愛情文學傳統及其特點,載《江漢論壇》1981年6期,收入《看不透的人生》,題《中國古代愛情文學中的男與女》。
李白供奉翰林小議,收入《李白十論》。
李白山水詩中的情與景,收入《李白十論)。
李白詩歌中的另一個領域,收入《李白十論》。
唐代歷史轉折時期的李杜及其詩歌,載《文學遺產》1982年3期;收入《詩緣情辨》,題《李杜分期論》,收入《看不透的人生》,題《看不透的人生--紀念李白逝世一二二零周年暨杜甫誕生一二七零周年》。
《蜀道難》譯釋,載《文史知識》1982年4期。
李白的江漢之游,載《江漢論壇》1982年4期。
貧病老丑活杜甫,載《江漢論壇》1982年8期,收入《詩緣情辨》。《看不透的人生》。
盛唐氣象的誤解從何而來?載《紀念李白逝世一二二零年暨江油李白紀念館開館大會會刊》, 1982年10月。
李白與月--兼論李白性格的叛逆性與平民性,載《文史知 識》1982年10期,收入《李白十論》、《看不透的人生》。
“盛唐氣象”再質疑,載《光明日報》1982年11月23日,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太白樂府舉隅,載《國際政治學院學報》1983年創刊號,收入《詩緣情辨》、《看不透的人生》。
詩緣情辨(論綱),載《文學遺產》1983年2期,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杜律舉隅,載《草堂》1983年3期,收入《詩緣情辨》。《看不透的人生》。
文論商兌三題,載《江漢論壇》1983年11期,收入《詩緣情辨》、《看不透的人生》。
雙雷記(小說),載《當代》1983年6期。
李白集整理與新編獻疑,載《古籍整理與出版》1984年,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杜詩風格與夔州風土,載《草堂》1984年2期,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比較研究與從史到論,載《光明日報》1984年10月23日,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評李白出生碎葉兼及其籍貫問題,載《江漢論壇》1984年11期,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白居易詩歌理論與實踐之再認識,載《光明日報》1984年12月18日,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元稹簡論,載《光明日報》1985年3月12,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元白雌黃,載《光明日報》1985年5月7日,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再論關於元白評價問題,載《光明日報》1985年9月10日,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李白與魏晉六朝詩人,載《文學遺產》1986年1期,《中日李白研究論文集》(展望出版社,1986年),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直掛雲帆濟滄海”解,載《文史知識》1986年1期,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御用詞臣的榮辱生涯--沈德潛與乾隆皇帝,載《古典文學知識》1986年8期,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杜牧與李商隱,收入《詩緣情辨》。
李白卮言,載《李白研究動態》1987年4期,馬鞍山市李白研究會編。
別是一家詞--論李清照,載《天府新論》1987年4期;
《李清照研究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情理中和說質疑,載《文學遺產》1987年5期,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關於唐詩興盛原因和“盛唐氣象”的討論(與車如舜合作),載《建國以來古代文學問題討論舉要》(齊魯書社,1987年),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大白樂府述要,載《文史知識》1987年8期;《中國文學史百題》上冊(中華書局,1990年)。
孔子與漢民族文學傳統,載《光明日報》1987年8月9日,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孔子與隱士,載《光明日報》1987年9月27日,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看透”的看透,載《光明日報》1987年11月15日,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李白出生地辨,載《人民日報》(海外版)1987年12月12日
《李白詩歌賞析集》前言,載《李白詩歌賞析集》(巴蜀書社,1988年2月)。
李白年譜簡編,載《李白詩歌賞析集》,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江夏別宋之悌)賞析(與宋紅合作)。《行路難》賞析,載《李白詩歌賞析集》。
庖丁解牛的啟示,載《光明日報》1988年1月3日,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從《論語》看孔子其人,載《中央民族學院學報》增刊,1988年3月。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論古典作家的品格及個性,載《文學評論》1988年8期。
言意之辨與“形象思維”及其他,載《光明日報》1988年5月1日,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周邦彥《菩薩蠻》賞析,載《周邦彥詞賞析集)(巴蜀書社,1988年11月)
李白《懷仙歌》。元稹詩一首賞析,載《歷代名篇賞析集成》(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年12月)
“窮而後工”辨。載《光明日報》1989年1月1日,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從文學中的兩性關係說起,載《光明日報》1989年2月19日,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李白、杜甫詩話十一則,載《百家唐宋詩新話》(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年5月)。
李清照詞話四則,載《百家唐宋詞新話》(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年5月)。
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古文運動辭條,《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隋唐五代史》(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9月)。
怎樣讀李白詩,載《古典文學知識》1990年2期,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讀王仲鏞《唐詩紀事校箋》,載《人民日報》(海外版)1990年7月11日。
詩史與史詩,載《光明日報》1990年8月7日,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李白個性論,載《中國李白研究》1990年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9月),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李白與歷史人物(上、下),載《文學遺產)1990年3、4期,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老杜之老,載《光明日報》1990年12月16日,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唐宋杜學四大觀點述評,載《杜甫研究學刊》1990年4期,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老杜之大,載《光明日報》1991年5月14日,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老杜之神,載《光明日報》1991年10月12日,收入《看不透的人生》。
李白生於蜀中補證,載《人民日報》(海外版)1992年2月20日。
神龍年號乃神功之訛”補證,載《中國李白研究》1991年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
杜詩八期論,載《文學遺產》1992年4期。
李白《臨路歌》,載《李白畫報》(香港展望出版社,1993年8月)。
讀徐放的詩,載《芒種》1992年9期;《風雨滄桑集》(徐放著,春風文藝出版社,1995年11月)。
個性與審美意識之覺醒--建安文學品評,載《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輯(台灣文津出版社,1993年11月)。
李白傳奇與史實,載《文學遺產》1993年3期;《唐代文學研究》第五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10月)。
儒家忠恕與基督教黃金律,載《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3年5期。
勤奮與自尊,載《古典文學知識》1993年6期。
《數目詞詞典》序,《數目詞詞典》(尹小林著,中華書局,1993年11月)。漢民族文學基本特徵與分期概述,載《中國語言文學》第2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4年7月)。
門外玄談,載《孔子研究》1994年3期。
太湖集序,載《孔子研究》1994年3期。
李白研究與欣賞--《李白資料彙編·金元明清之部)出版感言,載《書品》1994年4期。
李白作品提要八則(與梁森合作),載《李白大辭典》(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
略論兩宋杜詩學中存在的一種傾向,載《中國文學研究》1995年3期。
點滴憶恩師,載《王瑤先生紀念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
解不開的情結,載《吳組緗先生紀念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5月)。

專著及編著


《李白十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1982年10月第2次印刷。
《詩緣情辨》,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2月。
《李白詩歌賞析集》(主編),巴蜀書社,1988年2月。
《文學原理》,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1991年8月第2次印刷,台灣復文出版社1992年7月再版,題《文學概論》。
《看不透的人生--裴斐學術論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6月。
《中國語言文學》(第1輯,主編),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2年11月。
《中國語言文學》(第2輯,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4年7月。
《李白資料彙編·金元明清之部》(與劉善良合編),中華書局,1994年7月。
《李白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9月。
《中國古代文學史》(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