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碧

清代彭遵泗創作的書籍

《蜀碧》,清彭遵泗撰,四卷。彭遵泗,字磬泉,四川丹棱人,乾隆二年進士,官翰林編修。此書記載明末張獻忠軍在四川的活動,起自明崇禎元年,止於康熙二年,對於研究明末民變有一定的價值。作者記事多據傳聞,因而所記不盡可信。本書有《借月山房匯鈔》和《明清史料記編》等版本。魯迅評此書:這是“講張獻忠禍蜀的書,其實不但四川人,而是凡有中國人都該翻一下的著作”。

著作簡介


《蜀碧》
《蜀碧》
《蜀碧》,是清代彭遵泗的一部著作,收入《四庫全書》,為早年彭遵泗入京時所作。該書詳細地記載了明末張獻忠入川事。作者雖然立足於封建統治階級的立場,採用仇視農民起義的觀點,難免失之偏頗,但它仍不失為研究明朝末年四川社會狀況特別是張獻忠入川活動最重要、最權威的史料,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因而有“磐泉《蜀碧》海內傳之”之說。
《蜀碧》共四卷,末有附記及楊展、劉道貞、鐵腳板、余飛等傳,紀蜀亂始末及一時死節士女。其曰蜀碧者,取萇弘之血三年化碧意也。內容為張獻忠軍在四川的活動,起自明思宗崇禎元年,止於康熙二年。其書大旨以沈雲祚稱獻逆殘蜀,由風俗之惡,故為此書,備書死難者姓名,以雪斯恥。《蜀碧》中所引證的書目幾乎收盡了當時記載張獻忠據蜀的所有史料,包括《明史》、《明史綱目》、《明史紀事本末》等二十五種。但作者記事多據傳聞,又身處清朝,所記亦不盡可信。而體例冗雜,如載桐城二老事,與蜀事無關;又如賊夢梓潼神以宗弟紅柬來謁諸事,亦太涉神怪也。

彭端淑序


蜀碧者,哭蜀也。哭蜀者,所以著楊嗣昌之罪而憫邵捷春之愚,以吊忠魂烈魄於地下也。蜀之險,甲天下,絕其要塞,雖百萬可立挫焉。賊一入寇,秦良玉扼之,向非賂陳奇瑜脫去,則賊之亡久矣。嗣昌委賊於蜀,夫人知之而捷春不知也。撤夔、萬之藩籬,守重慶之門戶,使賊得以出入縱橫而無所忌,此其罪在誰哉?故曰哭蜀者,所以著楊嗣昌之罪而憫邵捷春之愚也。獻賊之三入蜀也,分道屠戮,流血成川,蜀之受禍極矣。當是時,自縉紳以至氓庶,盡節者不可勝數;而閨中婦女,或閉戶自焚、或罵賊以死者無算也。戎馬倥傯,其事不必盡傳;傳者又莫由表述。筆之於書,使後之君子得以考之,則死者可以無憾。故曰哭蜀者,所以吊忠魂烈魄於地下也。曩者,余嘗論其大略,特未暇詳。今余弟磬泉採擇成編,頗為詳悉,是固余之志也。嗚呼!蜀非有深怨積怒於賊也,而殘忍若此,天實為之耶?抑人事使然耶?覽是集者,必將有嘆息泣下而不能已者已。故曰蜀碧者,哭蜀也。樂齋彭端淑序。

作者簡介


《蜀碧》作者彭遵泗,1702—1758年,字磐泉,號丹溪生,丹棱縣高橋翠籠山人。清代詩人、學者,與兄端淑、肇洙齊名,並稱“丹棱三彭”。
彭遵泗自幼穎異,孩提時即表現出極高的文學天賦。7歲時,偶濯手水邊,隨口吟出“素手濯長渠,揚波混太虛。還將指上瀝,驚散水中魚”。語壓同輩,大有力追匠手之勢。后在外祖父夾江名儒王庭詔的教誨下,博覽古今,涉獵甚廣。12歲時,與眾學童聚玩,有人指扇為題作詩,立就《詠扇上美人吹簫橋邊》一首,其結句為:“仙音不肯隨風響,恐引劉郎渡石橋”,想象奇絕,語驚四座,人皆異之。
乾隆二年(1737年),彭遵泗舉進士,入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就庶吉館深造。次年調兵部主事。乾隆七年(1754)擢兵部員外郎。乾隆十五年(1750)外放,任甘肅涼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縣)同知,乾隆十七年(1752)轉調湖北,署黃州府(治所在進湖北黃岡)同知,乾隆十九年(1754)再改江防同知。為官頗有政績。乾隆二十一年(1756),以卓異之才不為世用,自請御職歸里。
彭遵泗學問廣博淹雅,長於古文,亦工詩。其詩超脫峻拔。生平好著述,但不善整理自己的作品,往往隨寫隨扔,或隨手存入書箱中,“冀晚年歸里,始考訂行世”,不期英年早逝,以至後人在整理時“零章雜沓,墨跡蒙難卒讀”(彭肇洙《丹溪遺編序》)。在眾多作品中,僅遺有三部價值極高的作品行世。其中之一就是《蜀碧》。
其二為《丹棱縣誌》12卷,為彭遵泗受丹棱縣知縣黃雲之邀編修,於臨死前年成書,未及刊印。後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由新任知縣李光泗從其子延慶處索得手稿,付印成書,為丹棱縣現存最早的縣誌。其三為《蜀故》一書,與《丹棱縣誌》同時編纂。其時彭遵泗輯錄了四川古今百業的大量資料,寫成后亦未及付印即歿,後由兄端淑、肇洙和子延慶整理成27卷,刻板刊印行世。該書卷帙浩繁,為研究四川的風土人情、社會風俗、山川地理、人文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可當於《通志》之一助也”(彭肇洙《蜀故序》)。
此外,彭遵泗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蜀中煙說》和《丹溪遺編》。《丹溪遺編》,2卷,是彭遵泗的詩集。由於他的詩作多已散佚,所以他去世后,其兄端淑、肇洙和子延慶便將其僅存的數十首詩作整理錄為《丹溪遺編》2卷。
彭遵泗所著的《蜀中煙說》,則是研究四川煙葉發展和清代前期商品經濟的重要文獻。該書記載,四川種煙以成都平原最為集中,新津郫縣合江等地所產都很有名。蜀中種煙“大約終歲獲利過稻田三倍,人爭趨焉。”該書還記載說,當時四川已有相當成熟的煙葉加工技術。煙葉可分為“折葉(煙)”、“索葉(煙)”兩大類;絲煙加工技術複雜而規範,出產名品“蓋露”、“長行”、“薑黃”、“乾絲”等,亦分為加施輔料和原煙兩大類;“蓋露”、“長行”的品質可與福建名品“閩煙”齊名。郫、崇一帶的絲煙加工業最為集中,“城中外,闐盡作坊”。

魯迅評說


魯迅評此書:這是“講張獻忠禍蜀的書,其實不但四川人,而是凡有中國人都該翻一下的著作……《蜀碧》,總可以說是夠慘的了。”(《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並在別一處談及張獻忠考秀才事。認為張之屠川,先是因為李自成佔領了北京,后是因為滿族軍隊入主中原,自揣江山沒了自己的份,乾脆把百姓殺絕。“我坐不成江山,你也別想坐江山。”打的是玉石俱焚的主意,所以死時甚從容。史記:其中箭之後,從創處拔箭細審,曰:“果然大兵也!”“大兵”,指清軍。“逃伏積薪下,我兵尋得,曳出縛之。”“我兵”,清兵。肅王“親加刃於獻,磔殺之。”川人恨獻忠入骨,“屍之轅門,士女往斫之,骨肉糜爛殆盡。”剖屍“見其心黑如墨。或傳其心扁而無肝。”一代梟雄,竟落得如此下場,令人扼腕。而張獻忠到底不俗,“臨誅,猶怒目視其部下之降者。”死後,“埋屍處,叢草如棘,誤觸之,輒成大癰。又常有黑虎守墳,嗜人。人皆遠之。”黑虎,當是獻忠靈魂所化。

圖書目錄


提要
彭序
自序
蜀碧卷一
蜀碧卷二
蜀碧卷三
蜀碧卷四
附記
哀蜀藩
楊展傳
劉道貞傳
鐵腳板傳(附向成功)
余飛傳
書周鼎昌殺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