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黃
姜科薑黃屬植物
薑黃,中藥名。為姜科植物薑黃Curcuma longa L.的乾燥根莖。冬季莖葉枯萎時採挖,洗凈,煮或蒸至透心,曬乾,除去鬚根。
● 正名:薑黃
● 英文名:Jianghuang
● 拉丁名:CurcumaeLongaeRhizoma
● 別稱:黃姜、寶鼎香
本品呈不規則卵圓形、圓柱形或紡錘形,常彎曲,有的具短叉狀分枝,長2~5cm,直徑1~3cm。表面深黃色,粗糙,有皺縮紋理和明顯環節,並有圓形分枝痕及鬚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呈點狀散在。氣香特異,味苦、辛。
分佈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及貴州等地。
植物的乾燥根莖。
除去雜質,略泡,洗凈,潤透,切厚片,乾燥。
本品為不規則或類圓形的厚片。外表皮深黃色,有時可見環節。切面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樣,內皮層環紋明顯,纖維束呈點狀散在。氣香特異,味微苦、辛
辛、苦,溫。
歸脾、肝經。
2、傷寒產後,血暈欲死:用荷葉、紅花、薑黃等分,炒研末。童子小便調服二錢。(龐安常《傷寒論》)
血虛無氣滯血瘀者慎用,孕婦忌用。
1、《本草綱目》:治風痹臂痛。
2、《本草蒙筌》:主心服結氣,並疰忤積氣作膨;治產血攻心,及撲損瘀血為痛。更消癰腫,仍通月經。
● 薑黃具有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薑黃具有抗肺纖維化、抗肝損傷、抗腎損傷、抗腫瘤、抗心肌缺血、降血脂、調節免疫、改善記憶力等作用。
● 薑黃可以用於治療胸痹心痛、胸脅刺痛、癥瘕、痛經經閉、產後腹痛、風濕肩臂疼痛、跌打損傷、瘀腫疼痛、牙痛、牙齦腫脹疼痛、瘡瘍癰腫、皮癬痛癢等。
● 目前,薑黃還被用於治療腦梗死、囊蟲病。
● 如果您有薑黃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薑黃。
● 血虛者,請謹慎使用薑黃。
● 如果您正在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氫氯吡格雷、噻氯吡啶、雙嘧達莫以及降壓藥,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婦使用薑黃需謹慎,使用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哺乳期女性使用薑黃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兒童及老年人使用薑黃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薑黃可以煎汁內服,服用時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3~10克。
● 外用時,取適量薑黃外敷患處,可治療皮癬痛癢;薑黃配伍白芷、細辛研成細末,外搽患處,可治療牙痛、牙齦腫痛。
● 薑黃可以泡酒使用。
● 避免和阿司匹林、硫酸氫氯吡格雷、噻氯吡啶、雙嘧達莫以及降壓藥同時服用。
● 生冷、油膩、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影響薑黃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薑黃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 目前,未見文獻報道薑黃有毒性作用。但如果需要長期服用薑黃,請諮詢專業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服用薑黃后,如果出現以下癥狀,請立即停用。
● ● 大便次數增多
● ● 輕微的胃部不適
● ● 口乾舌燥
● 停葯后,如果癥狀沒有改善,請及時去醫院就診治療。
● 薑黃外用時,可能會導致局部皮膚髮紅。
● 薑黃主要產自四川和福建,雲南、廣西、廣東、陝西、湖北等地也有分佈。
● 薑黃藥材為深黃色,形狀多為彎曲的不規則卵圓形、圓柱形或紡錘形,部分有短叉狀分枝。表面比較粗糙,有皺縮紋理、環節、圓形的分枝痕及鬚根痕。質地堅實,不容易被折斷,折斷面通常為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內皮層環紋明顯,有點狀分佈的維管束。薑黃藥材有特殊的香氣,味辛、苦。
● 薑黃飲片外表皮為深黃色,形狀為不規則或類圓形的厚片,部分表皮有環節。切面為角質樣,棕黃色至金黃色,內皮層環紋明顯,有點狀分佈的維管束。薑黃飲片有特殊的香氣,品嘗時味道辛、苦。
● 品質好的薑黃藥材和飲片,切面為金黃色,並且有蠟樣光澤。
● 存放於陰涼、乾燥的地方。
● 降脂通脈膠囊:有活血通脈、祛濕化痰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痰瘀阻滯導致的高脂血症。
● 利膽止痛片:具有理氣止痛、清熱利膽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膽濕熱引起的黃疸、脅痛。
● 腫痛舒噴霧劑: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軟組織挫傷、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 肺心片:具有益氣養陰、溫腎活血的功效,能用於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緩解期、肺腎兩虛型阻塞性肺氣腫。
● 香冰祛痛氣霧劑:具有消腫止痛、活血散瘀的功效,可以治療軟組織損傷、跌打損傷。
● ● 薑黃和片薑黃都有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的作用,都可用於治療胸痹心痛、胸脅刺痛、癥瘕、痛經經閉、風濕肩臂疼痛、跌打損傷、瘀腫疼痛等。
● 誤區:薑黃可以和降壓藥一起使用
● ● 藥理研究表明,薑黃中的薑黃素有短而強烈的降壓作用,會導致血壓下降。所以薑黃不宜和降壓藥同時服用,以免血壓下降過快,危害身體健康。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