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搖
顧搖
顧搖,得姓始祖 顧搖。為越王勾踐七代孫。
上古時代,大禹死後葬在會稽(今浙江紹興),夏帝少康後來把庶子無餘封在會稽主持禹的祭祀,並在該地建立了越國。春秋末年時,越國常與吳國發生戰爭,公元前四百九十四年,吳王夫差滅掉越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刻苦圖強,最終戰勝吳國並成為霸主。經秦至漢,下傳勾踐七世孫 搖,搖曾擔任過分佈在今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地區的閩越首領,因助漢滅項羽有功,於漢惠帝三年受封為 東海王。後來搖封自己的兒子為 顧余侯,子孫留居會稽,其支庶子孫以封爵為氏,稱 顧姓。他們尊 顧搖為顧姓的得姓始祖。
綜上所述,顧姓分為兩支: 一為 北顧(指發祥於河南范縣的 顧伯後裔),一為 南顧(指發祥於浙江紹興的 顧搖後裔),顧姓在得姓以後,北顧發展不及 南顧。春秋戰國時期,兩支 顧姓發展緩慢。有資料表明,南顧得姓后不久就成為會稽一帶的大姓,漢魏六朝時與 陸、朱、張合稱為 會稽四姓。漢時,有會稽大孝子 顧翱,因母喜食菱白,而徙居太湖湖畔。至南朝梁時,會稽人 顧歡是著名徵士,其子孫后遷金華,又由金華遷居天台,發展成為強宗大姓。當地的一些山水地名,如顧儒嶺、歡溪等,皆是由他而來。由於 顧姓主要發源和發展於會稽,所以在歷史上會稽也被當作 顧姓的著名 郡望之一。此外,這支 顧姓中後來又有人西遷武陵(今湖南常德),並在當地迅猛發展,武陵也因此被尊為 顧姓的另一大 郡望。三國至唐代,顧姓一直是江東四大姓之一。唐以後,由於官職調遷,避兵火之亂等原因,顧姓不斷地向南北各地播遷。明初洪武年間,顧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地。有資料表明,明代中葉時,顧姓不僅分佈於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山東、山西、陝西、河北、內蒙等地也有 顧姓人居住。明末至清中葉時,有閩粵之 顧姓渡海赴台,進而播遷海外。一九四九年,蔣介石敗逃台灣,則有不少江浙 顧姓人隨往。但是,綜觀 顧姓家族史,從古至今,顧姓的發展繁衍中心卻一直在今江蘇、浙江一帶。如今,顧姓在全國分佈甚廣,尤以江蘇、浙江等省為多,上述兩省之 顧姓約佔全國漢族 顧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顧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 郡望:
1、會稽郡,秦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清順治時移治山陰(今浙江紹興);
堂號:“會稽”、“三絕”、“?敘”、“懷遠”、“裕昆”、“永思”、“格思”、“凝薇”、“忠考”、“武陵”等。
1、顧姓歷史名人大多出自南方,尤其是江蘇。因為綜觀 顧姓歷史,其發展繁衍中心一直均在江浙一帶,顧姓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姓氏。
2、顧姓多學者、文學家,但有一特點,即大多與政治有瓜葛,非純粹之學問家。
3、顧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據清光緒二十四年顧廷瑞等修《顧氏家譜》所載,江蘇 顧姓一支字行派語為:“明世澤萬里,安國啟賢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