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檀香橄欖
閩清檀香橄欖
閩清檀香橄欖,又稱白欖、青果、黃欖,為橄欖科橄欖屬植物,是熱帶、亞熱帶的名優水果之一,福建省閩清縣的特產。閩侯的橄欖栽培面積和產量為福建省面積最大最多的地方。其果較小,果皮深綠色,肉帶黃色,質脆,清香可口,晚成熟品種。
青橄欖有多個品種不同的品種樹種不同外觀不同,口感不同,保健價值不同,用途不同,其主要品種有:青橄欖-檀香 青橄欖-自來圓 青橄欖-長城 青橄欖-惠圓 青橄欖-普通級等品種。其中檀香橄欖是最好的品種口感好藥用價值高。檀香橄欖為果中極品。其果小而圓,肉厚而質脆,始償稍帶苦澀,嚼后清香甘甜,回味綿長。自唐代以來,被列為貢品。隨近幾年種植培育技術的提高檀香橄欖分為四大品種:藥用檀香橄欖 長營檀香橄欖 自來檀香橄欖 甜種檀香橄欖。
閩清縣種植橄欖的歷史可上溯至唐代。上個世紀80年代末,該縣開始大規模種植橄欖,至2006年橄欖種植面積達4萬餘畝。1996年,閩清縣被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農村發展部授予“中國橄欖之鄉”稱號。閩清芳雨天源橄欖有惠圓、長營、檀香等多個品種,其中惠圓品種最多,每年產量是閩清所有橄欖產量的一半左右。閩清橄欖特別好吃,它比較嫩脆,又回味,甜的回味。閩清縣橄欖行業協會負責人稱,協會近期將致力協助推動閩清橄欖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申請工作。
檀香橄欖富含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和鈣、鐵、抗壞血酸等營養成份及微量元素,種仁含油58.1%,有降血脂、助消化、生津解毒、健胃醒酒減肥、促進兒童骨骼發育等功效。史書早有“味雖苦澀,咀之芳馥,勝含雞骨”的記載。
閩清檀香橄欖藥用價值很高,其根、果、仁、核均可藥用。根:澀、微溫,祛風、行氣、止咳、止痛、散胸積氣,治背筋酸痛、胸部積傷悶痛;果:治久咳、喉炎、骨鯁。《增補本草備要》記載橄欖能“清咽生津,除煩解酒”。《本草綱目》記載橄欖能“治咽喉痛”。
《日華子本草》記載橄欖有“開胃、下氣、止瀉”的功能。橄欖的果實在醫療保健上,常用作清涼甘緩之劑。
現代研究表明,橄欖還具有降壓、降脂、抗癌、抗肝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已製成藥品有橄欖清咽含片;各類中醫書籍中有關橄欖的藥方不下30種。
1、預防流感、百日咳:鮮橄欖5~7粒,蘿蔔250克,水煎服當茶飲。
2、預防小兒麻疹:橄欖核500克,搗碎磨粉,滲入粉面糕餅中,給小兒吃。
3、百日咳:鮮橄欖20粒,去核取果肉,另煎薑糖水送服,每天三次。
4、急性胃腸炎:鹽橄欖9~15克,燒灰研細,開水送服。
5、海(河)豚、魚鱉諸毒,諸魚骨鯁:橄欖搗汁或煎濃汁飲服。
6、唇裂生瘡:橄欖炒后研末,豬油調成膏,塗敷患處。
7、咽喉腫痛、痰中帶血:“橄欖露”即鮮果的蒸餾水。
8、痢疾便血:橄欖燒灰研末,每服9克,米湯送服。
9、凍瘡、手足潰爛:橄欖果核燒灰,以豬油或凡士林敷患處。
10、解酒:鮮果5~10粒,去核取果肉后搗爛,加白糖50克,水煎取液一次服完。
11、外傷出血:鮮果適量,去核取果肉后搗爛外用。
12、濕診:鮮橄欖1000克搗爛,加適量水煎藥液呈青色為度。用消毒棉花吸藥液敷患處,每日1~2次。
14、預防白喉:生食鮮果適量;或用鮮果5粒,生蘿蔔30克水煎服用,每日一次,連服數日。
閩清特產檀香橄欖:據《閩清縣誌》載:從前,本縣有個叫池香的老人,常往返南洋做生意。當時南洋已有不少閩清籍華僑。他每次出洋,總有許多人托他帶話、捎信給海外親友,因此很受僑胞歡迎和尊重。有一回,池香從南洋返航,許多僑胞難分難捨地送他上船,對他說:“我們離鄉久了,真想嘗嘗家鄉風味,下回你能不能給我們帶點吃的東西?”他爽快地答應了。一路上,池香想起自己的承諾,可犯愁了。他一直揣摩:“南洋鄉親少說也有大幾千人,帶什麼東西才能經久不壞,又能夠那麼多人分享呢?”經過兩三個月的海上顛簸,池香回到閩清正是橄欖收成季節。見滿樹滿園的橄欖,他心頭一亮,買了幾擔小粒的橄欖,特製幾個大桶,用橄欖葉鋪墊好,然後倒進橄欖,包裝嚴密,以防海水侵蝕。三個月後,池香又到了南洋。僑胞聞訊趕來探問。他邊應酬邊從船艙搬出木桶,撬開桶蓋,頓時芬芳四溢。只見橄欖顆顆碧綠油亮,放進嘴裡嚼,清甜脆嫩,口齒留香。就這樣一人一顆,嚼得津津有味。大家問這橄欖的名稱,池香笑著說:“叫‘小粒橄欖’,真是有損其身價,你們替它起個芳名吧。”有個僑胞說:“別看小粒,比這裡的檀香木還要香哩。”於是“檀香橄欖”就這樣叫開了。
受溫度、濕度制約,閩清檀香橄欖只適宜於我國東南沿海熱帶、亞熱帶薄霜氣候區種植的橄欖,在閩清已有近千年的人工栽培歷史,並呈區域、規模發展的態勢。截止2009年2月,閩清的橄欖種植規模已達4萬畝,年產量5000噸。隨著投產面積的擴大,其產量將逐年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