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化光
中國女畫家
楊化光,教授,一九零五年六月出生於熱河一個舊式官宦家庭。其父楊公,諱囯棟,為前清舉人,累官至道尹。她從五嵗入學,由於勤奮刻苦、聰穎超群,成績一直在班中名列前茅,在開明的父親支持下,始能擺脫裹足、早嫁等世俗陋習。
她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協天津分會理事,天津市文聯委員,擅長油畫、水彩和美術教育。油畫《香洲的早晨》參加1960年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50周年美展,水彩畫《仙客來》參加日本亞細亞第三回國際水彩畫展,《葡萄》參加日本石川國際現代繪畫展。
楊化光
楊化光
楊華光一九二二年自瀋陽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一九二三年考入當時的最高女子學府-北京女子文理學院。為克服由於地區教育水準差異帶來的英語障礙,經常在帳內燃燭苦讀,不僅當時譽美校園,六、七十年後仍被孫輩贊為‘活字典’,足見當年用功之深。在校期間還與許廣平、劉和珍等結為摯友,積極參與反帝、反封建的各種宣傳活動。一九二八年秋自女子文理學院文科畢業後,成為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批女大學生。為求深造,她攜友人循陸路橫越西伯利亞,途經亞歐多國前往巴黎。甫一接觸燦爛輝煌的巴黎藝術殿堂,她的心靈即受到強烈的震撼,毅然一改來法攻讀社會學或文學的初衷,靠非凡的毅力和天生慧敏,在短期內補習了繪畫基礎和法語,一九二九年秋終於考入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師從油畫大師盧錫恩·西蒙教授學習油畫,與徐悲鴻、劉開渠、雷圭元、龐薰琴、黃顯之、秦宣夫等國內外知名美術家或先後同學、或為同窗密友。由於學費緊張,為了爭取在巴黎多學習些時日,她節衣縮食,減少開支,夜以繼日地在畵室寫生,或在盧浮宮臨摹、觀賞。為求精通法語,她遠離華人聚居區,獨自寄居在一個法國家庭中,與他們朝夕相處,這也就是使法國、加拿大、幾內亞等多囯友人驚嘆她在歸國幾十年後,法語依然如此流暢自如的秘訣所在。
一九三三年學成歸國,在北京中山公園水榭舉辦了楊化光旅歐個人畫展,有北京晨報等多家報刊進行了整版的評論和介紹,對她的藝術造詣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同年在北京歐美同學會舉行了婚禮,與留法多年的化學家王文中教授結為伉儷。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六年先後在北京美專、京華美專任教授,著名畫家張振仕、牛犇等均為當時的學生。抗戰爆發後,隨同在山東大學、四川大學任教的丈夫王文中教授,顛沛流離在重慶、峨嵋等地,雖賦閑家中,仍不時與徐悲鴻、常書鴻、吳作人、王臨乙等美術界好友切磋技藝,參與各種抗戰救國的美術活動。抗戰勝利後,北京美術家協會在北京成立,徐悲鴻擔任會長,她和李苦禪等畫家被選為監事,為促進美術事業的發展積極活動。
楊化光
楊化光
楊化光教授在家中對兒孫也同樣是從嚴教育,經常以自身的經歷督促兒孫刻苦學習,生活儉樸,併發揚克己忍讓,寬厚待人的家風。子女與孫輩均學有所成,三代人均在天津大學執教。
楊化光教授的卓越成就和業績被載入《中國婦女名人錄》《中國現代美術家名鑒》《中國藝術辭典》《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大辭典》《中國當代美術家名人錄》《世界當代書畫名家大辭典》等。
(1905.4—1993.8) 。女,北京人。
1919年至1923年畢業於瀋陽女子師範學校。
1928年畢業於北京女子文理學院文科。
1929年留學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
1933年畢業回國,先後在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京華美院任教授。
1937年遷居四川,從事美術創作。
1953年起任天津大學建築系教授、美術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