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化缸

和尚用於坐化的器物

坐化缸又稱和尚棺(即和尚坐化缸),缸葬是和尚坐化的一種獨特方式,一般指得道高僧圓寂后,盤坐在一個特製的陶缸之中,並在遺體四周放下木炭石灰、香料等物品,用來除濕防腐,再密封連缸體一起安葬。

坐化含義


坐化缸
坐化缸
“坐化”:佛教指高僧盤膝端坐著死去:成仙的屍解成佛的坐化,佛教認為,這是人的修為達到一定程度的體現,能體現出其靈魂的靈性來。坐化缸又稱和尚棺(即和尚坐化缸),一般是指和尚用於坐化的器物,從新世紀出土的文物來看多以陶器為主。完整出土,保存良好,器形大、工藝精、埋藏深的坐化缸來看,是很難得的。

設計工藝


一般繪有六方圖案,圖案包括仙鶴、花鳥、祥雲、荷花、菊花鳳凰老鷹蘭花等,並且圖案上刻有“佛光普照”“福祿壽喜”“阿彌陀佛”等字。
坐化缸
坐化缸
坐化缸分為缸頂、缸蓋、缸體三個部分。缸體一般用醬色陶土作胎骨,外面施以黃中帶綠的青釉,色澤晶瑩;在缸體和缸蓋的表面繪有人物、鳥獸、花卉、山水、與宗教有關的人物等圖案,每副之間用裝飾性的花邊圖案分開。這些花邊和圖案,均採用堆貼工藝製成,立體感很強,造型十分精緻。,缸體的高度一般在74公分、最大處口徑在67公分左右。

歷史研究


坐化是和尚盤腿端坐而死,在佛教中一般是指修行有素的人,端坐安然而命終。
坐化的高僧在其坐化缸中會有舍利出現,舍利又作“舍利子”。意為屍體或身骨,佛教稱釋迦牟尼遺體火焚后結成的珠狀物。後來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燼。由於坐化的高僧不必火化也可出舍利,坐化缸就成為高僧得道升天的重要形式。佛門中常用的坐式是結跏趺坐,修禪入定大多採用這種坐式,據說,定力深的信徒,臨終時能夠預知死亡時間,安然而逝。因此坐化又稱坐亡、坐脫、坐逝等,歷史有關記載甚多。如唐代黃濤《蒲山靈岩寺碑銘》記載:“了公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肉不壞。”又如清代姚福均《鑄鼎余聞》卷四記載:“五代間,布袋和尚於奉化岳林寺東廊坐逝,偈云: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這中間又指出了和尚在坐化后屍體不腐的事實,從出土的坐化缸中發掘的和尚遺跡中確實有例證,如越南北部寧省曉廟內的一座佛塔中,發現一具兩百八十多年前坐化的和尚肉身,和尚法號儒知,死於1732年。儒知體內器官保存完好,但由於出土后的保護原因致使身體外觀一眼窩受損,雙臂自肘部折斷。1998年11月15日,在位於四大佛教聖地九華山中,發現了兩具在坐化缸中坐化高僧不腐的屍體,其一是地藏王菩薩的。它是古朝鮮國的王子,唐肅宗在至德兩年來中國,選中九華山作為道場,時年24歲。99歲圓寂,信徒們將它放入坐化缸內,稱為“缸葬”。3年後開缸,肉身不腐。其二是大興和尚的。大興生於1909年,安徽太湖縣人。17歲上了九華山,在百歲宮出家。1947年,他離開了香火鼎盛的百歲宮,來到了人跡罕至的後山雙溪寺。1985年2月初,大興不小心摔斷了腿,廟中和尚曾要為他醫治,他卻說:“大限已到,我該走了”。2月13日,他停止進食,但對寺中方丈說,他要保留肉身。2月19日,大家把盤腿而坐的屍體裝入缸中,缸中放入了30公斤的木炭和生石灰,然後蓋上蓋子,置於室外。農民們感念大興的好處,為他在缸外修了坐2米多高的磚塔,將缸封住。過了3年零9個月,寺中和尚想啟動缸看看大興身體是否成了肉身,因為九華山的肉身是從地藏王菩薩開始的,均是放置了3年零9個月後開啟的。經佛教協會長老們研究,決定再過一年。這樣,於1989年11月15日,拆開了磚塔,揭開了缸蓋,只見大興和尚的衣服已壞,串念珠的鐵絲也已銹掉,但其伸腿完好無損,坐在缸內肩背挺直,容貌安詳。以上這些事例中的屍體既未去掉內臟,又未用藥物處理,竟能如此完好地保存下來,真叫人感到不可思議。據說,道行高深的和尚預知到其死亡時間后,為了在他圓寂后其弟子能繼續瞻仰他的肉身,以達到不在而又無處不在的境界,通常採取坐禪的方式達到高深境界,當一個人入定時,可以做到控制呼吸和血液循環的流動,在這種狀態下,和尚可以長時間不吃、不喝、不動,是身體的需求和體內的細菌活動降至最低點,因此有助於這些高僧的遺體完整地保存下來,這就是“禪”的力量。
坐化的高僧在進入坐化缸中時通常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在缸外坐化後由他人抬入坐化缸中,另一種是在坐化缸中坐化而後由他人將缸蓋好。據說在第二種坐化方式中,和尚即將坐化(臨終)時,要有一定身份的方丈讓其盤膝坐在缸內,蓋上有開孔的“棺蓋”,待坐化者(死了)以後,再蓋上一個球狀的“寶珠蓋頂”,然後埋在很深的地下。這兩種方式不同,但過程均一致。首先,坐化者盤腿入定置於坐化缸內,兩腳交叉與缸底接觸,以臀部、兩膝支撐於坐化缸體內壁,形成一個底面三角形的穩定結構,藉以固定坐化著的身軀。其次,用缸蓋將坐化著露出缸體的部分固定,其中,缸蓋的中間留有一個圓孔,剛好能使坐化著的頭部從中間穿過。最後,坐化著露出缸蓋的頭部用缸頂蓋好並予以固定。在缸體、缸蓋、缸頂的銜接處均設有卡槽,從而使整個坐化缸結合緊密、渾然一體。為了使坐化的和尚免遭地中水汽侵害,埋葬坐化缸的地形也十分考究,一般選在高坡之上,地形向陽、乾燥之處。坐化缸的三重結構,一則能夠保持坐化者坐化時的姿勢,二則能以嚴密的結合方式保證坐化者在缸內不被來自缸外物體的侵害。
由於坐化缸內坐化的和尚一般均為修身高深的高僧,再加上坐化缸的製作工藝各地不一。戰爭及人為因素;使得能完整地出土、並能再現坐化者遺容的坐化缸,十分罕見。近些年在我市的考古發掘中,於南壇出土的坐化缸屬於最精美、完整的一個。現保存在臨沂市博物館內。坐化缸的發現,為研究古代的制陶工藝和佛教歷史,提供了實物依據,對於研究早期的工藝美術也具有一定價值。也給醫學界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