鳧城鎮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轄鎮

鳧城鎮,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下轄鎮。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屬鄭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屬沂州琅琅郡丞縣。
元泰定五年(1328年)至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屬嶧州(後為嶧縣)。
民國年間,屬嶧縣管轄。
1962年,成立東鳧山公社。
1984年,成立東鳧山鄉。
2001年,東鳧山鄉併入西集鎮。
2004年,原張庄鄉、付庄鄉、東鳧山鄉合併成立鳧城鄉。
2012年,鳧城鄉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鳧城鎮地處山亭區最南端,東與北庄鎮接壤,南與市中區為鄰,西連西集鎮,北鄰山城街道,行政區域總面積107.9平方千米。
鳧城鎮
鳧城鎮

地形地貌

鳧城鎮境內大部為丘陵,地勢呈東高西低,北南高低相差甚微,地面海拔一般在160—350米,最高點海拔351米。

水文

鳧城鎮境內共3條河道,屬十字河南支上游,南龍河起千佛崖水庫,自東向西流入西集境內,全長9.7千米;北龍河起黃山前水庫,向西流入西集境內,全長11.2千米;十字河張庄支流,自東向西流入薛河,全長12千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鳧城鎮地下水資源豐富,可利用量達300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鳧城鎮境內石灰石、紅頁岩、礦泉水等資源儲量巨大。石灰石、紅頁岩儲量達40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鳧城鎮下轄15個行政村:西鳧山、東鳧山、官莊、文王峪、張庄、田莊、崔庄、白庄、付庄、橫嶺、馬頭、焦山、滴水、千佛崖、榆樹。
截至2020年6月,鳧城鎮下轄18個行政村:西鳧山村、東鳧山村、官莊村、文王峪村、張庄村、田莊村、崔庄村、白庄村、付庄村、橫嶺村、馬頭村、焦山村、滴水村、千佛崖村、榆樹村、王家灣村、雙山村、牛角峪村。鎮人民政府駐西鳧山村。
西鳧山村付庄村
東鳧山村橫嶺村
官莊村馬頭村
文王峪村焦山村
張庄村滴水村
田莊村千佛崖村
崔庄村榆樹村
白庄村王家灣村
牛角峪村雙山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鳧城鎮總人口3.11萬人,其中男性1.58萬人,佔51%;女性1.52萬人,佔49%;18歲以下0.63萬人,佔20.3%;18—60歲1.96萬人,佔63%;60歲以上0.52萬人,佔16.7%。2011年,人口出生率11.8‰,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長率5.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85.1人。
2017年末,鳧城鎮常住人口29743人。
鳧城鎮
鳧城鎮
截至2018年末,鳧城鎮戶籍人口為31495人。

經濟


綜述

2006年,鳧城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6101萬元,年均增長27%,其中規模工業生產完成產值36925萬元,實現增加值13096萬元,規模工業利稅總額3180萬元,規模工業利潤總額1846萬元,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完成6710萬元,實現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4490萬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率為46%。
2011年,鳧城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9億元,比2006年增加2.9億元,年均增長29%;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4.2億元,比2006年增加1.2億元,年均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5575元,年均增長10%。
2011年,鳧城鎮財政總收入1400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810萬元,增值稅58.5萬元,企業所得稅171.9萬元。
2018年,鳧城鎮有工業企業59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6個。

農業

2011年,鳧城鎮有耕地面積43萬畝,人均1.4畝,以種植玉米、小麥、蔬菜為主。2011年,生產小麥1.7萬噸,玉米2.4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蔬菜種植面積0.8萬畝,產量2萬噸,主要品種有黃姜、土豆等,其中黃姜0.3萬噸,土豆0.5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0.6萬頭,年末存欄0.3萬頭;羊飼養量2.2萬隻,年末存欄1.2萬隻;家禽年飼養量23萬羽。

工業

2011年,鳧城鎮工業總產值達5.5億元。鳧城鎮以建材為主,其中水泥年產200萬噸,年開採石灰石300萬噸,礦渣微粉20萬噸。

文化


地名由來
鳧城鎮因鎮人民政府駐西鳧山村而得名。

交通


鳧城鎮有244省道橫穿全鎮南北。
鳧城鎮
鳧城鎮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鳧城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325人,專任教師17人;小學14所,在校生1567人,專任教師18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60人,專任教師55人,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

2011年末,鳧城鎮有市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科技人才1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鳧城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5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戶,各類圖書室15個,藏書3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20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鳧城鎮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17個;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7張,固定資產總值12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6名,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註冊護士1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06萬人次。54個村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

體育

2011年末,鳧城鎮有55.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2%。

社會保障

2010年,鳧城鎮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5.1%;新農合參保率達到96.7%。
2011年,鳧城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16戶,人數1321人,支出150.5萬元,比上年增長69.3%,月人均95元,比上年增長57.8%。醫療救助13人次,民政部門參加合作醫療336人次,共支出2萬元,比上年增長33.3%。敬老院床位189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89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2.4萬元,比上年增長10%。社會福利費48.2萬元,比上年增長34%。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個。

旅遊


滄浪淵
滄浪淵位於鳧城鎮王灣村南。據傳,此處是當年孔子聽孺子歌、又名《滄浪歌》、的地方。後人據此立一石碑載:“孔子聽孺子歌處”。滄浪淵處於群山環抱之中。兩壁之間有一圓錐形水潭,將山口牢牢守住,這就是“二池”。處於淵北旁的霖澤廟,始建於宋代。
鳧城鎮
鳧城鎮
龍門觀
龍門觀位於鳧城鎮東北部,在抱犢崮以西,南距棗莊約30千米。據明萬曆《兗州府志.山水志》載:“水南流十里過龍門。龍門者,兩峰峻削如壁,高數十丈,水流其中。”龍門山有一龍門觀,原名白雲庵,為棗莊市名勝古迹之一。
靈泉觀
靈泉觀位於鳧城鎮東部廟南峪村。觀前為青龍河,今又稱東鳧山河,自東向西流去。觀南北為兩列山脈,突兀高聳,勢如連城,呈東西向延伸。靈泉觀院內尚遺存石雕蓮花盆1件,須彌座2個,雕工古樸。院內遺留4塊石碑,有2塊倒伏於地,文字部分覆於地面。其中崇禎八年石碑立於距廟堂10多米處,碑額橫刻“萬古精忠”四字。
梁王洞
靈泉觀對面雲谷山陰有梁王洞,據說是南北朝時梁武帝所鑿。
紅山峪村
紅山峪村為鳧城鎮的一個偏遠自然村,形成於明代初期,民風淳樸,農村大量傳統器具在這裡存留,有著濃郁的民俗風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蘊。紅山峪村收集的千餘件民俗器物和民俗照片,曾在棗莊市博物館展出。

代表人物


劉雙印
劉雙印,清末幅軍農民起義領袖,清咸豐年間組織幅軍起義,隊伍迅速擴增至數萬人。他在嶧縣北部的雲谷山安營紮寨。幅軍全盛時期,曾四處出擊,南下運河,北攻蒙陰、萊蕪,東逼臨沂、日照,向西挺進曹州境,與捻軍黑旗軍配合,屢挫官兵。
孫美瑤
孫美瑤,鳧城鎮白庄村人。民國十二年(1923年)5月6日,孫美瑤等在沙溝、臨城間的姬庄附近截獲由浦口開往天津的特別快車,擄獲西客39人,中客71人。除英人納思滿因拒捕被打死外,其餘均被劫往抱犢崮山寨,製造了震驚中外的“臨城劫車案”。

歷史文化


鳧城鎮因鎮人民政府駐西鳧山村而得名。

榮譽稱號


2020年5月,鳧城鎮入選2019年度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