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瑟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徠瑟(拼音:sè),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最早見於戰國。本義是古代一種弦樂器,形狀像琴,后引申指凄涼的樣子。

基本釋義


sè ㄙㄜˋ
● ● 弦樂器,似琴。長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後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鼓~。
● ● 矜持端莊的樣子。
● ● 〔~~〕a.形容輕微的聲音;b.形容顫抖。
● ● 潔凈鮮明的樣子。

詳細釋義


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名詞撥弦樂器。a twenty-five-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somewhat similar to the zither
《詩·唐風·山有樞》:“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
《晉書·四夷傳·辰韓》:“﹝辰韓人﹞喜舞,善彈瑟,瑟形似築。”
唐劉知幾《史通·斷限》:“膠柱調瑟,不亦謬歟!”
《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這場是非,可都是曾子晰那張瑟鼓出來的。
調瑟、琴瑟
指鼓瑟所發出的樂音。
《荀子·樂論》:“君子以鐘鼓導志,以琴瑟樂心。”
唐孟郊《春日送鄒儒立少府赴雲陽》詩:“郡齋敞西清,楚瑟驚南鴻。”
清魏源《天台石樑雨後觀瀑歌》:“不以目視以耳聽,齋心三日鈞天瑟。”
古水名。Se River
形容詞眾多貌。varied and many
《詩·大雅·旱麓》:“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毛傳:“瑟,眾貌。”
孔穎達疏:“言瑟然眾多而茂盛者,是彼柞棫之木也。”
瑟彼柞棫
潔凈鮮明貌。bright and clear
《詩·大雅·旱麓》:“瑟彼玉瓚,黃流在中。”
鄭玄箋:“瑟,潔鮮貌。”
孔穎達疏:“以瑟為玉之狀,故云潔鮮貌。”
唐張說《享太廟樂章·凱安》之一:“瑟彼瑤爵,亞維上公。”
清阮元《小滄浪筆談》卷一:“魚鳥沉浮,水木明瑟。”
莊嚴貌;嚴密貌。majestic
《詩·衛風·淇奧》:“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毛傳:“瑟,矜莊貌。”
孔穎達疏:“瑟,矜莊,是外貌莊嚴也。”
《禮記·大學》:“‘瑟兮僩兮者’,恂慄也。”
朱熹集註:“瑟,嚴密之貌。”
康有為《〈日本雜事詩〉序》:“黃子(黃遵憲)文而思,通以瑟,周曆大地,略佐使軺,求百國之書,羅午旁魄。”
象聲詞沙沙作響,沙沙的聲音。
《官場現形記》第十四回:“(媒婆)只剩得一件布衫,跪在地下,瑟瑟抖個不了。”
《再生緣》第十五回:“她身體很疲乏,不免瑟瑟抖叫一聲。”
夏丏尊葉聖陶《文心》七:“(我)不敢把頭伸出到被外,身子在被裡老是瑟瑟地抖,身上頭上全是汗珠。
瑟縮、瑟瑟
詞性變化
瑟 sè
〈形〉
● ● 莊重嚴謹 [majestic]
● ● 形容茂密 [varied and many]。如:瑟彼柞棫(彼柞棫之木眾多而茂盛)
● ● 明潔 [bright and clear]
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詩·大雅·早麓》

字源演變


象形兼形聲字。古文象琴形,《說文》:“瑟,庖犧所作弦樂也。從珡,必聲。”戰國文字“瑟”字作“圖A”、“圖B”、“圖C”、“圖D”等形,或加註“必”聲。 “圖D”構形待考。 《說文》“瑟”字古文作“圖E”,篆文作“圖F”,所從的“圖G” “圖H”並源於“圖D” “圖B”等形。 “瑟”本義是樂器名,為撥弦樂器。信陽楚墓2.023:“二漆瑟。”《包山楚簡》260:“一瑟。”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24:“聽琴瑟之聲。” 《詩·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隸變后楷書寫作瑟。引申多用於形容詞,指莊嚴的樣子;眾多的樣子;潔凈鮮明的樣子,或用於形容風聲或其他輕微的聲音,又引申指寂寞凄涼的樣子。
瑟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庖犧所作弦樂也。從珡必聲。ᘼ,古文瑟。所櫛切〖注〗㻎、ᚉ、釰,古文。文二 重二。
摺疊說文解字注
庖犧所作弦樂也。
弦樂,猶磬曰石樂。淸廟之瑟亦練朱弦。凡弦樂以絲為之。象弓弦,故曰弦。淇奧傳曰:瑟,矜莊貌。旱麓箋曰:瑟,絜鮮貌。皆因聲叚借也。瑟之言肅也。楚辭言秋氣蕭瑟。
從珡,
琴之屬,故從琴。必聲。所櫛切。十二部。
古文瑟。
玩古徠文琴瑟二字。似先造瑟字,而琴從之。

書法字形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圖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圖

書法欣賞

康熙字典

《唐韻》所櫛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櫛切。$音璱。《說文》:庖犧氏所作弦樂也。徐曰:黃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珡。黃帝悲,乃分之為二十五弦。今文作瑟。《樂書》:朱襄氏使士達制五弦之瑟,后瞽瞍判五弦瑟為十五弦,復增以八為二十三。
又《禮圖》:雅瑟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弦,其常用者十九弦。頌瑟七尺二寸,廣同二十五弦,盡用。《爾雅·釋樂》:大瑟謂之灑。註: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弦。《書·益稷》:搏拊琴瑟。《詩·周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集韻》:眾多貌。《詩·大雅》:瑟彼作棫。《傳》:瑟眾貌。
又《集韻》:矜莊貌。《詩·衛風》:瑟兮僩兮。傳:瑟,矜莊貌。朱註:瑟,嚴密之貌。
又《詩·大雅》:瑟彼玉瓚。箋:瑟,潔鮮貌。朱註:瑟,縝密之貌。
又《正字通》:瑟瑟,珠類。元仁宗時,啟金州獻瑟瑟洞,請采之,不從。《通雅》曰:或以為寶石。《緯略》以為珠。程泰之則曰:世所傳瑟,瑟皆燒石為之。然瑟瑟有三種:寶石如珠,眞者透碧,番燒者員而明。中國之水料燒珠,亦借名瑟瑟。
又瑟瑟,風聲。《古樂府·陌上桑》:風瑟瑟,木ⴼⴼ,思念公子徒以憂。
又蕭瑟,陰令促,急風疾暴也。《楚辭·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又人名。《戰國策》:公叔之攻楚也,以幾瑟之存焉。註:幾瑟,韓愛子。《釋文》:幾瑟,《史記》作蟣虱。
又與索通。梁武帝詩:瑟居超七凈。
又《集韻》疏吏切。音駛。樂器。
又《韻補》葉式吏切。音試。禰衡《鸚鵡賦》:少昊司晨,蓐收整轡。嚴霜初降,涼風蕭瑟。

音韻集成


音韻彙集
編輯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聲調四呼韻攝
上古音系
廣韻所櫛三等入聲開口
中原音韻支思開支思入聲作上聲開口呼
洪武正韻色櫛二質入聲
分韻撮要倉瑟第八賓稟嬪?陰平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瑟縮、瑟瑟、琴瑟、清瑟、東瑟、點瑟、屑瑟、捺瑟、瑟汩、瑟韻

相關成語

錦瑟華年、琴瑟和好、琴瑟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