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城隍廟

位於江蘇南京的廟宇

溧水城隍廟,又稱邑廟。位於縣城小東門外通濟街北,為紀念故唐溧水縣令白季康而建。

歷史概況


溧水城隍廟,又稱邑廟。位於縣城小東門外通濟街北,為紀念故唐溧水縣令白季康而建。白季康任官十五載,為官清正廉潔,愛民如子,以寶曆二年(826年)卒於官,邑民思之。
清光緒《溧水縣誌》有關城隍廟的記載
清光緒《溧水縣誌》有關城隍廟的記載
開成二年(837年)始建,歷經唐,宋,元,明,數代,在清同治年間毀於太平軍於清軍戰火之中,後於光緒年間重建。
重建后的城隍廟佔地1萬多平方米,長200米,寬約50餘米。有房間99間,廟田90多畝。溧水城隍廟後來成為茅山乾元觀的下院,屬道教全真派龍門分支閻祖派,下轄小茅山的三茅宮、東廬山的九宵陽盛宮以及亭山的太平庵,皆屬全真派
該廟於日軍轟炸溧水時,慘遭浩劫。解放后加上信教者減少。逐漸荒廢,並在其地蓋工廠,辦小學。使這一縣城規模恢弘的建築,徹底的於上世紀70年代,消失殆盡。

建築規模


據明代《重修溧水縣城隍廟記》一文記載:“溧水縣城隍廟在縣治北,肇建於唐,歷代間有修飾……嘉靖己酉,度新飾舊,越歲落成。正殿五楹,殿左右為畫廊,繪神出入之狀,後為寢舍,如正殿數。東曰‘降福’,西曰‘祈子’,各三楹。殿前東西廊二十有四,分善惡司以寓勸懲。門三重,其二為徽恩閣,宋元祐所起者,高數丈,雄偉精巧甲於江左。閣后石池一,池有橋,舊題曰‘寶慶橋’。外創石坊一,以表廟號……”清光緒溧水縣誌又記載:“咸豐之年,城陷(此廟)被毀。”至清末該廟重建。
城隍廟的大體布局:廟的正大門牆高三丈左右,上嵌有水磨磚浮雕“華林福地”巨匾,大門兩側有東西廂門,兩廂門上分別掛有“賞善”、“罰惡”字樣的金色篆書匾額。由正門向北進
清光緒《溧水縣誌》城隍廟全圖
清光緒《溧水縣誌》城隍廟全圖
廟,是全廟的第一進,東西橫排五間,後面有東西兩廂。首進後面建有“浩敕亭”,重檐、歇山頂,戧角起翹,上有“浩敕亭”橫匾一塊。“浩敕”是帝王對臣子的浩封,也叫敕封,城隍廟的建造,經皇帝封過,“浩敕亭”則是存放有關賜碑的地方。由“浩敕亭”向北,即是被俗稱為“三層樓”的“徽恩閣”。閣頂四角翹起,每角上系有銅鈴一隻,形如古鐘,內掛銅塊,風吹聲響,清脆悅耳。徽恩閣下層高三丈多,一排五間,中無隔物,二樓東西牆繪有春夏秋冬四幀巨幅山水壁畫,三樓因年久失修,很少有人上去觀瞻。徽恩閣往北有一泓面積約八百平米的碧水,名曰“涵碧池”,又名“放生池”。池的中間架有石板小橋,寬約兩米,叫“寶慶橋”。池內常年有水,許多善男信女常買來烏龜甲魚到此“放生”,以示善心。一邁過寶慶橋,即是“萬年台”,這座造型宏偉的戲台台口向北,對著正顯殿,因其設計巧妙,觀眾無論站在“肅儀門”還是瑤池上,或正殿內,都能清楚地看到台上的表演。萬年台北是“肅儀門”。“肅儀門”其實是五間瓦屋,南北無牆,屋內空敞,這裡專供觀眾看戲。東西均有拱門,東通廁所,西通廟巷。距“肅儀門”四十米是瑤池,瑤池中間設有一座高約一米五的生鐵鐵鼎,鼎內常年煙火繚繞。過瑤池便是城隍廟的正殿——“正顯殿”,這是全廟最宏偉的建築,佔地面積近六百米。殿內建有木結構城隍神龕,神龕全用優質木料套榫,不用一根鐵釘。龕內有泥塑貼金城隍坐身一座,高約二丈五尺。神龕兩旁,塑有四尊高約兩米的文臣武將。神龕與大殿的北牆之間有通道,可從後門通向“五鳳樓”。“五鳳樓”分兩層,樓下為糧庫,樓上有花板床、梳妝台、寫字桌、太師椅城隍老爺城隍奶奶的生活用品及塑像。最後面是具有“八面亭”之稱的“懷白亭”,這裡是城區的最高點。

文物價值


溧水城隍廟不但在建築、道教等領域留給了後人無比珍貴的財產,它同時也無形地推動了當地商業、文化的發展。“單說廟宇中那一副副寓意深刻的楹聯和一塊塊極具參考價值的碑刻,便是溧水區域內無與倫比的文化遺產。此外,由於城隍廟的興起,也帶動了廟前通濟街商業活動的繁華,而正是由於這一原因,通濟街一直成為了溧水縣城的商業中心,這一格局至今都沒有改變。”由於溧水城隍廟歷史悠久,關於它的民間傳說和民間故事,在溧水廣泛流傳,而且內容豐富,再加上與之相關的許多民間文藝活動,以及與城隍廟有關的古代詩文,這完全可視作為溧水一筆豐厚的非遺產物。

重建願景


隨著溧水旅遊產業的不斷發展,近年來,該縣天生橋無想寺傅家邊、大金山等一大批旅遊景點經逐步打造,業已受到當地市民以及周邊群眾的青睞,蓬勃發展的溧水旅遊業正在為溧水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如果重建溧水城隍廟,它將給溧水旅遊業帶來哪些作用呢?
縱觀溧水目前的旅遊資源,大多分佈在鄉鎮,而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縣城卻沒有一個旅遊景點可以吸引遊客。如果城隍廟能夠重建,它勢必會成為全縣的旅遊中心,而由此給其它旅遊景點所起的輻射作用將不可估量。城隍廟除將在旅遊方面產生巨大作用外,與之配套的商業、文化等也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益,在這方面,上海城隍廟和鄰縣的高淳老街已經做出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