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然居士文集

湛然居士文集

《湛然居士文集》14卷,耶律楚材撰。本書是別人據楚材作品而彙編成集,最早編成於公元1233年,共9卷;系當時中書省都事宗仲亨輯錄,這9卷就是現在本書的前9卷,寫於公元1233年以前。後來又有人補輯了公元1233—1236年的作品,是為本書的后5卷②。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二九則謂:“《湛然居士文集》十四卷,中書都事宗仲亨輯。”

圖書簡介


全書以詩為主,也有一些序、疏等文章,反映了作者的部分經歷、個人的真實思想和當時的社會狀況。因此,是書為治元史者研究耶律楚材的思想和十三世紀初我國北方和西北史地等,提供了很有價值的資料。例如,向達在其校注《西遊錄·前言》中指出耶律楚材自西域東歸,“並不如舊史所說扈駕歸和林,而是另走天山北面長春西行的那條路。由阿里馬北行過陰山至不剌城,由不剌城而東經輪台、北庭、高昌,出伊州,出大漠,以至肅州”。向先生在作出這一結論時,即參考了《湛然居士文集》卷八《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序》、《辨邪論序》、卷十三《糠孽教民十無益論序》及卷三《過夏國新安縣》諸篇。謝方在其點校《湛然居士文集·前言》中,也指出了“文集中還保存了不少不見於”正史的重要史料。如關於窩闊台的醫官鄭景賢的事迹,就是一例。本書中耶律楚材的西域詩,是作者親至其地身歷其境而寫成的,具有很高的價值,是我們研究西域地區民族歷史的重要史料。

作者簡介


《湛然居士文集》是元耶律楚材的詩文集。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晉卿,法號湛然居士,遼東丹王突欲八世孫。他自幼聰慧,“及長,博極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及釋老、醫卜之說,下筆為文,若宿構者”。1215年成吉思汗進中都省,錄用他為近臣,耶律楚材隨軍西征。在戎馬倥惚中,他不廢翰墨,在扈從西征的征途上創作了大量的篇什。窩闊台繼位時任耶律楚材為中書令,在經國之暇,耶律楚材“惟以吟詠”對於他的文學作品,元人王鄰在給《湛然居士文集》作序時稱其文章“以薄雲天”,“賈、馬麗則以賦,李、杜光焰之詩,詞藻蘇、黃,歌詞吳、蔡,兼而有之,可謂齊全矣。”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較為公允:“今觀其詩語,皆本色,惟意所知,不以研煉為工。”《元詩史》稱:“實際耶律楚才可以說是元詩第一人,他的《湛然居士文集》是元詩史的開篇。”

圖書目錄


序一
卷一
和黃華老人題獻陵吳氏成趣園詩
和平陽王仲祥韻
和李世榮韻
和李世榮見寄
和李世榮韻
序二
再用其韻
又索六經
和移剌繼先韻三首
序三
和薛伯通韻
鹿尾
過金山用人韻
過雲中贈別李尚書
和裴子法韻
和許昌張彥升見奇
後序一
和南質張學士敏之見贈七首
後序二
和孟駕之韻
和陳秀玉綿梨詩韻
和張敏之鳴鳳曲韻
和冀先生韻
卷二
和百拙禪師韻
題平陽李君實吟醉軒
從聖安澄老借書
題西庵所藏佛牙二首
和移剌繼先韻二首
過陰山和人韻
再用前韻
復用前韻唱玄
用前韻送王君玉西征二首
用前韻感事二首
過濟源和香山居士韻
和裴子法見寄
用李德恆韻寄景賢
過天德和王輔之四首
槐安席上和張梅韻
思親有感二首
思友人
贈李郡王筆
寄雲中卧佛寺照老
寄平陽凈名院潤老
贈雲川張道人
贊李俊英所藏觀音像
題西庵歸一堂
和景賢還書韻二首
外道李浩求歸再用韻示景賢
外道李浩和景賢霏字韻予再和呈景賢
和楊居敬韻二首
過天寧寺用彥老韻二首
過天山周敬之席上和人韻二首
和人韻
丁亥過沙井和移剌子春韻二首
再過晉陽獨五台開化二老不遠迎
過清源謝汾水禪師見訪
王屋道中
卷三
和解天秀韻
用萬松老人韻作十詩寄鄭景賢
萬權老人真贊
贈萬松老人琴譜詩一首
寄曲陽戒壇會首大師
和王巨川韻
釋奠
和移剌子春見寄五首
寄移剌國寶
寄景賢一十首
和景賢韻三首
和李世榮韻
和景賢十首
又一首
和王君玉韻
過東勝用先君文獻公韻二首
過夏國新安縣
過青冢用先君文獻公韻
過青冢次賈摶霄韻二首
再用韻以美摶霄之德
再用韻自歡行藏
再用韻感古
再用韻唱玄
過雲川和劉正叔韻
過雲中和張伯堅韻
過雲中和張仲先韻
過雲中和王正夫韻
過白登和李振之韻
過天城和靳澤民韻
過武川贈仆散令人
過燕京和陳秀玉韻五首
還燕京題披雲樓和諸士大夫韻
和威寧珍上人韻
和李德修韻
卷四
和呂飛卿韻
再用韻贈國華
謝飛卿飯
再用韻紀西遊事
再用韻贈摶霄
再用韻謝非熊召飯
再用韻唱玄
再用韻
和摶霄韻代水陸疏文因其韻為詩十首
寄賈摶霄乞馬乳
謝馬乳復用韻二首
贈摶霄筆
再用韻寄摶霄二首
再用韻別非熊
愛子金柱索詩
贈賈非熊摶霄一首
和李振之二首
非熊兄弟餞予之燕再用振之韻
和連國華三首
連國華餞予出天山因用韻
還燕和美德明一首
又和橙子梅韻
和竹林一禪師韻
西庵上人住夏禁足以詩戲之
送韓浩然用馬朝卿韻
戊子喜雨用馬朝卿韻二首
戊子餞非熊仍以呂望磻溪圖為贈
和宋子玉韻
和李邦瑞韻二首
和邦瑞韻送奉使之江表
和王正之韻三首
祝忘憂居士壽
蠟梅二首
謝禪師□公寄閭山紫玉
和鄭壽之韻
寄沙井劉子春
和琴士苗蘭韻
和人韻二首
和武川嚴亞之見寄五首
己丑過雞鳴山
寄天山周敬之
邦瑞乞訪親因用其韻
和李邦瑞韻
過清源贈法雲禪師
贈五台長老
卷五
贈蒲察元帥七首
庚辰西域清明
用鹽政姚德寬韻
用昭禪師韻二首
和薛正之見寄
乞扇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
遊河中西園和王君玉韻四首
河中游西園四首
河中春遊有感五首
過閭居河四首
感事四首
壬午元日二首
過沁園有感
用劉正叔韻
西域家人輩釀酒戲青屋壁
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
和沖霄韻五首
又一首
和沖霄十月桃花韻二首
用薛正之韻
卷六
和景賢見寄
用劉潤之乞冠韻
西域河中十詠
西域和王君玉詩二十首
和楊彥廣韻
題平陽李君實此君軒
西域有感
早行
自敘
西域元日
西域寄中州禪老
蒲華城夢萬松老人
寄巨川宣撫
寄南塘老人張子真
觀瑞鶴詩卷獨子進治書無詩
寄德明
才卿外郎五年止惠一書
寄清溪居士秀玉
戲秀玉
寄張子聞
寄用之侍郎
和正卿待制韻
寄仲文尚書
雪軒老人邦傑久不惠書作詩怨之
謝王清甫惠書
思親二首
思親用舊韻二首
思親有感
再過西域山城驛
辛巳閏月西域山城值雨
十七日早行始憶昨日立春
是日驛中作窮春盤
西域蒲華城贈蒲察元帥
乞車
戲作二首
過太原南陽鎮題紫薇觀壁三首
和松月野衲海上人見寄二詩
夢中偶得
賈非熊餞余用其韻
用李德恆韻
松月老人寄詩因用元韻
和薛正之韻
卷七
用李邦瑞韻
寄平陽凈名潤老
和鄭景賢韻
和李茂才寄景賢韻
除戎堂二首
寄武川摩訶院圓明老人五首
和李漢臣韻四首
和北京張天佐見寄
戊子繼武川劉摶霄韻
憩解州邵薛村洪福院
邵薛村道士陳公求詩
過金山和人韻三絕
謝王巨川惠臘梅因用其韻
和王巨川題武成王廟
又用韻
又一首
和景賢七絕
又四絕
和景賢二絕
和高沖霄二首
過天山和上人韻二絕
過覃懷二絕
王屋道中
過天德用遷上人韻
贈遼西李郡王
題張道人扇二首
題古並覃公秀野園
題昭上人松菊堂
題平陽劉子寧玄珠堂
題志公圖
題黃山墨竹便面
請住東堂
請倪公
請照老住華塔
華塔照上人請為功德主
請岩公禪師詣天德作水陸大會
和賈持霄韻二絕
和高麗使三首
夢中偶得
和武善夫韻二首
題寒江接舫圖
題黃梅出山圖
夢中贈聖安澄老
跋定僧岩
詠探春花用高沖霄韻
寄休林老人
過濟源登裴公亭用閑閑老人韻四絕
再用前韻
復用前韻
再和西庵上人韻
請真老住華塔
請王公住太原開化
和薛伯通韻四絕
和松菊堂主人照老見寄三詩
洞山五位頌
大陽十六題
西域嘗新瓜
天德海上人寄詩用元韻
寄白雲上人用舊韻
武川摩訶院請為功德主
和房長老二絕
過平陽高庭英索詩強為一絕
卷八
醉義歌
題恆岳飛來石
為慶壽寺作萬僧疏
太原開化寺革律為禪仍命予為功德主因作疏
為石壁寺請信公庵主開堂疏
王山圓明禪院請予為功德主因作疏
萬卦山天寧萬壽禪寺命予為功德主因作疏
請某公庵主住竹林疏
請湛公禪師住紅螺山寺疏
請容公和尚住竹林疏
請智公尼禪開堂疏
代劉帥請智公尼禪住報先寺
請某庵主開堂疏
為慶壽寺化萬僧疏
請亨公庵主開堂疏
三學寺改名圓明仍請予為功德主因作疏
平陽凈名院革律為禪請潤公禪師住持疏
太原五台寺請予為功德主因作疏
請定公庵主出世疏
大龍山永寧石壁禪寺請忘憂居士為功德主代為之疏
代忘憂居士請琳公禪師住持壽寧禪寺疏
為大覺開堂疏三道
司天判官張居中主壬祛感鈐序
苗彥實琴譜序
答楊行省書
進征西庚午元歷表
西遊錄序
辨邪論序
寄趙元帥書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序
評唱天童拈古請益后錄序
燕京崇壽禪院故圓通大師朗公碑銘
貧樂庵記
自贊二首
燕京大覺禪寺創建經藏記
卷九
和張敏之詩七十韻三首
次韻黃華和同年九日詩十首
寄雲中東堂和尚
謝萬壽潤公和尚惠書
燕京大覺禪寺奧公乞經藏記既成以詩戲之
寄龍溪老人乞西岩香
謝聖安澄公饋葯
和王正夫韻
繼孟雲卿韻
次雲卿見贈
和王正夫憶琴
繼宋德懋韻三首
和平陽張彥升見寄
跋白樂天慵屏圖
和請住東堂疏韻
寄倪公首坐
和呂飛卿
戲陳秀玉
卷十
扈從冬狩
用秀玉韻
送西方子尚
用樗軒散人韻謝秀玉先生見惠東坡杖
和邦瑞韻送行
謝西方器之贈阮杖
繼希安古詩韻
和非熊韻
和非熊韻
過深州慈氏院
用李君實韻
繼崔子文韻
繼武善夫韻
鼓琴
扈從羽獵
狼山宥獵
對雪鼓琴
寄冰室散人
寄平陽潤和尚
紅梅二首
吟醉軒
寄西庵上人用舊韻四首
和漁陽趙光祖二詩
自贊
再過太原題覃公秀野園
和韓浩然韻二首
張漢臣因入覲索詩
和謝昭先韻
德恆將行以詩見贈因用元韻以見意雲
送文叔南行
和馮揚善九日韻
示石州劉企賢
和劉子中韻
李庭訓和予詩見寄復用元韻以謝之
和黃山張敏之擬黃庭詞韻
寄暠公堂頭同參
寄移剌子春
寄妹夫人
送侄九齡行
送侄了真行
和少林和尚英粹中山堂詩韻
和武善夫韻
和馮揚善韻
和董彥才東坡鐵杖詩二十韻
卷十一
用張道亨韻
題龐居士陰德圖
和馮揚善韻
和秀玉韻
示從智
答聶庭玉
繼柏岩大禪師韻
和張善長韻
愛棲岩彈琴聲法二絕
冬夜彈琴頗有所得亂道拙語三十韻以遺猶子蘭
夜坐彈離騷
彈秋宵步月秋夜步月二曲
彈秋水
彈秋思用樂天韻二絕示景賢
彈廣陵散終日而成因賦詩五十韻
吾山吟
從萬松老師乞玉博山
寄萬壽潤公禪師用舊韻
寄聖安澄公禪師
寄甘泉禪師謝惠書
送房孫重奴行
從龍溪乞西岩香並方
乙未元日
付從究
旦日遺從祖
旦日示從同仍簡忘憂
元日勸忘憂進道
轉燈
錄寄新詩呈沖霄
寄東林
借琴
戲景賢
再用前韻二首
寄景賢
再用知字韻戲景賢
復用前韻戲呈龍岡居士兼善長詩友二首
慕樂天
彈廣陵散
戲劉潤之
用劉潤之韻
卷十二
琴道喻五十韻以勉忘憂進道
彈琴逾時作解嘲以呈萬松老師
勉景賢
劉潤之館於忘憂門下作述懷詩有弟子二三同會食誰曾開口問先生之句余感而和之
劉潤之作詩有厭琴之句因和之
懷古一百韻寄張敏之
示忘憂
和金城寶宮旭公禪師三絕
再和世榮二十韻寄薛玄之
蘭仲文寄詩二十六韻勉和以謝之
又和仲文二首
用曹楨韻
怨浩然
從國才索閑閑煎茶賦
贈高善長一百韻
再賡仲祥韻寄之
寄金城士大夫
誠之索偈
遺侄淑卿香方偈
為子鑄作詩三十韻
卷十三
楞嚴外解序
心經宗說後序
糠〓教民十無益論序
釋民新聞序
屏山居士金剛經別解序
書金剛經別解后
賈非熊修夫子廟疏
孝義永安寺請予為功德主因作疏
請旭公禪師住應州寶宮寺疏
請文公庵主住王山開堂出世疏
請嚴庵主住東堂出世疏
請希庵主住晉祠奉聖寺開堂疏
請學庵主住翠微山寶林寺開堂出世疏
請石州海秀首座住文水壽寧寺疏
太原山開化寺灰燼之餘再新故宇請余為功德主因作疏
重修宣聖廟疏
燕京大萬壽寺化水陸疏
請奧公禪師開堂疏五首
請湘公上人住持新院仍名興教寺者因作疏
德興府〓峪雲岩寺請東林老人住持疏
請柏岩儼公疏
邳州重修宣聖廟疏
安慶織萬佛疏
請聰公和尚住山陰縣復宿山疏
題萬壽寺碑陰
和公大禪師塔記
萬壽寺創建廚室上樑文
茶榜
約善長和詩戰書
寄萬松老人書
萬松老人萬壽語錄序
祭侄女淑卿文
和林城建行宮上樑文
為武川摩訶院創建佛牙塔疏
卷十四
法語示猶子淑卿
和潤之韻
贈景賢
寄東林
寄萬壽潤公禪師
寄甘泉慧公和尚
遺龍岡鹿尾二絕
和景賢贈鹿尾二絕
中秋召景賢飲
請定公住大覺疏
補大藏經板疏
武川摩訶院創建瑞像殿疏
請奧公住崇壽院
寄聖安澄老乞葯
信之和余酬賈非熊三字韻見寄因再賡元韻以復之
雲漢遠寄新詩四十韻因和而謝之
德新先生惠然見寄佳制二十韻和而謝之
子鑄生朝潤之以詩為壽予因繼其韻以遺之
扈從旋師道過東勝秦帥席上繼杜受之韻
屏山居士鳴道集序
用梁斗南韻
贈侄正卿
寄張鳴道
送省掾郭仲仁行
送燕京高慶民行
和趙庭玉子贄韻
贈東平主事王玉
周敬之修夫子廟
寄萬壽堂頭乞湖山
寄東林同參
寄簡堂頭
寄孔雀便面奉萬松老師
答倪公故人
送王璘行
繼介丘穆景華韻
繼平陶張才美韻
德柔嘗許作鞍玉轡且數年矣作詩以督之
卜鄰一絕寄鄭景賢
寄岳君索玉博山
雲中重修宣聖廟
寄光祖
送德潤南行
再和萬壽潤禪師書字韻五首
贈景賢玉澗鳴泉琴
丙申元日為景賢壽
景賢作詩頗有思歸意因和元韻以勉之
景賢召予飲以事不果翌日予訪景賢值出予開樽盡醉而歸留詩戲之
和景賢召飲韻
丙申上元夜夢中有得
送門人劉德真征蜀
送門人劉復亨征蜀
趙州柏樹頌
黃龍三關頌
和太原元大舉韻
喜和林新居落成
題新居壁
太原修夫子廟疏
和林建佛寺疏
附錄
一、中書令耶律公神道碑
二、耶律文正公年譜
三、耶律文正公年譜餘記
四、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湛然居士集提要
五、湛然居士文集卷七跋

版本簡介


今本《湛然居士文集》刊刻情況簡介
今本《湛然居十文集》共十四卷。與耶律楚材同時代的孟攀鱗在序言中云:“適有中書省都事宗仲亨最為門下之舊,收錄公之餘稿,纖悉無遺。今有增補雜文,誠好事之君子。舉其全幟,付於門下士高沖霄、李邦瑞協力前修,作此新本,以示學者,可謂兼善之用心。省丞胡公喜君之文,揄揚溢美,勒成為書。中或有誤者,更加厲正,命工刊行於世。”與孟序作於同一時間的王鄰序亦云:“外省官府得居士文集,古代律詩、雜文五百餘首,分為九卷。恐珠沉於海,玉隱於山,而輝彩未著,特命良工版行於世……癸巳歲十二月望日平水冰岩老人王鄰序。”從序文內容來看,這部文集最早應當編成於1233年,當時分為9卷,集古律詩、雜文等共500餘首。編纂者為耶律楚材的屬下中書省都事宗仲亨等,主持者為序言和所提到的“外省官府”、“省丞胡公”,即當地的行省長官胡天祿。
這個本子刊行的內容,王國維《耶律文正公年譜余記》認為即今本《湛然居士文集》的前9卷,其中收錄的作品均寫於1233年以前。“蓋前九卷癸巳(1233)所刊,后五卷則甲午(1234)以後續增也。然亦至內申(1236)而止。自丁酉(1237)至甲辰(1244)凡八年,詩文無一篇存者,蓋今之十四卷未為足本也”不過,在《耶律文正公年譜》中,他似乎又否定了自己的這一看法,把今本前九卷中的許多詩文列為1233年到1236年的作品。這似乎表明,他對這一問題也無統一認識。而且,對於今本《澹然居士文集》作品的下限時間丙申年(1236),王國維的考證也有前後矛盾之處。像卷十《張漢臣因人朝覲索詩》,他考證其人為張子良,但現有材料均表明,張子良於太宗十午(1238)始歸降蒙占,他入覲蒙古大汗的時間不可能早於此時。由此可見,今本《湛然居土文集》或許還包括了1236年以後的作品。近人王相文指出:“今集中有甲午(1234)以後乙未(1235)、丙申(1236)諸詩,當是後續集。間有癸巳以前之作,亦攙入。”他也懷疑王國維對今本《澹然居士文集》收錄的作品創作年代上下限的推斷的精確性。
十四卷本《湛然居士文集》非全本
那麼,十四卷本《湛然居士文集》是否為全本呢?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記載:“史稱其旁通天文、地理、術數及二氏、醫卜之說,宜其多有發揮,而文止於斯,不敵詩之三四,意尚有遺佚軟?”可見,四庫館臣在編纂《四庫全書》時,對十四卷本《湛然居士文集》是否為全本曾提出過懷疑。但接著,他們又說:“然十四卷之數與諸家著錄皆符,或經國之暇,唯以吟詠奇意,未嘗留意於文筆也。”似乎又否定了自己的疑問。其實,四庫館臣的懷疑不無道理,因為有記載曾經流傳過除十四卷本之外的另一個收錄作品完備的本子——三十五卷本。明代的官修目錄《內閣藏書目錄》:“中書令《湛然居士集》十三冊,不全。元耶律楚材著,凡三十五卷。”這說明至少在明代還有過三十五卷本流傳。清人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二九曾著錄:“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三十五卷,缺七卷至十二卷,又缺二十二卷、二十三卷。又《湛然居士文集》十四卷”。錢大昕《補元史藝文志》中亦著錄:“《湛然居士集》,三十五卷,又缺二十二卷,二十三卷。又《湛然居士集》十四卷,中書省都事宗仲亨輯。”各家著錄的卷數大大多於今天我們見到的本子。可見,現存的十四卷本《湛然居土文集》遠非全本;三十五卷應該包括了耶律楚材更多的作品。
通過電子版四庫全書檢索系統可以發現,在現今保存下來的文獻中,提到過一些今本《湛然居士文集》沒有收錄的作品。像耶律鑄《雙溪醉隱集》卷首趙著所撰序,曾提到“余嘗在貞祐季年,親見玉泉大老懷親詩石:‘黃犬不來愁耿耿.白雲望斷思依依。欲憑鱗羽傳音信,溫水四流雁北飛。’又云:‘黃沙三萬里,白髮一孀親。腸斷邊城月,徘徊照旅人。’……又和人詩云:‘仁義說與當途人,恰似春風射馬耳。’”其中,前兩首分別見今本《湛然居土文集》卷二《思親有感二首》與卷二《和王君玉韻》,只是文字稍有出入。而後一首詩《堪然居居士文集》沒有收錄。在《雙溪醉隱集》中,耶律鑄有和其父詩七首,其中大多也不見於今本《湛然居士文集》。再如,宋濂也曾經提到過耶律楚材的的一首詩作。而從該詩作的題目來看,顯然也不見於今本《湛然居士文集》。這些不見於今本《湛然居士文集》的作品很有可能就收錄在失傳的三十五卷本中。同時,我們結合史實和他的行蹤來分析他現存詩歌的內容,也可以看出反映他早年和晚年的詩歌確實很少。但是問題就在於,對這樣一位少年就才華橫溢的人來說這並不符合常理,因為沒有任何合情合理的理由認為他早年和晚年不願意寫詩,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他早年和晚年的詩歌大都散佚了。而這些散佚的詩歌就有可能在包括耶律楚材更作品的三十五卷本中。如前面宋濂所提到的那首《送劉陽門》,宋濂明確指出這是耶律楚材五十一歲的作品。
令人費解的是,除了現存的十四卷本和記載於多家公私目錄上三十五卷本之外,還有過十二卷的記載。明代《國史·經籍志》著:“《耶律楚材集》十二卷。”遺憾的是,焦竑並沒有這部十二卷《耶律楚材集》的版本情況作進一步說明。它是耶律楚材早年和晚年作品的補集,還是十四卷的刪節,我們都無從知曉。明代的其他公私人目錄在談到耶律楚材的作品時也語焉不詳。如《文淵閣書目》:“《耶律湛然居士集》一部,三冊缺。《耶律湛然居士集》一部,十七冊殘缺。”《籙竹堂書目》:“《耶律湛然居士集》十七冊。”《近古堂書目》:“《湛然居士集》。”《玄賞齋書目》:“《湛然居士文集》。”《笠澤堂書目》:“《湛然居士文集》,四冊,耶律楚材。”記載的模糊性讓我們很難對十二卷本的版本情況進行研究。
現流行的《澹然居士文集》版本情況簡介
現在流行的《澹然居士文集》十四卷版本,主要有以下幾種:
首先為1926年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本,這是過去最為通行的一種本子,所據底本為無錫孫氏小綠天藏影元寫本,應當屬於目前所見最早的一個個子。該書四冊,半頁八行行十一至十九字,粗黑口,左右雙邊,內封有:“上海涵芬樓借無錫孫氏小綠天藏景元寫本,原書葉心高營造尺五寸八分,寬營造尺四寸。”該書前有甲午歲(1234)行秀序,癸巳歲(1233)王鄰序、孟攀鱗序,後有癸巳歲(1233)李微序。由十四卷本可以看出,九卷本有癸巳歲(1233)王鄰序、孟攀鱗序、李微序。該版本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目錄與實際收錄詩不符。有的目錄有詩,然實際並為收錄。如卷四目錄有《還燕和德明韻三首》,實際只收錄一首詩。卷五目錄作《和薛正之韻二首》,實際也只收錄一首詩。卷七目錄作《和高沖霄韻三首》,然實際也只收錄兩首詩。有的是無目錄然實際收錄詩。卷三目錄在《和鄭景賢一十首》之後無《又一首》,然實際收錄該詩。卷五目錄在《和沖霄韻五首》之後無《又一首》,然實際也收錄該詩。還有的是目錄名與篇名不符。卷六目錄作《蒲華城夢萬林老人》,然篇名又作《蒲華城夢萬松老人》。卷六目錄作《寄張子間》,然篇名又作《寄張子聞》。
其次為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該本與前一種依據底本應當相同,但是基本上沒有上述目錄一實際收錄詩不符的情況。
再次為漸西村舍本,系清朝光紹乙末(1895)袁昶刊刻,有光緒乙未芳郭無名人的序和光緒丁亥(1887)李文田在卷七未寫的跋語,詩文中又增加了一部分雙行夾注。根據浙西村舍排印的本子,主要有商務印書1937年《叢書集成》初編本、萬有文庫本。1968年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國學基本從書》本、1984年台灣新文平出版公司印行的《叢書集成新編》,也是根據漸西村舍排印的。
此外,在國內十四卷本還有一些《湛然居士文集》的抄本。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記載在國內圖書館一共藏有十九本抄本,主要藏於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等。
最後為1986年由謝方點校、中華書局出版的新式標點本。該書以《四部叢刊》本作為底本,以漸西村舍本互校,並以《叢書集成》本作參考,在每篇詩文後均附有校勘記,並在全書的末尾附有《中書令耶律公神道碑》、《耶律文正公年譜》、《耶律文正公年譜余記》等三種對研究耶律楚材生平有著重要價值的資料,非常使於讀者參考,為現在最好,也是最為方便的一個版本。
湛然居士文集
湛然居士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