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其誰

林其誰

林其誰,男,原籍:福建莆田,1937年12月出生,1959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部常務委員、學部主任。1996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1989年與1992分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三等獎與二等獎。

人物簡介


林其誰 (1937.12.15-) 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林其誰
林其誰
1937年12月生,原籍福建莆田。1959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79-1981年獲聯邦德國洪堡獎學金在墨尼黑大學物理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1984-1995),中國生物化學會理事長(1987-1990),亞洲大洋洲生物化學家與分子生物學家聯合會秘書長(1994-1999)與主席(2002-2004),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03-2008),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部常務委員、學部主任。1987-1991年擔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編委,1988年起擔任國際細胞研究組織執行委員,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主編,1990年起擔任UNESCO分子細胞生物學網路組織執行委員。現任國家科技部重點基礎研究規劃專家顧問組成員,生命科學期刊主編,亞洲大洋洲生物化學家與分子生物學家聯合會執行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學部諮詢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

主要研究


主要從事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研究。在研究氧化磷酸化時,曾發現偶聯線粒體琥珀酸的氧化受內源NADPH的抑制,分離了線粒體內膜上不含ATP酶活力的偶聯因子。在研究鈉鉀ATP酶時,證明了酶的構象變化,並說明了構象變化與酶催化過程的關係。首次純化了解偶聯蛋白天然質子載體,為機體能量代謝提供了新的證據。1984年以來,從事線粒體內膜與輔酶Q相聯繫的脫氧酶研究。
他曾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三等獎各1項。現已招收培養博士生8名,碩士生11名。1996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

獲獎情況


1996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
1989年與1992分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三等獎與二等獎

研究工作


從事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線粒體氧化磷酸化作用機制的研究。在大鼠肝線粒體中發現了一種不同於F1的沒有ATP酶活力的可溶性偶聯因子並純化了100倍。
解偶聯蛋白的研究。創立了從哺乳動物棕色脂肪組織線粒體提純解偶聯蛋白的方法,研究了它的性質。此外, 還研究了解偶聯蛋白與配基的結合, 慢相結合動力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研究解偶聯蛋白與動物冬眠的關係。
線粒體膽鹼脫氫酶的研究。對膽鹼脫氫酶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 分離純化,理化性質與和膜的關係,拆分酶蛋白與輔基FAD,然後重組成為有活性的全酶;提純的膽鹼脫氫酶重組到線粒體內膜,表現出膽鹼-細胞色素c還原酶的功能活力。克隆的膽鹼脫氫酶得到活性表達。
SA脂質體的及其應用。創製了由硬脂胺/二油醯磷脂醯乙醇胺組成的陽離子脂質體,有較好的促進DNA轉染各種哺乳動物細胞的作用,而且轉染作用不被血清所抑制。
模型多肽與膜脂的相互作用:按照大腸桿菌葡糖醇通透酶信號肽序列和脫脂蛋白脂結合區序列合成了二種四個多肽。利用熒光,園二色譜與自旋標記磷脂等較系統地闡述多肽結構與和磷脂相互作用的關係並測定了多肽的插膜深度。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研究:將從細胞膜上溶解下來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重組合到脂質體, 配基結合部位朝向脂質體外面,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作為離體藥物篩選靶標創造了條件。通過構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體, 研究了異二聚體的形成和分析了不同二聚體的受體蛋白質激酶活性,提出了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活化的二步機制; 分析了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與細胞骨架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