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管

中央管

在脊髓的正中有一縱行管,叫脊髓中央管。此管向上通第四腦室,下端在脊髓圓椎內膨大,形成終室。管壁被有上皮。幼兒期管內有腦脊液,成年時管常被上皮屑所阻塞。管的周圍為脊髓灰質。此中央管擴大或過早阻塞均可引起某些臨床癥狀。

概述


脊髓: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脊髓位於椎管內(比椎管短),呈扁圓形,上端和腦相續,下端呈錐狀,稱脊髓圓錐。在成人,圓錐的末端達第一腰椎的下緣,而新生兒達第三腰椎平面。成人的脊髓全長約45厘米,平均重約30克。新生兒脊髓重2~6克。1歲時重量增加1倍,3歲時重量增加到出生時的3倍,到性成熟期,重量達30克。脊髓實質包括位於內部的神經細胞和位於外部上、下行神經纖維。脊髓共分31個節段,其中頸髓8節,胸髓12節,腰髓5節,骶髓5節,尾髓1節。每一節脊髓與一對脊神經相連接。由脊髓兩旁發出的31對脊神經,廣泛分佈於全身的各部分。脊髓是腦和全身的聯繫通道。人體除頭面部外,大部分的感覺信息都由傳入神經傳到脊髓,再由脊髓上傳到腦,大腦經過分析與綜合后發出“命令”,通過脊髓傳到效應器,引起效應器的反應。此外,脊髓的各節段也是反射中樞,如膝反射的中樞在脊髓的腰髓節內,排尿、排便反射中樞在脊髓的骶髓節內,如果脊髓的下部受到損傷,可發生膝反射消失和大小便失禁。

與中央管相關的疾病:


1、脊髓中央管綜合征:

脊髓中央管綜合征系脊髓損傷后引起的脊髓中央症候群。多發生於頸椎過伸性損傷。因灰質血運豐富,代謝率高,對損傷敏感,因而脊髓損傷后易發生中央出血性壞死。臨床特徵是上肢癱瘓重於下肢,癱瘓肢體的粗觸覺、位置覺和振動覺仍存在。可能有膀胱功能障礙和損傷平面以下痛覺及溫覺減退或消失。以非手術療法為主,預后較好。
脊髓中央管綜合征系脊髓中央部出血壞死而引起的一組征群。多由於脊髓外傷使血管豐富的灰質部出血而損壞中央區域。臨床表現:依損壞部位而定,頸髓損傷多見,因此可出現高位癱瘓,並以上肢為重;肢體觸覺、位置覺、振動覺存在;損傷平面以下淺感覺減退或消失;膀胱排尿功能障礙。治療:針對疾病具體情況適當用中藥、神經營養葯、對症及物理療法等,預后較好。

2、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是由直接或間接外力損傷脊髓所表現的癥狀,是脊柱骨折脫位最嚴重的合併症。脊髓損傷后迅速出現的病理生理變化常分為3種類型:①脊髓震蕩②脊髓挫傷③脊髓破壞橫斷。三者多聯合存在,很少單獨發生。脊髓損傷最輕的是脊髓震蕩,又稱生理性脊髓橫斷或所謂“脊髓休克”征,一般於數小時或1~2日內迅速消失而不留任何神經系統的後遺症。脊髓挫傷最為常見,它可來自骨折脫位時椎體後上緣的頂壓,黃韌帶皺摺向前擠壓、齒突骨折及寰椎橫韌帶斷裂寰椎脫位、椎間盤髓核突入椎管及關節突跳躍向椎管內擠壓等。脊髓挫傷后水腫及血液循環障礙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臨床表現。肉眼見挫傷區脊髓腫脹呈紫紅色,各層脊膜出血,脊髓血管癟縮。脊髓破壞橫斷是脊髓的實質性損傷,包括神經纖維束的撕斷和髓質內神經細胞的破壞。多見於椎體后脫位、后關節骨折脫位,骨片椎間盤或黃韌帶的直接侵入椎管內損傷脊髓。這些都能造成脊髓中央進行性出血壞死,血管痙攣、軸漿外溢、溶酶體釋放,表現為脊髓自溶現象。
當脊髓完全橫斷損傷后,斷面以首先表現為脊髓休克。臨床常見脊髓休克多於數小時或稍長一些時間后即開始消失,而有不等程度的各類反射出現,這點對早期判斷完全與非完全性脊髓損傷有其重要臨床意義。常見的合併脊髓損傷的骨折脫位有脊柱不穩定骨折、高位頸椎骨折脫位,頸椎3~7部位骨折,脫位,胸腰椎骨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