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苞茶

建德苞茶

建德苞茶,又名嚴州苞茶,為一種蘭花型細嫩半烘炒綠茶。產於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古稱嚴州梅城、三都一帶山嶺峽谷中,多次被評為浙江省優質名茶,並獲浙江省名茶證書。

建德苞茶始刨於1870年,製法源於四川蒙頂茶和安徽黃芽茶,原屬黃荼。其品質特徵為芽葉成朵帶葉柄與魚葉,魚葉呈金黃色,葉柄蒂頭呈微紅色,外形黃綠完整,短而壯實,內質香氣清高,葉底綠中呈黃,茶湯清澈明亮,以外形獨特,品質優異、香氣清幽而著稱。

2008年5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建德苞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18年12月,浙江建德苞茶獲評農產品氣候品質類國家氣候標誌。

歷史發展


建德苞茶圖(2)
建德苞茶圖(2)
建德苞茶創製於1870年,原產於建德三都小里埠、梅城東關一帶,已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唐陸羽的《茶經》中對建德的茶葉已有記述。宋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時,曾以“輕雷何好事,驚起雨前芽”的詩句,來描寫茶山的景色。
明清時期,古嚴州四方商賈雲集,江面商船、花船或航或泊,岸上茶樓酒肆林立。是時,皖南的黃山毛峰儘管茶價很貴,但仍然十分暢銷,因此貨源供不應求。精明的茶商就在三都小里埠仿製黃山毛峰,所仿之茶別具特色,芽葉連柄帶蒂,形似含苞待放的蘭花,但與黃山毛峰形質有別,故其名曰“小里苞茶”。此茶芽葉完整壯實,芽毫顯露並帶有金黃魚葉,沖泡后形似含苞待放的蘭花,芳香四溢,一經問世便聲名遠播,銷量倍增,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商人們感到“小里”名氣太小,便在“苞茶”前冠以“嚴州”二字,更名為“嚴州苞茶”。
“嚴州苞茶”盛產期在清末到抗戰前夕,年產量達20噸,銷往杭州、上海、南京等地。90多年前,轉銷到原蘇聯和南洋等地。抗戰以後,茶市蕭條,產量銳減。建國后,茶葉生產得到復甦,苞茶的產量有所恢復,之後由於產品結構的調整,產量又逐年下降,至20世紀70年代幾乎絕跡。
20世紀80年代,建德市對苞茶進行恢復創新,並改名為“建德苞茶”。經恢復創新后的建德苞茶,除在原產地三江兩岸發展外,還向生態環境條件優越的大洲、羅村等高山茶區延伸,1995年,建德苞茶的採摘面積達200多公頃。創新后的建德苞茶,具有外形肥壯、色澤嫩綠、口味鮮醇回甘、湯色嫩綠明亮等特色,並連續三年被評為省級一類名茶。

自然地理


產地分佈

建德苞茶產區位於北緯29°13'~29°46',東經118°54'~119°45'之間。地質構造屬錢塘江凹槽帶,屬天目山、千里崗和龍門山系,地勢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北部和西部山勢陡峻,相對高差達400~600米。茶園主要分佈在海拔30 米~500米之間的山區、半山區。

生長環境

屬中亞熱帶北緣季風性氣候,氣溫相對均衡,冬曖夏涼;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為1700毫米,雨日160天,年內分佈均勻。在茶樹生長旺期的3月至7月,雨水較多,日夜溫差較大。年均相對濕度為78%,茶園四周四季濕潤,年平均氣溫17℃,平均總積溫6180℃左右,無霜期260天,年均日照時數1940小時,日照百分率44%。
茶園土壤多屬紅黃壤及其變種,以石砂土、紅壤土、紅黃壤土、黃壤、黃泥沙土等為主。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5。

品質特徵


建德苞茶
建德苞茶
建德苞茶外形黃綠完整,短而壯實,茶葉上有一層細細的茸毛;內質香氣清高;葉底綠中呈黃,茶湯清澈明亮。沖泡時由於重心遠離芽尖,偏重在基部一端,所以芽尖向上,看起來像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蘭花,浮沉於清澈明亮的茶汁中,猶如玉筆凌風,十分好看。以外形獨特,品質優異、香氣清幽而著稱。

栽培技術


品種苗木

品種選用鳩坑適制良種。苗木質量要求按GB 11767執行。

產地條件

空氣、水質、環境按NY 5020執行。土壤pH值4.0至5.5,活性鈣含量低於0.2%,土層深度80cm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大於1.0%,地下水位在離地表100cm以下。茶園地面坡度應在25?以下。做好排蓄水系統等其他生態建設。

栽培管理

1. 育苗:無性繁殖。
2. 種植:秋季和春季種植。單行條植或雙行條植:單行條植行幅150cm,叢距30cm,每叢定植2株,每公頃基本苗4萬至5萬株;雙行條植:行幅150cm,小行距30cm至40cm,叢距30cm,每叢定植2株,茶叢交錯排列,每公頃基本苗8萬至9萬株。
3. 土壤管理:每2年檢測一次土壤肥力,改良一次土壤。春耕,深度10cm左右;秋耕,深度20至25cm,結合施入以有機肥為主的基肥。採用地表覆蓋等措施提高茶園的保土蓄水能力,並抑制雜草生長。
4. 茶樹修剪:幼樹進行三次定型修剪,生產樹修剪則在頭輪茶結束后及時進行。
5. 採摘處理:採摘期為春季。根據質量要求,鮮葉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至一芽二葉開展。禁止捋采和抓采,保持鮮葉芽葉完整、新鮮、勻凈,不夾帶雜質。不得采魚葉、蒂頭、雨水葉、病蟲葉、破損葉、紫色葉。
6.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加工工序


採摘時間一般在清明和穀雨之間。苞茶分為兩種,頂苞和次苞。頂苞的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體現其形狀含苞待放之特色;次苞的採摘標準為一芽二葉。
建德苞茶的製作工藝別具一格,分為殺青、揉捻、理條、整形、提香5道工序。
殺青鍋溫120℃至140℃,鍋溫降到90℃至100℃時殺青葉不起鍋開始揉捻;原鍋中理條,溫度控制在80至100℃;整形時鍋溫50℃至65℃,出鍋攤涼后提香;提香時,鍋溫加至80℃,茶葉整體受熱后,提升鍋溫至110℃聞之有濃厚茶香味即可出鍋。上述全部工序均可以機械替代。

價值功能


可以增加耐久力,增加記憶力,預防壞血病,酒精、尼古丁的解毒,提神醒腦,祛痰化淤,名目降脂。

品茗指南


沖泡方法

使用陶制小壺、小盅(小杯),先用沸水燙熱,然後在壺中裝入相當於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壺容量的茶葉,沖以沸水。頭兩道茶水通常會被捨棄,因茶葉初展,遛塵尚存,焦澀之味亦略重,不適合入口。這兩道茶水會被用來溫洗茶杯,兩道水之後,茶杯也溫暖待承了。第三道沸水沖入壺中,1至2分種後將茶湯勻傾入小盅內。

品飲技巧

1.奉茶:用茶盤將剛沏好的建德苞茶奉送到來賓面前。
2.品茶:先聞香,再觀湯色和杯中上下浮動的芽葉,然後小口品飲,茶味鮮爽,回味甘甜,口齒留香。
3.觀葉底:除其滋味鮮醇、香氣清雅外,觀葉底可以看到沖泡后的茶葉在漂盤中的優美姿態。
4.收具:客人品茶后離去,及時收具,並向來賓致意送別。

選購方法


從外形上看,建德苞茶的芽葉如同含苞待放的蘭仡,芽葉成朵,短而壯實,披有一層細細的茸毛。
沏泡后芽尖向上,沉浮在茶湯中,十分好看,香氣清高,嫩香持久。茶湯清澈明亮,葉底嫩勻成朵。
入口后,滋味醇厚回甘。

等級標準


感官特色

級別
鮮葉
標準
級別外形內質
形狀色澤整碎凈度湯色香氣滋味葉底
特級一芽一葉初展特級挺直緊秀略扁嫩綠鮮潤,銀毫顯露大小勻齊重實勻凈嫩綠明亮、清澈嫩香持久富有清香鮮醇回甘細嫩成朵,形似蘭花勻齊,色澤嫩綠明亮
一級一芽一葉開展、二葉初展一級挺秀略扁嫩綠尚鮮潤勻整潔凈綠明亮嫩香濃郁鮮醇細嫩成朵,綠明亮
二級二級挺秀略扁黃綠潤尚勻整尚潔凈綠明亮嫩香尚持久醇厚細嫩成朵,黃綠明亮

理化指標

水分≤6.5%,總灰分≤6.5%,水浸出物≥36%,粗纖維≤14%,粉末≤1.0%,遊離氨基酸≥2.0%。

安全要求

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獲獎榮譽


1991年5月在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節評比中,榮獲“中國文化名茶”最高獎和榮譽證書;
1991年10月“杭州名茶”榮獲國家“七五”星火成果博覽會金獎,建德苞茶位列其中之一。

茶葉文化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建德苞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自2008年5月8日起對建德苞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保護範圍

建德苞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浙江省建德市人民政府《關於劃定建德苞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區域的函》(建政函〔2007〕94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街道、洋溪街道更樓街道下涯鎮楊村橋鎮乾潭鎮梅城鎮三都鎮大洋鎮等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現轄行政區域。

專用標誌

建德苞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浙江省建德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自該公告發布之日起,各地質檢部門開始對建德苞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