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二都楊梅

上虞二都楊梅

楊梅原產我國,廣佈於長江以南各地。我市各縣均產楊梅,栽培歷史悠久。其中上虞縣橫塘鄉楊家溪至陳家一帶出產的楊梅,果大、色艷、質優、味美,獨具一格。

形態特徵


上虞二都楊梅
上虞二都楊梅
楊梅屬楊梅科,為常綠喬木二都楊梅主要有水晶楊梅和深紅種楊梅兩個優良品種。水晶楊梅又名白沙楊梅,樹勢強健,樹冠半圓形,葉為倒披針形或例長卵形,先端圓鈍,間或漸尖,邊緣間或有鋸齒,質薄,淡綠色。

分佈範圍


上虞縣橫塘鄉楊家溪至陳家一帶古時行政區劃屬二都,故稱二都楊梅。據清朝光緒25年,《上虞縣誌》校續述“嘉泰志及萬曆志盛稱山、會、余、蕭而不及虞邑,今吾邑所產者盛於他邑”、“產不一處,出縣北楊家溪尤佳”。可見早在南宋時期,二都楊梅就很有名氣了。清代時作過慈僖的貢品。1932年浙江省農業改良場,曾對浙東楊梅作過一次較詳細的調查,認為二都楊梅果大、核小、可食率高,水分多,甜酸適度,為楊梅中之精品。同年浙江省出版的《建設月刊》第十二期上汪呈因曾撰文:上虞楊梅五聖鄉(即今日橫塘鄉)為最好,其次為嶴口、黃白塢等地,當時五聖鄉楊梅產量已達65萬斤,遠銷上海、杭州等地。

主要價值


楊梅富含人體所需的糖類和維生素等,營養價值很高。
在醫學上有止咳生律,助消化、益腎利尿的作用,對心胃氣痛和霍亂等也有一定的療效。產區群眾還有利用燒酒浸漬后食用的習慣,說有祛暑解悶之作用。
楊梅除鮮食外,可加工製成糖水罐頭,果汁果醬、果酒蜜餞等。核仁含油量高達40%,可供炒食或榨油用,葉可提煉香精,樹皮和根皮富含單寧,可熬制魚網塗料或其他塗料。

種植歷史


建國后,二都楊梅生產受到黨和政府各級領導的重視與支持,1956年由省農業廳將上虞二都楊梅的水晶、深紅、淡紅3種楊梅,送至中央領導品嘗,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讚譽。198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鬍愈之又一次讚許二都楊梅。1986年,上虞縣委、縣府決定。利用二都楊梅這個傳統名果的商品優勢,在橫塘鄉原有基礎上建立萬畝楊梅商品生產基地。計劃從1986年起,每年發展2000畝,4年完成。1987年全鄉已有楊梅6445畝,其中新栽的4579畝,已開始結果的幼樹近500畝;全年楊梅總產量750噸,產值1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