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封懷
陳封懷
陳封懷,中國植物園創始人之一。1926年畢業於東南大學,1934—1936年為創建廬山植物園而留學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后歷任廬山植物園、南京中山植物園、武漢植物園、晚年任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主任(廣州),後任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與年齡相差不大的三叔陳寅恪時相過從,十分歡洽,給了寂寞中的陳寅恪很大的寬慰。
人物關係
陳封懷
武漢植物園
由於在大學里受到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在植物學上的引導,陳封懷對植物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27年,他在東南大學農學院畢業后,先後在吳淞中國公學、瀋陽文華中學執教一年,又在清華大學任助教兩年,便加入了設在北平以研究動植物分類為主的靜生生物調查所,接連5年在河北以及東北三省進行植物調查和標本採集,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知識,發表了有關鏡泊湖植物生態和河北菊科植物的論文。1934年參加公費出國留學考試,以優異成績被錄取,進入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研究、學習,在當時世界著名的植物學家(W.Wright史密斯(Smith)指導下,研究報春花科、菊科以及植物園的建設和管理;留學期間,他還到英國的邱園以及德國、法國、奧地利等各大標本館作短期研究工作。自1936年學成歸國,50多年來,他一直奮鬥在祖國科研和教育戰線,曾歷任廬山植物園主任、中正大學園藝系教授、江西省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南京中山植物園副主任、武漢植物園主任、華南植物園主任、華南植物研究所所長,還兼任廣東省植物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建築學會、園林學會顧問,為中國的科學事業,特別是植物園的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1993年4月13日19時20分陳封懷因病逝世。但是,他留給我們的中國植物園事業,他和他的學生完成的報春花科、菊科的研究成果,猶如蒼松翠柏,永遠蔥鬱;他為植物科學事業奮鬥終生的高尚品德,也將永遠激勵後人!
1900年5月16日 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
1922~1924年 在金陵大學農學系學習。
1925~1926年 在東南大學農學院農科學習。
1927~1929年 任吳淞中國公學、瀋陽文華中學教員。
1929~1930年 任清華大學助教。
1930~1934年 在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工作。
1934~1936年 在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留學。
1936~1938年 任廬山森林植物園副主任。
1938~1942年 在昆明任靜生生物調查所研究員。
1943~1945年 任中正大學生物系教授。
1946~1948年 任廬山森林植物園主任兼中正大學教授。
1949~1950年 任江西省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1950~1953年 任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主任。
1954~1957年 任中國科學院南京中山植物園主任。
1958~1962年 任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主任。
1962~1978年 任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副所長兼華南植物園主任。
1979~1983年 任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所長、華南植物園主任。
1983~1993年 任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
1993年4月13日 病逝於廣州。
中國近代植物園的創始人之一
廬山美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先後出現過台灣恆春熱帶植物園、熊岳樹木園、筧橋植物園、中山陵園紀念植物園等。但是,這些植物園有的是外國人為掠奪中國豐富的植物資源而建造的,有的僅為教學實驗以及點綴大型陵墓而建立的,卻沒有一座中國人自己創辦的、較大而又正規的、供植物研究的植物園。當時,中國許多在海外研究、留學的植物學工作者,發現許多國家的植物園都在大量搜集和研究中國的植物,甚為揪心。胡先驌第二次從美國哈佛大學留學歸來,在建立靜生生物調查所時,便下決心要在中國創辦一座像樣的植物園。陳封懷參加靜生生物調查所工作后不久,即受命尋覓可供建造植物園的園址。他曾騎著毛驢,行進在香山道上,也曾披星冒雨,遠走妙峰山,但都因各方面條件限制,悵然而歸。1933年冬,靜生生物調查所和江西農業院合作創建廬山森林植物園之議成,陳封懷便在廬山山上、山下忙碌開了。1934年8月20日,他參加廬山森林植物園成立大會後,便赴英國留學,學習植物園的科學與藝術,潛心研究報春花科和菊科植物。1936年,陳封懷學成歸國前,由於他學習勤奮、嚴謹以及聰穎,深受賞識,加之當時日軍已入侵中國東北,一場全面的戰爭即將爆發,師友均挽留他在英國工作,但他婉言謝絕了。歸國后,他又放棄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他的故鄉——江西,來到闊別兩年的廬山森林植物園,任技師兼副主任,為植物園的建設和發展辛勤工作,在短短的3年間已使植物園初具規模,並確定了以引種松柏類植物為主要方向。但正當廬山森林植物園的建設蓬勃開展的時候,1938年日本侵略軍攻陷馬當后又打下九江,在植物園其他領導人先期撤離廬山之後,他仍然堅守崗位,直至廬山能聽見炮聲時,他才在工人的勸說下,灑淚離開廬山,輾轉到江西泰和中正大學園藝系任教,直到1946年。抗戰剛結束,陳封懷馬上回到廬山,儘管呈現在他面前的是滿目荊棘,斷瓦殘垣,建築全部被毀,過去引種栽植的珍貴植物損失殆盡。在這樣極端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他果敢地挑起了恢復建園的重擔,出任園主任。他團結職工,在僅存四壁的房子上,蓋上茅草,住了下來;在經費來源斷絕的情況下,借錢印刷出售種苗的目錄,用向國外出售種苗等生產自救辦法,籌集資金,恢復和發展植物園;他同時兼任中正大學教授,定期步行上、下廬山,以授課所得,貼補職工生活,彌補植物園的支出,堅持創業。此時的陳封懷不僅要與艱難困苦的條件作鬥爭,還要與破壞植物園的行為進行鬥爭。1948年秋,蔣介石、宋美齡為了裝飾他們在廬山的別墅——美廬,一天派了四個彪形大漢到廬山植物園,強行挖掘鮮艷如丹的紅楓。陳封懷不畏強暴,挺身而出,說:“紅楓不能挖,樹木是植物園的,我的責任是保護”。以凜然正氣,迫使那幾個挖樹的訕訕而退。此後,當時的江西省省長王陵基為此曾“宴請”他,要他“割愛”,當時的廬山管理局局長為此威逼他,他都絲毫不為這一切所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國民黨軍隊的散兵游勇,趁撤退之機,在廬山大肆搶劫,搜刮民財,人們紛紛逃避,他卻與職工一道,臨危不退。一天深夜,國民黨的散兵游勇以土匪的面目出現,將他捆綁起來勒索錢財,幸好第二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登上了廬山,他才得到了解放,也使中國當時惟一的植物園保存下來了!
在植物分類學方面,陳封懷對報春花科、菊科、毛茛科以及栽培植物均有深入研究。他主編的《廬山植物園栽培植物手冊》一書,總結了20餘年的引種馴化成果,記載了1250餘種栽培植物的原產地、生長習性、栽培繁殖方法、經濟用途和引種后的生長情況。
報春花科是被子植物進化中的一重要類群,分佈於全世界,主產北半球溫帶,種類繁多,有22屬,近1000種。中國種類特別豐富,但由於此科植物多數為高山種類,形態變化較大,而且標本資料較少,在分類上難度較大,無人作過全面的整理。
陳封懷早年便注意到了報春花科植物,下決心要去研究它。留學英國時,學習、研究的主要內容便是報春花科植物。回國到廬山工作時,他一方面為建設植物園獻智出力;另一方面繼續積極鑽研報春花科植物。1936年,發表了《述植物名實圖考所記載報春之種類及植物名稱》;1940年發表了《雲南西北部及其鄰近之報春研究》和《報春種子的研究》;1948年,發表了《中國報春研究補遺》。……1979 年,他發表了《中國珍珠菜屬植物的分類與分佈》一文,對該屬約120餘種植物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從理論上對該屬植物的演化、地理分佈和起源,作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新的見解。這些論文的發表和他所積累的原始資料,為他和他的學生承擔完成中國植物志報春花科的編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陳封懷到華南植物園工作后,自1975年7月至1989年7月,他和他的學生集中精力對中國報春花科植物進行系統研究,經十餘年的努力,終於首次全面清理了中國報春花科植物的種類,共13屬517 種,並進一步把研究的範圍擴大到整個東南亞地區。經過深入研究,論證了中國西南山區是珍珠菜屬、點地梅屬和報春花屬的現代分佈中心和多樣化中心,也是其起源中心。對珍珠菜屬的分類系統作了重大修正,根據花部構造將中國的種類分為五個亞屬,克服了前人系統中亞屬之間的性狀交叉和混亂,糾正了西方學者將中國沿海島嶼種類與夏威夷種類歸為一亞屬的錯誤。對點地梅屬的分類系統也作了部分修正,認為此屬起源於中國西南中海拔濕潤森林地帶,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支向高海拔地區遷徙,保持了多年生習性,並出現了木質根莖;另一支在高緯度地區發展,演化為一年生植物,從而改變了長期以來認為一年生種類是從具有木質根莖的高山種類演化而來的觀點。他們的研究,在傳統分類的基礎上,還進一步用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對珍珠菜屬98種植物的花粉形態的演化與花部構造進行了深入研究,證明在亞屬水平上花粉形態的演化與花部構造的特點密切相關,花粉特徵在各亞屬中十分穩定,從而證實了修正後的系統更趨自然。通過研究和分析,發現點地梅屬和報春花屬是報春族中的兩個主要分支,並在各自的演化過程中分化出一些近緣的小屬,否定了近年部分西方學者將點地梅屬歸併於報春花屬的主張。他們還重新劃定了報春花屬30個組的界限,對部分種類的隸屬作了調整,使組的劃分更趨自然。糾正了前人著作中的許多錯誤。他們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編著的《中國植物志》第五十九卷第一分冊(1989年11月出版)和第二分冊(1990年1月出版)中。
在《中國植物志》已出版的各卷中,陳封懷等編著的報春花科被認為是研究模式標本最多、清理種類徹底,並從演化趨勢和親緣關係進行全面探討的少數卷冊之一,與國外同類工作相比,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處於領先水平。正因為如此,此項成果榮獲1993年度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Chen F H. An Ecological Study of The Vegetation of the Chi Tun Road, Kirin Province. Tsing Hua Journ, 1930, 6 (2): 131-144.
2、Chen F H.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Vegetation of The Ching-Po-hu Lake and Its Vicinity,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Kirin Province, Manchuria. Bull Fan Mem. Inst.Biol,Bot, 1934, 5 : 1-30.
3、Chen F H.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Compositae in Hopei Province. Fan Mem. Inst.Biol. Bot. 1934, 5 : 1-110.
4、Chen F H. The Study of Chinese Sausrea Ⅰ.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hytogeographic Condition of Chinese Sausrea. Bull. Fan Mem. Inst. Biol. Bot, 1935, 6 : 71-87.
5、Chen F H. The Study of Chinese Sausrea Ⅱ. Notes on Leveille's Species of Sausrea.ditto, 1935, 88-95.
6、Chen F H. The Study of Chinese Sausrea Ⅲ. Sausrea sinensis ditto, 1935, 96-102.
7、陳封懷.述植物名實圖考所記載報春之種類及植物名稱.中國植物學雜誌,1936, 3 : 1263-1265.
8、Chen F H. The Study of Chinese Sausrea Ⅳ. Sausrea Novae Sinensis. Bull Fan Mem.Inst. Biol. Bot, 1938, 8 : 119-128.
9、Chen F H. An Enumeration of Primula Collected by Mr. T. T. Yu from Northwestern Yunnan. Bull. Fan. Mem. Inst. Biol. Bot, 1940, 9 : 271-303.
10、Chen F H. A Study of Primula Seeds with Reference to The Criteria of Sections. Bull.Fan Mem. Inst. Biol. Bot, 1940, 10 : 69-81.
11、陳封懷,劉瑛.雲南西北部烏頭之研究.靜生生物調查所彙報, 1941,11:43-49.
12、Chen F H. Notes on Ranunculaceae from Western China. Bull. Fan Mem. Inst. Biol. Bot. n. sec, 1946, 1 : 90-94.
13、Chen F H. Contributions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Genus Delphinium of Southwestern China. Bull. Fan Mem. Inst. Biol. Bot. n. ser, 1948, 1 : 163-183.
14、Chen F H. A New Chinese Primula. Notes Bot. Gard. Edinb, 1948, 20:120.
15、陳封懷.中國報春花研究補遺.植物分類學報, 1951, 1 : 175-179.
16、陳封懷,王名金.廬山及其鄰近衛矛科植物之研究.植物分類學報,1954,3:233-243.
17、陳封懷.廬山植物園栽培植物手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
18、Chen F H.Botanical Gardens in New China.Bot.Mag.Tokgo,1958,71:353-358.
19、陳封懷等.中國菊科香青屬的研究.植物分類學報,1966,11:91-115.
20、陳封懷,胡啟明.天名精屬的幾個新種.植物分類學報,1974,12(4):497-500.
21、陳封懷,胡啟明.中國珍珠菜屬的分類與分佈.植物分類學報,1979,17(4):21-53.
22、陳封懷,胡啟明.西藏報春花屬新類群.植物分類學報,1980,18(3):383-385.
23、陳封懷,胡啟明.中國植物志第59卷一分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24、陳封懷,胡啟明.中國植物志第59卷二分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9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廬山森林植物園職工生活還存在暫時困難,吃的大米要從星子縣步行經含鄱口挑上山,吃的菜往往是馬鈴薯或自己腌制的蘿蔔纓子,冬天連水鞋也沒有,但陳封懷沒有逃避艱苦和設法遷往大城市,而是與職工一道,毫無怨言,日復一日地用自己誠實的勞動建設中國這座惟一的亞高山植物園,並在國內建造了中國第一個岩石園。
陳封懷立足廬山,同時還關心整個中國的植物園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杭州市選定鄰近西湖的玉泉桃源嶺一帶建立杭州植物園,1953年組成杭州植物園籌備委員會;1953年下半年他便應杭州市建設局的邀請,專程去杭州設計、規劃。1952年,蘇聯尼基斯基植物園園長來中國考察,認為“南京是亞熱帶植物分佈的最北邊緣,是馴化各種植物自南而北或自北而南的理想地點”,建議在南京建立一座植物園。1953年,中國科學院採納了蘇聯專家的建議,並請陳封懷去南京主持這項工作;1954年,他顧全大局,率領廬山植物園王秋圃等數位骨幹,去南京規劃、設計,開始建造南京中山植物園,並一直在那裡工作至1958年。1958年,他又率領南京中山植物園工作的部分同志奔赴武漢東湖,領導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的建園工作;1963年春,他又被請到廣州,領導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的建設……
陳封懷為中國特別是中國科學院植物園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通過植物園的引種馴化工作,在我國首次成功地引種了西洋參、糖槭、檀香、白樹油、歐洲山毛櫸、神秘果等多種特種經濟植物、造林樹種、藥用植物和園林觀賞植物,豐富了中國的植物資源。由於他及同事的努力,使廬山植物園僅裸子植物便引種栽培了11科37屬270餘種,成為國內種植裸子植物最集中、最豐富的場地;華南植物園引種栽培亞熱帶植物達3000餘種,在科學內容與園林外貌上都已達到一定水平,在國際上受到較高的評價。
由於陳封懷留學英國的是植物及造園,故他不僅具有豐富的植物學知識,對西方的造園藝術有較深了解,加之受其父、其祖父母的影響,他國學根基很深,而且擅長繪畫,所以他主持建造的植物園,做到了中外結合,古今結合,科學和藝術相結合,使之既有豐富的科學內容,又有美麗的園林外貌,還有發展生產的意義,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在植物園建園理論方面,他提出了“科學內容與美觀的園林外貌相結合”的原則。在科研方面,他提出了“從種子到種子”的全面、系統進行植物引種馴化研究的指導思想。
中國現有植物園100多座,陳封懷雖只在廬山、南京、武漢、華南等四座植物園工作過,但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建立的許多植物園,他都作過多方面的指導,許多植物園在建設之初,或請他去指導,或送規劃請他審查,許多植物園都有他辛勤、精妙的構思和耗費的心血。……他是中國植物園的創始人之一,有人甚至尊稱他為中國植物園之父。陳封懷在國外植物園同行中,也有一定影響,1963年下半年,他受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的邀請,赴朝鮮中央植物園協助建園,工作達三個月之久;1964年,他訪問西非迦納等四國,參加了國際生物學會議,並在會上作了題為“新中國植物園的發展”等學術報告;1976年他又應邀率團赴泰國進行訪問。……1981年8月,在澳大利亞召開的第九屆國際植物園協會會議上,儘管陳封懷沒有與會,但由於他在植物園的建設中所取得的顯著成就與豐富經驗,仍被增選為國際植物園協會常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