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洛塔絹蒿

博洛塔絹蒿

博洛塔絹蒿,菊目菊科植物,主要分佈在博樂谷地,沿天山北坡山麓洪積扇由西向東分佈,海拔600~1000米。

簡介


牧草科名:菊科
牧草科拉丁名:Compositae
牧草科英文名:Composite Family
牧草屬名:絹蒿屬
牧草屬拉丁名:Seriphidium (Bess.) Poljak.
牧草屬英文名:Seriphidium
天然牧草:博洛塔絹蒿
牧草學名:Seriphidium borotalense (Poljak.) Ling et Y.R.Ling
牧草英文名:Borotal Seriphidium,Borotal Wormwood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主根明顯,木質;根狀莖短,傾斜或直立,直徑0.4-1厘米,具木質多年生短的營養枝。莖少數至多數,細,高12-20(-25)厘米,與營養枝共組成矮生的小叢,有細縱紋,通常不分枝或僅上部有短的分枝;莖、枝被灰白色蛛絲狀絨毛。葉兩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絨毛;莖下部葉與營養枝葉橢圓形,長1-2(-3)厘米,寬0.8-1.5(-2)厘米,二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3-)4-5枚,小裂片狹線形,長1.5-3毫米,寬0.5-1毫米,先端鈍尖,葉柄長0.5-0.8厘米;中部葉羽狀全裂,無柄;上部葉與苞片葉不分裂,狹線形。頭狀花序長卵形,無梗,直徑1.5-2毫米,直立,在莖端或莖上部短的分枝上密集著生成密穗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狹窄的穗狀花序式的圓錐花序;總苞片4-5層,背面有腺點,外層總苞片小,卵形或寬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柔毛,中、內層總苞片長卵形或長橢圓形,背面疏被柔毛或近無毛;兩性花5-7朵,花冠管狀,黃色,花藥線形,先端附屬物線狀披針形,基部圓鈍,花柱短,先端稍叉開,叉端具睫毛。瘦果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花果期8-10月。

地理分佈


產新疆北部;生於海拔1000-1 500米地區的荒漠或半荒漠草原、戈壁、礫質山坡及洪積扇地區。模式標本采自新疆博洛塔拉。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屬中溫超旱生牧草。在新疆,主要分佈在博樂谷地,沿天山北坡山麓洪積扇由西向東分佈,海拔600~1000米。所處的土壤為壤質、沙壤質的荒漠灰鈣土和灰棕荒漠土。常組成單優勢種群落,植株高度在良好的條件下可達50厘米以上,群落總蓋度可達20%~30%,種類組成一般2~3種,有時多至18種。奇台西部群落中有類短命和短命植物層片發育。在土壤礫質化加強時,常與超旱生小半灌木組成群落。形成從屬層片的小半灌木主要有小蓬(Nanolhyton erinaceum)、鹽生假木賊(Anabasis salsa)、木地膚(Kochia prostrata)、無葉假木賊(A.Aphylla)等組成。群落蓋度15%~25%。耐旱性強。有較長的主根,可達50厘米以上,

飼用價值


是荒漠帶重要的優良牧草。適口性較好,各種家畜都喜食,羊最喜食,牛和馬在冬季喜食,駱駝僅偶爾採食。春季適口性尚可,補飼食鹽可提高採食率。從晚春到開花期(7~8月)因有苦味,適口性差,家畜很少採食。秋季霜打后,揮髮油消失,對各種家畜的適口性均有所提高,特別是綿羊山羊喜食。富含蛋白質、脂肪,礦物質成分也相當豐富,是家畜秋季催肥抓膘的優質牧草。下雪后,各種家畜都樂意採食。冬季生殖枝上的葉片基本脫光,家畜只能採食枝條。但營養枝保留程度尚好,葉片也脫落少,羊和馬扒雪採食低矮的營養枝和基部葉片。現已在天然草地進行補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