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坪鄉

浙江溫州市蒼南縣下轄鄉

石坪鄉是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轄鄉,位於蒼南縣東部沿海,面積10.00平方千米,人口1.34萬人(2005年)。

區域概況


鄉政府駐坑南村,郵編:325805。轄坑南、坑東、興漁、興澳、風水灣5個行政村。

經濟發展


2006年,石坪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1億元,財政總收入達457.92萬元,人均收入4435元。

漁業

穩定近海,優化捕撈,加強管理,實施漁船報廢制度,2003年共報廢漁船5條,嚴格控制買船關和賣船關,淘汰無牌無照漁船35條,投入漁船資金和漁民培訓資金45萬元,初步形成了一支裝備完善、人口素質較好的海洋捕撈隊伍。主攻養殖,加強暫養水產品的“保鮮、保質、保活”,初步實現暫養成為漁業捕撈的延伸。深化加工,增強水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爭創了鹽水蝦皮的自營出口權,依託外地的蝦皮資源,2003年1—11月份加工鹽水蝦皮5000噸,產值4000多萬元,主要出口韓國。拓展了水產品的貿易空間,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強漁業基地建設,投入120萬建立了海鮮暫養園區,投入60萬元建立興澳鹹水毛蝦加工基地。搞活流通,該鄉充分利用2000多名在外供銷人員及當地漁商的優勢,加強水產品營銷網路建設。嚴格實施休漁政策,嚴禁違法捕撈,確保作業安全和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完成了石坪避風港延伸建設工程,增強了漁業生產的抗自然災害能力,進一步改善了漁業作業環境。
2006年,石坪鄉有漁船201隻,120馬力以上87隻,從事漁業及涉漁人員7000多人。從事蝦蛄捕撈漁船80隻,整個產業鏈人員4000來人,年產值6350萬元,是石坪鄉的支柱產業。同時,有一部分漁船從事梭子蟹捕撈,2006年產量居全縣第一。

農業

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在增加農民收入上下工夫。2003年投入10萬元擴大了風水灣山羊養殖規模。發揮山場資源豐富和比較優勢,開發果樹、藥材等基地,投入28萬元建立了風水灣果樹、藥材基地,投入15萬元建立了風水灣蔬菜基地。同時建立了一批配套基礎設施,如:修建通港路、改建軍防浪堤等。實現了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相對貧困農戶至少有1個勞動力經常性外出務工的目標,2003全年外出勞工人數達2000多人。以下山脫貧為目標,全年共實現了100戶425人下山異地脫貧。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使貧困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地以上。開展農業專業技術培訓,聘請有關部門技術人員授課,舉辦了3期實用技術培訓班。加強植樹造林,2003年全年共植樹造林180畝,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

商貿行業

2006年,石坪鄉有一大批經商能人在全國各地從事水產品和茶葉貿易。主要採取“兩頭在外”的經營方式。全鄉共有四五百人遍布全國各大城市從事水產品、茶葉貿易,年貿易額達數億元,也是石坪人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旅居青島青年企業家吳高令等較有聲譽,多年來為家鄉建設及慈善捐款就達50萬元。
2006年,石坪鄉主要是鹽水蝦皮加工出口韓國,出口總量佔全縣60%,年貿易額7000多萬元,年初成立鹽水蝦皮出口加工合作組織——蒼南海鷹水產品公司,另有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宏發公司有自營出口權,與外資合資2億元,在靈溪征地63畝,籌建蒼南縣浙江宏利水產有限公司,為石坪東部的壯大發展帶來新的契機。石坪人傑地靈,在外工作人員眾多,經商能人遍布各地,給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006年,石坪鄉蝦蛄捕撈作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產業水平在省內名列前茅。梭子蟹捕撈作業完全可以依託炎亭梭子蟹之鄉的品牌優勢,在鞏固壯大捕撈同時,發展暫養,與炎亭共創區域品牌。海參養殖已在蒼南縣海域(青灣底)獲得成功,計劃發展成為全縣海參養殖育苗基地。

社會事業


加大“兩基”鞏固提高工作,深入貫徹《義務教育法》,2003年小學、初中在校生鞏固率分別達100%和98%。3-5周歲幼兒入園率達80%,舉辦了3期青壯年掃盲班。增加教育投入,確保學校“三金”的及時足額繳納,並提倡全社會尊師重教,在教師節,專門撥出經費2萬元,對全鄉教師進行慰問,組織全鄉教師參加體檢,確保教師的身心健康,合理地利用有奶的教育資源,進行了校網布局調整,創立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前期工作。加環境保護宣傳,發放宣傳單3000多份,掛橫幅12條、貼海報31張,同時在“6·5”世界環境日組織師生和機關幹部進行保護環境千人簽名活動,大造環保輿論聲勢,提高環保意識。2003年全年共投入環境整治經費46.5萬元,開展舊村整治,提高農村環境質量,拆除違章建築3處。同時實行拆管並舉,制訂了長效管理措施。優化農村環境,整治農村“赤膊屋”面積達8500平方米。投入資金15萬元,加強農村自來水設施建設。嚴格海灘管理,嚴禁居民將垃圾、生活污水直排入海,嚴禁居民拉運海灘上的鵝卵石,有效地保護了近海海域環境質量。完善鄉中心衛生院,做到全鄉人人享有醫療、保健。2003年全鄉有28名五保對象入住鄉敬老院,供養面達83%,實現了五保戶集體供養的要求。投入15萬元,對敬老院附加設施進行建設。加強全鄉安全生產管理,組織4次安全生產大檢查,對安全隱患進行動態管理,以“三無”漁船治理重點,嚴禁有安全隱患的船隻出海作業。

黨建工作


深化“民情系列”活動,利用“民情接待日”即坐堂“門診”。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深入群眾,廣泛聽取民情,了解民意。分發“民情聯繫卡”即便民服務聯繫卡。建立一事一反饋制度,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及時把辦理結果反饋給當事人。2003年共接待來訪民情159件,受理159件,已解決154件。重新修改制定了創“六好”規劃和實現細則,堅持每月一次黨委理論中心學習制度,建立理論學習考核獎懲機制,規範黨委工作。以村兩委班子建設回頭看為契機,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通過2002年村兩委換屆選舉,一批適應新世紀發展要求、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群眾公認,能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幹部充實到村兩委班子,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再次對村兩委換屆進行“回頭看”,對2個支部進行了部分充實,進一步加強了村兩委的凝聚力、戰鬥力。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全年共發展新黨員23名,推優率達100%。建立農村黨員後備人才庫,人才庫內共有後備人員26名,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有20名入黨積極分子參加並全部考試合格。加強民主評議黨員工作,1名黨員被評為不合格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