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存亮

馬存亮

馬存亮(774年—836年10月17日),字季明。河中人。唐朝中期賢宦。

唐憲宗時,馬存亮累官左神策軍副使、左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進左神策中尉。他精明強幹,裁選軍屬得當。在平定染署工匠張韶的事變中功居第一,此後避權外出,任淮南監軍。又入朝任內飛龍使,與權宦王守澄力爭,使宰相宋申錫之家免遭屠戮。唐文宗時,以右領軍衛上將軍之銜致仕,封岐國公。他歷仕六朝,以忠謹著稱。

開成元年(836年),馬存亮去世,年六十三。獲贈揚州大都督。

人物生平


整頓軍吏

馬存亮在唐憲宗元和(806年—820年)年間歷經升遷,擔任左神策軍副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升任雲麾將軍、左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兼左街功德使,再晉陞為左神策軍中尉。當時在籍軍人計有十多萬人,馬存亮選用人才,使軍中沒有無用之人、部屬中沒有多餘的官員。
唐敬宗即位后,馬存亮為宦官吐突承璀(憲宗時期權宦,唐穆宗初年被殺)辯護,認為他雖然犯有過失,但不該被殺。敬宗於是下詔,為吐突承璀平反,並令其養子吐突士曄將他以禮收葬。

臨機弭亂

染署工匠張韶每次把染材運送到宮中時,衛士都不加盤問,而占卜者蘇玄明則藉機鼓動張韶叛亂。
長慶四年(824年)四月十七日,張韶暗中糾結眾工匠一百多人,把兵器藏在紫草(用於染工)車中,運入右銀台門,約定在傍晚發動變亂。有人前來盤問,張韶以為陰謀泄露,於是將其殺死,將浴堂門關閉,提前起事。當時,敬宗在清思殿擊球,聞訊大驚,在隨從的勸說下,前往了馬存亮掌管的左神策軍。起初,敬宗寵愛右神策護軍中尉梁守謙,每次親臨觀看左、右神策兩軍的表演,往往希望右神策軍獲勝,左神策軍因此心懷怨恨。到這時,馬存亮出來迎接,捧著敬宗的腳哭泣,把敬宗背進左神策軍,並派五百騎兵前去迎接郭太皇太后(懿安皇后)、王太后(恭僖皇后)。等兩位太後來到時,賊人已經砍開門,進了清思殿。馬存亮派左神策大將軍康藝全、右神策大將軍康志睦及將軍何文哲等率領騎兵討伐叛軍。日暮時分,神策軍將張韶和蘇玄明射殺。
在叛軍進宮時,宦官由望仙門倉促出逃,朝廷內外都不知道敬宗去往何處。黎明時分,左、右神策軍捉住所有的亂黨,肅清內宮,敬宗乘車返回。群臣前往延英殿覲見敬宗,但前來的人不到十分之一二。因沒有禁止叛軍進宮而得罪的有數十人,按法當死,因馬存亮之請,敬宗僅對三十五人施以杖刑。隨後論功,敬宗賞賜馬存亮實封食邑二百戶。
馬存亮在平定事變的過程中,功勞最高,他卻不願意因此得權,請求出任淮南監軍使。后入朝任職,被授為內飛龍使。

力救申錫

唐文宗與宰相宋申錫密議誅除宦官,此事卻被神策中尉王守澄及其黨鄭注得知。大和五年(831年)二月,鄭注令神策都虞候豆盧著誣告宋申錫謀立文宗之弟、漳王李湊。文宗信以為真,大為惱怒。王守澄隨即要派兩百騎兵屠滅宋申錫全家,馬存亮與王守澄一同覲見文宗,爭執道:“現在謀反的人只有宋申錫,為何不召集宰相一起商議此事。如今突然這樣做,京城肯定大亂!”王守澄這才作罷。宋申錫經朝臣解救,最終於三月初五被貶為開州(今四川開縣)司馬。馬存亮因自己無法為他辯冤,即日請求致仕。
大和六年(832年),馬存亮獲准以開府儀同三司、右領軍衛上將軍之銜辭官,歸居於長安永嘉里的私宅,獲封岐國公。

去世

開成元年九月四日(836年10月17日),馬存亮去世,享年六十三歲。被追贈為揚州大都督。次年二月八日,馬存亮葬於京兆灞陵(今陝西西安東郊白鹿原東北角)附近。

主要成就


馬存亮歷仕六朝,以忠謹著稱。唐憲宗時,任左神策中尉。他精明強幹,裁選軍屬得當。在平定染署工匠張韶的事變中,馬存亮功居第一。唐文宗時,與權宦王守澄力爭,使宰相宋申錫之家免遭屠戮,對穩定時局起了一定的作用。

人物評價


總評

馬存亮自唐德宗朝入內,歷仕德、順、憲、穆、敬、文六朝,資性正直,戒懼為懷,善於訓導將士。他離開神策軍時,眾人都為之哭泣。《新唐書》認為,唐代宦官以忠誠、恭謙知名的,只有馬存亮、西門季玄及嚴遵美三人。

歷代評價

李德裕:長慶初,某忝職內廷,獲睹公之儀錶,玉山峻岭,瓊樹高柯。霍子孟資性端莊,進有常處;張子孺小心畏忌,每遠權勢。御札盈幾,天香滿衣,驂八駿而幸元洲,捧六鈞而殪青兕,勛名光焯,當代莫儔。 (《扶風馬公神道碑銘》)
王欽若:當張韶之亂,敬宗幸其軍,有保衛之功。寵任雖多,不與王守澄輩同惡。嘗以退身為謀,后遂稱疾致仕。 (《冊府元龜》)
孫甫:惟順宗朝俱文珍,以剛直著稱,又有翊戴憲宗之功。位至右衛大將軍、知內侍省事,不聞驕暴之名。……文宗朝馬存亮,雖任中尉,不與王守澄同惡,力止其屠害宋申錫家屬。又有保衛昭憲之力。權寵既盛,能奉身以退。……茲二人者,生而獲令名,歿而有光寵,此無他,為善之效也。天子任內臣,能常以力士、存亮等善惡之效示之,無使權寵之過,不惟不害國事,亦足以保全之也。 (《唐史論斷》)
宋祁:楚鄖公辛不敢讎君而忘父冤,昭愍之世,兩軍寵遇有厚薄,而卒用存亮夷難,功莫及者。自古忠臣出於疏斥不用蓋多矣,存亮豈通記書道理之人邪,何其識君臣大誼明甚?不屍大勞,畏權處外,又愈賢矣。與夫書“龍蛇”之詩者,何其小哉! (《新唐書》)
司馬光:夫寺人之官,自三王之世,載於詩、禮,所以謹閨闥之禁,通內外之言,安可無也。如巷伯之疾惡,寺人披之事君,鄭眾之辭賞,呂彊(呂強)之直諫,曹日升之救患,馬存亮之弭亂,楊復光之討賊,嚴遵美之避權,張承業之竭忠,其中豈無賢才乎! (《資治通鑒》)
陳瓘:馬存亮非不憎宋申錫也,而能救申錫一門之禍,舍己愛憎,存國大體。 (《續資治通鑒長編》)
胡三省:①以馬存亮定張韶之難及爭宋申錫之事觀之,則溫公之取存亮,固不特一事也。 (《資治通鑒》注)②按馬存亮自以知宋申錫之冤而不能救,惡王守澄之橫而不能退,即日乞身致事,雖宦者而有古人之風。 (《資治通鑒》注)
張懋:昔馬存亮、楊復光之弭亂討賊,鄭眾、嚴遵美之辭賞避權,呂強、張承業之忠亮樸素,出乎其類。 (《永安縣誌》)
蔡東藩:莫謂中官無人。 (《唐史演義》)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祖父馬瑾官至銀青光祿大夫。
父親馬操官至議郎、房州長史。
——妻子王氏封岐國夫人。
子輩長子馬元某曾任行內侍省奚官局令,封扶風郡開國公。
次子馬元貫曾任幽州監軍使、行內侍省內仆局令。
三子馬元償曾任奚官局令。
四子馬元真曾任守內侍省內府局丞。
李德裕所撰《唐故開府儀同三司行右領軍衛上將軍致仕上柱國扶風馬公神道碑銘》(《馬存亮神道碑》)僅載有馬存亮四子,其餘諸子生平不詳。
( )

史料記載


《唐故開府儀同三司行右領軍衛上將軍致仕上柱國扶風馬公神道碑銘》
《新唐書·卷二百七·列傳第一百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