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中奇

原江蘇省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

武中奇(1907—2006),山東長清(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人。曾任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畫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協江蘇分會主席。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武中奇照片
武中奇照片
1907年生,山東省長清縣崮山鎮后大彥村人,家裡世代務農。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參加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行伍出身,歷任一中隊班長、排長、中隊長,軍區副團長。
1940年,武中奇被山東軍區授予擴軍模範的稱號。
抗日戰爭中,武中奇曾先後擔任過團長、支隊司令等職,也擔任過中共濟南工委委員、歷城縣長等職務。他率部轉戰沂蒙,屢立戰功,日寇曾懸賞緝拿“赤匪武老二”。日寇投降后,武老出任聯合國救濟總署山東分署秘書長。
武中奇書法
武中奇書法
抗戰時期,指揮戰士用步槍打下日本人的轟炸機,這在當時極其轟動。
早在卅年代初期,他的書法、篆刻藝術已日趨成熟,故經人舉薦,受馮玉祥將軍之聘,擔任山東武訓中學書法金石教員。
[九·一八]事變后,民族危機日益深重,他奮然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他積極參予發動岨崍山起義,建立起山東省第一支抗日革命武裝,並先後擔任團長、支隊司令等職務,率部轉戰齊魯,是敵偽聞名喪膽的英勇指揮員。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中奇同志在戎馬倥傯、戰火紛飛的歲月中,仍不時以木棍劃地、以指書膝,對書法、金石進行揣摩和研究,並多次為革命烈士紀念碑書丹,為部隊、機關鐫刻印信、鈐記。
上海解放時,受陳毅市長之託,書寫了[上海市人民政府]七個大字,昭示了上海市人民政權的誕生。
武中奇畫像
武中奇畫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南下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進駐上海后,先後任上海市監獄副典獄長、南京市文管會副主任等職。
六十年代初在南京擔任文物保管委員會主任期間,得以博覽諸名家法帖、墨
離休后仍致力於書法藝術創作,曾出版《武中奇書法篆刻集》等。
1981年以來,中國書協、江蘇國畫院、在濟南、南京等地舉辦了“武中奇書法展覽”。上海解放時,為上海總工會大樓書寫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等字。
他還曾題寫“南京市口腔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泰安火車站”等牌匾標誌以及一些飯店酒樓店招牌,作品多為主旋律題材和商業標牌字。
2006年3月29日在南京因病去世,享年100歲。

後世紀念


山東省政府與濟南市政府在濟南市五龍潭公園為其建有“武中奇書法篆刻展覽館”。

社會活動


任職經歷

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江蘇分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

創作特點


1989年作 行書四言聯
1989年作 行書四言聯
武中奇同志的真、草、隸、篆均有深厚的功力,尤以真、草見長,特別是草書,是以碑融草的大膽嘗試者和成功者,開宗立派,獨樹一幟,世稱“武體”,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其真書峻宕雄偉、剛健質樸、緊中見放,草書則動靜相依、錯落有致、抑抑應節、氣勢開豁。至於篆刻則以秦漢為宗、因石奏力、取其自然,盎然天趣。武中奇同志的書法在汲取唐碑風骨、魏晉神韻,博涉諸家的基礎上,形成了氣勢渾厚、挺拔蒼勁的獨有的藝術風量。故而人們有[筆如風雲氣如虹,積健為雄見此翁]的讚譽。[文如人,詩言志,字見神],他的書法藝術的特色和風格,實質是其投身革命近五十年來胸懷坦蕩、視野開闊、堅毅不拔、高風亮節的內在精神力量在形態上的具體反映,它閃耀著社會主義時代的精神,是我國書法界的驕傲。廣大群眾不僅深深喜愛他的書法,更讚譽他的品格。近些年來,他的作品在國內各地多次展出,並在北京、濟南、南京舉辦個人書展;此外,在日本、西德、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也展出了部份作品,獲得一致的讚譽。國外的一些著名的博物館,如倫敦不列顛博物館(B·T·U)亦將其作品列為珍品收藏。山東省已建立“武中奇書法篆刻展覽館”、“武中奇書法研究協會”。
武中奇書法作品
武中奇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