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陵鎮

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下轄鎮

紫陵鎮,隸屬於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地處沁陽市西北部,東與沁陽市西向鎮接壤,南與沁陽市柏香鎮相鄰,西與濟源市五龍口鎮相鄰,北鄰神農山風景區,行政區域面積59.22平方千米。

唐武德三年(620年),置紫陵縣;1989年,改紫陵鎮。截至2018年末,紫陵鎮戶籍人口為31922人。截至2020年6月,紫陵鎮轄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紫陵村

2011年,紫陵鎮財政總收入3519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050元。2018年,紫陵鎮有工業企業115個,其中規模以上2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3個。

歷史沿革


唐武德三年(620年),置紫陵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廢,併入河內縣。
1955年9月,置紫陵中心鄉。
1956年,改為紫陵鄉。
1958年8月,改紫陵公社;同年11月,併入西向公社。
1961年,析置紫陵公社。
1983年12月,改紫陵鄉。
1989年,改紫陵鎮。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紫陵鎮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分為:沿太行山四村為山前丘陵,溝壑深切,傾斜度大,凹凸不平,石多土薄;沿沁河九村為沖積平原,地勢平緩,土層深厚。主要山峰有7個,境內最高峰位於紫金頂,海拔1028米;最低點位於沿沁河灘區,海拔80米。

氣候特徵

紫陵鎮大致可以分為3種類型,北部山區為山地氣候,地形複雜,溫差懸殊,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山前為溫暖地帶,年平均氣溫15℃左右。沁河沿岸為平原氣候。

水文

紫陵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沁河發源於山西沁水,自北向南經濟源市流經轄區,自西向東到武陟縣注入黃河。另有安全河、雲陽河、仙神河等小河。1958年,在仙神河谷修建“八一”水庫,蓄水量350萬立方米。

自然災害

紫陵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災、風災、雷擊、霜凍等。雹災極為少見,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降雹時間約40分鐘。1982年6月再次發生,涉及全鎮13個行政村,農作物受災面積均達2.25萬畝。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紫陵鎮境內已探明礦藏資源有鋁礬土、石灰石、銅等。

水資源

地下水資源豐富。

土地資源

耕地面積1.8萬畝,林地面積5.1萬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紫陵鎮轄13個行政村:紫陵、趙寨、西紫陵、宋寨、後庄、窯頭、廟東、東庄、塢頭、王村、范村、長溝、王莊。
截至2020年6月,紫陵鎮轄13個行政村:紫陵村、趙寨村、王莊村、長溝村、范村、王村、塢頭村、窯頭村、廟東村、東庄村、後庄村、宋寨村、西紫陵村,鎮人民政府駐紫陵村。
紫陵村趙寨村王莊村長溝村
范村王村塢頭村窯頭村
廟東村東庄村後庄村宋寨村
西紫陵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紫陵鎮總人口2967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973人,城鎮化率6.6%。另有流動人口98人。總人口中,男性14774人,佔49.79%;女性14899人,佔50.21%。2011年,人口出生率8.6‰,人口死亡率8.0‰,人口自然增長率0.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33人。
2017年末,紫陵鎮常住人口為28432人。
截至2018年末,紫陵鎮戶籍人口為31922人。

經濟


綜述

2001年,紫陵鎮完成財政收入431萬元,稅收總額3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87元。
2011年,紫陵鎮完成財政總收入3519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20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99萬元,增值稅1376萬元,企業所得稅880萬元,個人所得稅232萬元。

農業

紫陵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8萬噸。畜牧業以飼養家禽、生豬、羊為主。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5.16萬畝。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萬畝,主要品種有杏、桃、葡萄、梨。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0.12萬台(輛)。
紫陵鎮農業考察
紫陵鎮農業考察

工業

紫陵鎮以煤化工、鋁製品、玻璃鋼複合材料、造紙機械為主導產業。
2011年,紫陵鎮工業總產值達到77.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實現工業增加值19.8億元。
紫陵鎮客運站
紫陵鎮客運站

商業外貿

2011年末,紫陵鎮有商業網點35個,職工158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500萬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480萬元。2011年,出口23.9萬美元,主要產品有玻璃鋼製品、造紙機械兩類20個產品,銷往印度尼西亞、俄羅斯等國家。
紫陵鎮
紫陵鎮

文化


地名由來

唐武德三年(620年),置紫陵縣,為縣治所。元初稱紫陵作,后演化為紫陵村。

文物古迹

2011年,紫陵鎮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

交通


紫陵鎮境內有306省道經過。
紫陵鎮
紫陵鎮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紫陵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620人,專任教師27人;小學2所,在校生1035人,專任教師102人;初中2所,在校生740人,專任教師71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紫陵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5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0個,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藏書2萬餘冊。2011年末,有43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實現村村通有線電視,有線電視入戶率60%以上。
2011年末,紫陵鎮有體育場地13處。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紫陵鎮有衛生院1個,病床16張。專業衛生人員15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7萬人,參合率99%。

社會保障

2011年,紫陵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7戶,人數248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39戶,人數1342人;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5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7人;農村醫療救助42人次;農村臨時救濟1809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3人。敬老院1家,收養農村五保老人30人。福利企業4個,安置殘疾職工70人。年末新增就業人員1700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4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0%。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500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1180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80人。

環境保護

2011年,紫陵鎮空氣質量一級天數58天,二級天數254天,三級天數53天,達到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數佔全年天數的8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紫陵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1千米,投遞點6個;全年投遞國內函件3.8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25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600件,征訂報紙810份、期刊375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18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6800門,固定電話用戶36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55.3%;行動電話用戶3150戶,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為47.7%;光纜線路總長達58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2500個。

基礎設施

● 供電
2011年末,紫陵鎮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4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6%,供電可靠率99.6%。

旅遊


景點

● 神農壇風景名勝區
神農壇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焦作沁陽市西北25千米處的太行山南麓,總面積50.2平方千米,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因炎帝神農在此播五穀、嘗百草而得名,由紫金頂、雲陽河、仙神河、黑龍潭、白松嶺、臨川寺、懸谷山、堯舜路八大景區組成。

代表人物


古代人物

練何
練何
練何
練何,(公元598年戊午-公元668年戊辰),字子俊,河內縣趙栿里(今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人,本東姓,貞觀中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詔與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遂破之,唐太宗以“精練軍戎”之譽,賜姓練,封岐山侯。李勣將軍贊:“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

延伸閱讀


安全培訓

為保障紫陵鎮群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有效預防和減少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2008年6月29日,紫陵鎮組織開展了村食品安全協管員培訓。會上,鎮食品藥品安全辦公室組織各村食品安全協管員認真學習了《2007年中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方案》、《沁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沁陽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通知》、《沁陽市農村飲料市場專項整治方案》、《沁陽市人民政府關於轉發的通知》,並組織收看了《陝西省人民政府Ⅱ級重大食品安全應急演習》。通過培訓,各食品安全協管員進一步增強了意識,提高了認識,明確了職責,為下一步開展工作指明了方向,規範了程序。

安全措施

領導下鄉
領導下鄉
一是加強領導,層層落實責任。鎮里成立護林防火指揮部,加強對山林防火工作的領導;各村都成立護林防火領導小組,村委主任是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責做好本轄區的護林防火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專門辦公室,抽調專職幹部,負責日常工作。二是廣泛宣傳,提高全民防火意識。沿山四村在林區和入山口設立宣傳站、出動宣傳車、懸掛宣傳橫幅,在林區石壁牆上書寫或刷新醒目固定護林防火標語50餘條,並在入山口利用傳單、口頭的方式對上山和上墳人員進行上墳燒紙危害性及後果的警示教育,確保關鍵時期的森林防火安全。三是加大巡查力度,嚴格火源管理。在控制野外火源上,採取寧緊勿松、寧嚴勿寬、寧死勿活的政策。在鐵路五個入山涵洞處設立火種檢查站,對入山人員及車輛進行認真檢查登記,杜絕火種入山。加大巡查力度,實行晝夜巡查制度,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及時上報。四是加強消防隊伍建設,提高森林火災的綜合防控能力。鎮里配備了風力滅火機12台,滅火拖把200把等滅火工具並調試到最好狀態。各村在建好森林消防糾察中隊的基礎上,建立健全應急撲火隊伍。鎮武裝部負責對森林消防突擊隊員進行軍事化訓練,訓練的內容主要是隊列訓練、體能訓練、防火機具操作等。五是明確責任,強化責任追究。鎮防火指揮部與沿山四村簽訂責任書,明確責任,嚴明紀律,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做到誰轄區誰負責。對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有失職、瀆職、玩忽職守行為的人員將依照新的《沁陽市森林防火責任追究辦法》規定,嚴格追究其責任。

鄉鎮榮譽

改革開放以來,紫陵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取得了很大成績。連續7年經濟綜合實力位居沁陽市前三名,曾被評為沁陽市“功勛鄉鎮”。2001年,全鎮財政收431萬元,稅收總額3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87元。該鎮先後榮獲全國土地“三無”鄉鎮、河南省科技示範鎮、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範鎮、河南省林業工作先進單位以及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鄉鎮等多項焦作市級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