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

山西省夏縣山脈

位於山西省夏縣境內,海拔約700米。被公認為中國“巫文化”的源流。著名景點瑤台,是夏縣八景之一。

地理環境


山西夏縣的巫山,被公認為中國“巫文化”的源流。近代徐旭生譚其驤等均確認神話故事《山海經》中所載巫咸國、巫咸山之地望,在今山西省夏縣境內。

歷史記載


“巫山”之名源出中國宗教民俗“巫文化”中的“巫咸”。楊慎《藝林伐山》卷四引郭璞《巫咸山賦》:“巫咸以鴻術為帝堯醫師,生為上公,死為貴神,封於是山,因以為名”。“巫山文化”作為一種民俗文化概念,其“巫山”的定義是指“巫咸山”,而非“巫山縣的山”!實際上,上古傳說“巫(咸)山”神話時,根本都還沒有三峽地區的巫山縣。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葯爰在。”《漢書·地理志》“河東郡安邑”條:“巫咸山在南。”《水經注·涑水》:“涑水西南逕監鹽縣故城,城南有鹽池,上承鹽水。水出東南薄山,西北流逕巫咸山北。《地理志》曰:山在安邑縣南。”經北魏酈道元考證,“靈山”、“巫咸國”、“巫咸山”等均在今山西夏縣境內。
太平寰宇記》“陝州夏縣”:“巫咸山又名覆奧山……巫咸山祠在縣東五里巫咸山下。”乾隆二十八年立《白沙河南北岸改建石堰記》:“解州夏縣白沙河,一名巫咸河,發源中條山,出巫咸谷。”正因諸多早期地理權威文獻的確鑿記載,近代研究中國上古神話的徐旭生、以及歷史地理大師譚其驤等,也都確認《山海經》所載巫咸國、巫咸山之地望,在今山西省夏縣境內,山西省的“晉巫文化”由此被公認為是中國“巫文化”的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