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贊春
常贊春
常贊春(1872~1941),字子襄,別號柞閈吟盦,常氏家族第十四世,堂名常敬一堂,山西榆次人。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中舉,宣統元年(1909)考入京師大學堂,師從林紓等經學大師,授文學士。民國七年(1918)授國會眾議院議員。終身從事教育及文化事業,諄諄善導,著作等身,桃李滿三晉,為三晉名教育家,名國學家,名文學家,名書法家。被譽為文化名人,誠不虛也。
常贊春
常贊春
常贊春
民國6年(1917),返回山西。先受聘於山西大學,任文科教授,翌年被省教育界推選為國會第二屆眾議院議員,兼任內務股理事。由於對全省防疫工作有貢獻,獲省二等“桐葉章”和眾議院四等“嘉和章”嘉獎。議會解散后,一直在山西大學、山右大學、國民師範、雲山中學、進山中學等各校執教或兼教,並獲山西大學“學易頤齡”匾額。民國12年(1923),兼任榆次縣教育會長。為了搞好家鄉的教育事業,把家藏的《十三經註疏》、《昭明文選》、《朱子全書》和《二十四史》、《二十二子集注》等珍貴書籍捐贈給榆次高小,獲“士育清芳”和“分惠士林”、“教人務本”三塊獎匾。
常贊春學識淵博,經學兼漢、宋之長,深究考據校勘,精於許(慎)鄭(康成)之學,對宋人義理,亦有精研,對楚辭漢賦,有極深造詣,對小學名家,對文字語言,有深入研究和創作,對史藉、諸子、目錄、金石等學,亦無不精深。他為文私淑桐城方(苞)、姚(鼐),師法歐陽永叔(歐陽修),但其文辭暢達,如行雲流水,春風被物,詩源於杜工部(杜甫)、李義山,亦得王漁洋(王士禎)詩精髓,有則慷慨激昂,有則清新雋永,信為經學文學巨儒。
常贊春楷書褚河南(褚遂良),隸書宗張遷、禮器,篆書則法石鼓文及秦嶧山碑,雍容大度,超逸不群,書法與胞弟旭春、晉城的郭象升、太谷的趙鐵山並稱;指畫,純樸天然,疏朗有致,別具一格。他亦精於篆刻,精研漢泥封等印,古趣盎然。蓋他於國學諸門,無所不長,無所不專也。至為三晉書畫名家,僅為其一而已。
常贊春任榆次縣教育會長內,為榆次教育事業,將家藏《十三經註疏》、《昭明文選》、《朱子全書》、《二十四史》、《二十二子集注》等大量古籍捐贈學堂,希望教育興國。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后,于山西大學書寫:“國恥思振,物恥務興。”(現由山西大學勒石於校園內)以激勵學子愛國。山西淪陷后,他力拒外侮,舉家返鄉,晚年以詩文表達愛國情懷。
常贊春閎觀巨著有《山西獻徵》、《榆次縣誌》、《常氏家乘》三部,對山西省,榆次縣及常氏家族之人文、地理、民俗及歷史文獻等有重要記載及闡述,作出重大貢獻。
其著作蒐集於世者曰:《常子襄國學文編》分兩部線裝家刻本,第一部:《柞閈吟盦舊學談》、《柞閈吟盦舊學再談》、《柞閈吟盦經學談》、《柞閈吟盦文學談》(山右部分)、《柞閈吟盦詩學談》、《柞閈吟盦金石談》、《柞閈吟盦字學談》、《柞閈吟盦字學再談》、《柞閈吟盦虛字輯談》;第二部上部《文學源流》上卷:刪訂胡毓寰先生原著,並加闡述;下卷:毀於日寇兵燹。第二部下部《詩傳存省錄》、《詩傳集例》、《毛詩雅故輯》。現分藏書于山西省圖書館、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大學等處。亦有不少著作為日寇所毀,尚有散存的詩文集,至於語游、語故、語學等,闡述地方風物著作已散失。
山西省晉中地區榆次市西南東陽鎮車輞村,城牆雄偉,深宅大院,樓台亭閣,相映成輝,鱗次櫛比,氣勢恢弘,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聞名遐邇的儒商第一家榆次“常家莊園”亦稱“常家大院”。與山西眾多大院不同之處乃突出“儒”字。顯示作為經商信條,堅持商務中的守誠守信,為國為民。以常氏宗祠(中國最大的民間祠堂之一)、石芸軒和聽雨樓(中國民間最大的磚雕影壁)、貴和堂、靜園、(中國最大型的北派私家園林)杏園等為代表,石刻、木雕、匾額、楹聯點綴其間,建築格局充溢方正儒學風格,六十萬平方米的建築群內,無不滲透著儒家文化的嚴謹秩序、佛家文化的空靈境界、道家文化的天人合一特色,常家莊園的最大美學價值不在於大而在於勢,不在於工而在於巧,不在於景而在於韻,不在於形而在於神。具有王者氣度儒雅書香,高雅的文化品位,凝重的歷史底蘊,故稱“民間故宮”。儒商結合、儒商相長構成常家莊園最核心最永恆價值。2001年對外開放,先後吸引《晉商》、《喬家大院》、《亮劍》、《龍票》《白銀帝國》等三十多部影片在此實地拍攝。2007年被評為中國“4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