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時

山東省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會員

張天時,男,1976年01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員。中國水產學會海水養殖分會、山東省海洋湖沼學會、山東遺傳學會和山東省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會員;《漁業科學進展》刊物特約審稿人。

人物經歷


張天時醫師
張天時醫師
2004年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專業,獲碩士學位;2010年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專業,獲博士學位。主持青島市科技發展指導計劃項目“大菱鮃重要性狀的分子改良研究”(項目編號:KZJ-38)、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中國對蝦化學誘變育種及其誘變機理研究”(2008-ts-09)和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聯合育種項目“紅羅非魚的多性狀複合育種”(2008-2010)。主要參加課題包括:引進國際先進農業科學技術計劃(“948”計劃)項目“水產主導品種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引進與水產育種技術”(2006-G55(B);2006-2010)、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規模化大菱鮃優質苗種生產技術中試”(2006-200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微衛星多重PCR分子標識技術的建立及其在中國明對蝦抗病品種選育中的應用”(30500378;2006-2008)、十一五863課題“鮃鰈類高產、抗病品種的培育”(2006AA10A404;2006-2010)、十一五863課題“蝦、蟹高產、抗病品種的培育”子課題“中國對蝦高產、抗病品種的培育”(項目編號:2006AA10A406;2006-2010)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對蝦多性狀複合育種的遺傳參數評估原理與模型”(308719192;2009-2011)等多項課題。主要從事的研究工作包括:水產生物遺傳育種工作。於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SCI收錄4篇(以第一作者發表13篇,其中SCI或EI收錄3篇),申請專利3項,授權2項。多次獲得省部級獎勵

教育經歷

2006/09-2010/06,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學,博士,導師:王清印
2001/09-2004/06,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學,碩士,導師:王清印
1997/09-2001/06,煙台大學生物化學,學士

工作經歷

2013/01-至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
2007/07-2012/12,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04/07-2007/06,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獲得榮譽


曾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排名第3),青島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次(排名第5),海洋創新成果獎一、二等獎各1次(排名都為第6),以及多次省、部級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核心成員等榮譽稱號。

主要成就


研究方向:水產動物遺傳育種與養殖。主要從事水產動物的育苗、養殖、選擇育種、分子育種和新品種開發研究,以及產業化示範、科普教育和技術服務等工作。在鮃鰈魚類和對蝦重要經濟性狀的遺傳參數評估、配種方案優化、育種體系構建、育種信息管理和工廠化養殖等方面做過深入研究。曾承擔和參加國家“863”課題、國家自然基金、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和科技平台等20多項課題研究。近年來主持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運行項目子課題、農業部農業財政項目、青島市科技發展指導計劃項目、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聯合育種項目和橫向課題等10多項。曾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海洋創新成果獎一等獎、青島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山東省優秀創新團隊核心成員、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成員等各類獎勵10餘項。於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以第一作者發表16篇),其中SCI收錄6篇(以第一作者發表SCI或EI收錄4篇);申請並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7項(第一位3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均排名第一位);參與編寫專著2部。

研究成果

主要從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育學科的水產動物遺傳育種與對蝦工廠化菌藻相平衡高密度養殖設施和方法研究。作為骨幹共同研究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產動物多性狀複合選育技術,該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已建立以“水產動物多性狀複合選育技術”為核心的黃海水產研究所水產育種與健康養殖創新團隊,本人作為其中的骨幹,全程參與其中的工作。主要貢獻包括:建立了規模化水產動物家系構建與培育技術;建立了中國對蝦、大菱鮃和紅羅非魚分析和估算生長、抗逆等重要經濟相關性狀的精確遺傳評估模型,共同研發出“水產動物育種分析與管理系統”軟體,可自動完成種質和性能測定數據的管理、遺傳參數估算、育種值計算、配種方案制定等工作。本人作為骨幹共同完成中國對蝦“黃海2號”和大菱鮃“丹法鮃”新品種的選育,實現了新技術和品種的推廣和應用。其“大菱鮃‘丹法鮃’新品種培育與養殖技術”、“中國對蝦‘黃海2號’新品種培育與擴繁技術”和“水產動物多性狀複合育種技術”成果通過鑒定,被評定為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

專利著作

申請並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7項(第一位3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均排名第一位);參與編寫專著2部。

論文發表

公開發表40多篇(第一作者16),其中SCI收錄6篇(以第一作者發表SCI或EI收錄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