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1947年在青島創立的研究機構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是農業部所屬綜合性海洋水產研究機構。前身為“農林部中央水產實驗所”,1946年8月籌建於上海,1947年1月正式建立。
研究所圍繞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可持續利用研究這一中心任務,在海洋生物資源與環境、捕撈技術、海水增養殖、水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等領域開展國家和省部、市級重大科研課題的研究。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有在職職工419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57人,博士生導師19人、碩士生導師82人在站博士后30餘名;內設10個研究室、3個實驗基地。
,始籌建農林央產驗。
,農林央產驗。
,農林央產驗遷青島。
1950年7月,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業部水產試驗所。
1951年4月,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農林部水產試驗所。
1955年3月,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水產試驗所。
1956年10月,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部黃海水產研究所。
1961年12月,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部海洋水產研究所。
1971年6月,更名為青島海洋水產研究所。
1973年12月,更名為山東省海洋水產研究所。
青島原址(1949-1994)
1982年10月,更名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2003年12月,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國家人事部批准設立。
2005年3月,研究所海水養殖生物疾病控制與分子病理學實驗室被正式批准成為NACA水產動物健康區域資源中心。
2007年4月,研究所科研創新實驗樓通過竣工驗收並交付使用。 8月,黃海水產研究所“藍色海洋食物工程中心尋山示範基地”舉行揭牌儀式。
2008年,研究所申報的“山東省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和“青島市海水魚類種子工程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分別獲得省科技廳和市科技局的批准。
2009年,研究所食品工程與營養研究室正式成立;先後舉行水產遺傳育種中心、青島中國對蝦良種場、青島市海水魚類種子工程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2011年,研究所成立中國首個碳匯漁業實驗室。
2012年,研究所成立了水產基因組與細胞工程研究室。
2014年,研究所申報的“山東省海洋生物資源利用和質量安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獲省發改委認定。11月11日,由研究所牽頭,聯合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好當家集團有限公司等50家該領域龍頭企業、科研院校組成的“黃渤海區水產種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式成立。
2015年,研究所申報的山東省海洋漁業生物技術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獲山東省科技廳批複,山東省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通過省科技廳2015年度組織的評估。
先後有3人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6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6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獲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4人為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專家、17人獲農業部或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3人獲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13人獲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1個團隊獲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2個團隊獲山東省優秀創新團隊、2個團隊獲中華農業科技優秀創新團隊、4個團隊獲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3個團隊獲水科院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稱號。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趙法箴、唐啟升、雷霽霖
中華英才獎:唐啟升、趙法箴、陳松林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陳松林、黃倢、金顯仕、孔傑、馬愛軍
泰山學者:金顯仕、陳松林、黃倢、孔傑、李健
農業科研傑出人才:金顯仕、孫謐、黃倢、孔傑、趙憲勇、馬愛軍、張繼紅、葉乃好
創新團隊 | |
---|---|
團隊名稱 | 獲獎類別 |
海洋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創新團隊 | 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 |
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創新團隊 | 山東省首批優秀創新團隊 |
水產育種與健康養殖創新團隊 | 山東省優秀創新團隊 |
對蝦育種與健康養殖創新團隊 | 中華農業科技優秀創新團隊獎 |
海洋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團隊 | 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 |
海水魚類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團隊 | 水產科學研究院優秀科技創新團隊 |
海水健康養殖模式與技術創新團隊 | 水科院優秀科技創新團隊 |
水產動物多性狀複合育種創新團隊 | 水科院優秀科技創新團隊 |
海水魚類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團隊 | 水科院優秀科技創新團隊 |
海洋漁業資源與生態團隊 | 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 |
海洋產物資源與酶工程團隊 | 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 |
水產遺傳育種創新團隊 | 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 |
疾病預警與微生物防控技術 | 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 |
漁業資源聲學評估 | 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 |
海水魚類增養殖研究團隊 | 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 |
海洋藻類生物資源與功能研究團隊 | 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 |
淺海養殖容量與健康養殖創新團隊 | 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 |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內設10個研究室、3個實驗基地,擁有1個國家實驗室、1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1個農業部質量監督檢測試中心、1個農業部生態環境監測中心、2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2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2個青島市工程研究中心,另外建有中韓漁業聯合研究中心、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參考實驗室、青島市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國家外專局對蝦良種繁育引智基地、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專業領域分中心。
國家實驗室: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海洋漁業科學與食物產出過程功能實驗室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農業部質量監督檢測試中心:農業部水產種質與漁業環境質量監督檢測試中心(青島)
農業部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農業部黃渤海區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重點實驗室、農業部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與評價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海洋漁業生物技術和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山東省海洋生物資源利用和質量安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青島市工程研究中心:青島市水生生物疫病臨床防控工程研究中心、青島市海水養殖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所研究室:漁業資源與生態系統研究室、海水養殖生態與技術研究室、養殖生物疾病控制與分子病理學研究室、種質資源與工程育種研究室、海洋產物資源與酶工程研究室、漁業環境與生物修復研究室、水產品質量與安全研究室、魚類養殖與設施漁業研究室、食品工程與營養研究室、水產生物技術與基因組研究室
研究所實驗基地:海洋漁業科學研究中心、海水養殖引種育種中心、海水鮃鰈魚類遺傳育種中心
• 設備儀器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網路管理中心具有網路IBM伺服器、CISCO交換機、防火牆等硬體設備,採用了100M高速寬頻網連接INTERNET,提供了多種訪問服務及安全策略。研究所擁有高效液相色譜儀 HPLC、總有機碳分析儀 TOC、離子色譜、流式細胞儀、凝膠、一體化高通量基因分型平台、微生物反應器工作站、正置顯微鏡、生物分子成像、透射電鏡、走航CO2等,擁有海洋漁業資源科學調查船“北斗”號、近岸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船“黃海星”號。
• 館藏資源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圖書館藏書10萬餘冊。其中,中外文圖書6.5萬冊;中外期刊1000餘種,3.5萬冊。與世界上25個國家和地區100餘個單位建立了文獻交換關係,每年交換期刊約150種。擁有多種光碟資料庫和網上資料庫等電子資源。
2008年,研究所有11個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5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 2009年,研究所全年新上各類科研項目133項;獲各級科技獎勵10項次;獲授權專利13項;發表各類科技論文242篇。
2010年,研究所全年新上各類科研項目134項,24項專利獲得授權,發表各類科技論文293篇,5項科技成果通過了有關部門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獲得各級科技獎勵8項次,其中,“半滑舌鰨苗種規模化繁育及健康養殖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對蝦‘黃海1號’技術集成與推廣”獲2008-2010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農業技術推廣合作獎等。
2011年,研究所全年新上科研項目159項,其中新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項(包括重點項目1項)。發表各類核心期刊論文327篇,其中SCI收錄82篇,出版專著4部;59項國家專利獲得授權;13項科研成果獲得獎勵,其中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2項科技成果通過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1項科技成果通過農學會組織的第三方評價;大菱鮃“丹法鮃”、牙鮃“鮃優1號”被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適宜推廣的水產新品種。
2012年,研究所全年新上科研項目182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390篇,其中SCI收錄89篇,出版專著6部;64項國家專利獲得授權;13項科研成果獲得獎勵,其中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3項科技成果通過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的鑒定,海帶“黃官一號”新品種通過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013年,組織申報各類課題220餘項。新上項目165項,合同總經費8248.19萬元,其中2013年新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6項。確定2014年新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8項。發表論著440篇,其中SCI 134篇,出版專著8部;獲國家授權專利、軟體著作權共94項,獲新品種1個;制定並實施行業標準10項。
2014年,研究所組織申報各類課題240餘項。新上項目159項,合同總經費6219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項。確認2015年新上項目72項,合同經費4588萬元,其中97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5項,合同經費714萬元。獲各級科技獎勵15項次,其中“海水鮃鰈魚類基因資源發掘及種質創製技術建立與應用”成果獲201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發表論著414篇,其中SCI收錄期刊論文126篇,在Nature Genetics和Genome上各發論文1篇,出版專著7部;獲國家授權專利、軟體著作權共88項,獲新品種1個,2個新品種通過全國水產良種委員會評審;頒布實施標準20項。
2015年,研究所發表論文393篇,被SCI收錄期刊論文151篇,其中在Nature子刊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2篇;出版專著7部,制定頒布實施標準12項;獲國家授權專利92項(發明65項,實用新型27項),另獲國家版權局登記18項;獲各級各類科技獎勵1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二完成單位),中華農業科技成果獎一等獎1項,山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海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二等獎2項,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大菱鮃“多寶1號”、凡納濱對蝦“壬海1號”獲新品種證書。研究所主持、承擔科研課題417項,累計到位經費10809.2萬元,留所經費8536萬元;組織申報各類課題217項,新上項目138項,合同總經費7421.39萬元;2016年新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7項,留所合同經費928萬元。全年共有25個項目(課題)通過任務下達部門組織的結題驗收,主要包括973課題2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1項,948項目5項,863計劃課題1項,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項,院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1項;3個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建所70年來,先後完成1300餘項國家和省部級研究課題,取得30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00餘項;其中國家級獎勵43項,第一完成單位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國家發明二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等。
研究所獲得的部分一等獎項目 | |||
---|---|---|---|
獎項名稱 | 授獎時間 | 獎勵類別 | 設獎單位 |
渤、黃、東海近海區大面積水溫預報 | 1981 | 科技成果獎 | 山東省 |
渤、黃、東海近海區大面積水溫預報 | 1983 | 科技改進獎 | 農牧漁業部 |
對蝦工廠化全人工育苗技術 | 1985 | 科技進步獎 | 國家 |
鯷魚資源、漁場調查及鯷魚變水層拖網捕撈技術研究 | 1990 | 科技成果獎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
鯷魚資源、漁場調查及鯷魚變水層拖網捕撈技術研究 | 1991 | 科技進步獎 | 農業部 |
鯷魚資源、漁場調查及鯷魚變水層拖網捕撈技術研究 | 1992 | 科技進步獎 | 國家 |
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狹鱈漁業信息網路和資源評估調查 | 1995 | 科技進步獎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
渤海漁業增養殖技術研究 | 1996 | 科技進步獎 | 農業部 |
黃海漁業資源長期變化與評價技術 | 2011 | 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 山東省人民政府 |
全國漁業生態環境監測優秀成果獎 | 2012 | ---- | 農業部 |
全國漁業生態環境監測優秀成果獎 | 2012 | ---- | 農業部 |
大菱鮃“丹法鮃”新品種培育與養殖技術 | 2012 | 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 山東省科技廳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獎 | 2012 | ----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獎 | 2012 | ----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
中國對蝦“黃海2號”新品種培育與擴繁技術 | 2013 | 中華農業科技獎 | 農業部 |
羅氏沼蝦“南太湖2號”新品種培育與配套技術研究 | 2013 | 浙江省科學技術獎 | 浙江省科技廳 |
三疣梭子蟹的良種選育及規模化養殖 | 2015 | 中華農業科技獎科研類成果獎 | 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獎勵委員會 |
多種水產動物多性狀複合育種技術 | 2015 | 山東省技術發明獎 | 山東省科技廳 |
多種水產動物多性狀複合育種技術 | 2015 | 山東省技術發明獎 | 山東省人民政府 |
我國近海重要頭足類增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 | 2015 |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 |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 |
刺參幾種新型養殖模式創建與產業化示範 | 2015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獎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
• 《漁業科學進展》
《漁業科學進展》
《漁業科學進展》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全國優秀農業期刊,被英國《動物學記錄》(ZR)、《水科學與漁業文摘》(ASFA)、《劍橋科學文摘》(CSA)、《烏利希期刊指南》(UPD)和《開放獲取期刊指南》(DOAJ)收錄,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核心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生物學文獻資料庫、中國海洋文獻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收錄,可在萬方、維普、CNKI等資料庫開放獲取。
《漁業科學進展》設研究論文、研究簡報、研究綜述等欄目,內容涵蓋各類水域漁業科學研究最新成果,涉及與漁業科技有關的各學科研究進展。主要報道漁業生物學、漁業海洋學、水產增養殖學、水產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水生野生生物保育、漁業生物病害防治、漁業生態環境養護、漁業設施與捕撈技術、水產品綜合利用與質量安全、海洋資源利用等領域的新發現、新技術和新成果。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與上海海洋大學聯合培養的2017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有: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5個、專業碩士學位點4個。與浙江海洋學院聯合培養的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有: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點1個。研究所設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與上海海洋大學聯合培養
一級學科博士點: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學
二級學科博士點:水產養殖、漁業資源
二級學科碩士點:應用化學、臨床獸醫學、水產養殖、捕撈學、漁業資源
專業碩士學位點:機械工程、食品工程、漁業
• 與浙江海洋學院聯合培養
一級學科碩士點:海洋科學、水產
專業碩士學位點:農業推廣
截至2008年8月,黃海水產研究所共有12名大連水產學院碩士研究生兼職導師,培養了26名碩士研究生。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與上海海洋大學聯合培養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學製為3年,擁有在站博士后30餘名。
2014年10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3名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入選上海海洋大學優秀學位論文,同時1名博士研究生、1名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被推薦評選上海市優秀學位論文。
2012年,研究所承辦了第140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中國海洋工程與科技發展戰略”及“魚類種子工程與可持續發展”科技論壇;與韓國國立水產科學院西海水產研究所簽署漁業科技合作協議;共派出41個團組66人次出國進行學術交流、開展合作研究;接待10多個國家100餘人次的來賓到所訪問交流。
2015年,研究所共接待來自韓國、墨西哥、澳大利亞、荷蘭等國家(地區)來訪專家25批次,合計127人次;派出訪問、交流學者20批次、36人次。
所徽
優良傳統:科學、民主、愛國、奉獻
核心理念和所風:創新、求實、團結、奮進
職務 | 姓名 |
所長、黨委副書記 | 金顯仕 |
副所長 | 李健 |
孔傑 | |
幸福言 | |
副所長、紀委書記 | 趙憲勇 |
歷任所長 | 姓名 | 任期 |
第一任 | 林紹文 | 1947-1949 |
第二任 | 朱樹屏 | 1951-1976 |
第三任 | 劉恬敬 | 1981-1988 |
第四任 | 鄧景耀 | 1988-1994 |
第五任 | 唐啟升 | 1994-2008 |
第六任 | 王清印 | 2008-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