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黃精的結果 展開

黃精

中藥

黃精是百合科植物滇黃精、黃精或多花黃精的乾燥根莖。按形狀不同,習慣將其分為“大黃精”、“雞頭黃精”和“姜形黃精”。黃精味甘,藥性平。歸脾、肺、腎經。黃精的主要成分有多糖、生物鹼、黃酮皂苷強心苷木質素、維生素等。其中,多糖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規定,乾燥的黃精中,黃精多糖(以無水葡萄糖計)的含量不得少於7.0%;酒黃精中黃精多糖(以無水葡萄糖計)的含量不得少於4.0%。

簡介


● 正名:黃精
● 英文名:Huangjing
● 拉丁名:Polygonati Rhizoma
● 別稱:龍銜、鹿竹、萎蕤、兔竹、垂珠、雞格、苟格、馬箭、筆菜、生薑、太陽草、筆管菜、山生薑、玉竹黃精、白芨黃精、野生薑、山搗臼、陽雀蕻、土靈芝、老虎姜、野仙姜

功效與作用


● 黃精具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的功效。
● 現代研究顯示,黃精還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記憶、抗氧化、抗疲勞、抗衰老、抗腫瘤等作用。
● 黃精可用於治療脾胃氣虛、體倦乏力、胃陰不足、口乾食少、肺虛燥咳、勞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軟、鬚髮早白、內熱消渴。
● 目前,黃精還被用於治療藥物中毒性耳聾。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有黃精過敏史的人,禁止服用。
● 體寒泄瀉者,禁止服用。
● 痰濕、痞滿、氣滯者,禁止服用。
● 如果您正在服用異煙肼等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期及哺乳期女性服用前,請務必提前諮詢醫生。

如何使用黃精


● 黃精可煎汁服用,也可製成丸劑、散劑膏劑服用,服用時務必遵醫囑,不可自己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9~15克。
● 外用時,可煎汁后擦洗患處,也可製成膏劑塗於患處,還可浸酒後塗擦患處。
● 黃精與當歸等中藥配伍泡酒,可益氣養血、滋陰補虛,用於氣虛不足、短氣少語、頭暈目眩、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避免辛辣、生冷、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和茶類等,具體請諮詢醫生。
● 黃精出現變質跡象時,請停止使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傳統醫學認為黃精無毒,但是現代動物實驗發現,生黃精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如果需要服用黃精,請務必諮詢醫生。

如何選購黃精


● 黃精的道地產區為雲南滇西地區的大理、麗江、迪慶、怒江等地。
● 不同類型的黃精形狀也有所不同,好的黃精塊大、肥潤、顏色黃、斷面透明、甜味濃。
● ● 大黃精:為結節塊狀,肉質肥厚。表面為淡黃色至黃棕色,有環狀節、皺紋和鬚根痕。大黃精質地硬而韌,不容易折斷,斷面角質,淡黃色至黃棕色。氣微,味甜,咀嚼時感覺有黏性。
● ● 雞頭黃精:為結節狀彎柱形,結節長2~4厘米,類似圓錐形,一般有分枝。表面黃白色或灰黃色,半透明,有縱向皺紋和圓形莖痕。
● ● 姜形黃精:為長條形結節組成的塊狀,長短不等。表面灰黃色或黃褐色,粗糙。
● 黃精飲片:為不規則的厚片,外表皮淡黃色至黃棕色。切面淡黃色至黃棕色,有許多淡黃色小點。質地稍硬而且有韌性。氣味小,味道甜,咀嚼時感覺有黏性。好的黃精飲片顏色黃、斷面透明、質地潤澤,習慣稱為“冰糖渣”。
● 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儲存,注意防霉、防蟲蛀;酒黃精需放入密閉容器,置於陰涼、乾燥的地方保存。

含黃精的中成藥有哪些


● 參精止渴丸:可益氣養陰、生津止渴,用於氣陰兩虧、內熱津傷所致的消渴,緩解少氣乏力、口乾多飲、易飢、形體消瘦;也可用於2型糖尿病的治療。
● 精烏膠囊(顆粒):可補肝腎、養精血,用於治療肝腎虧虛引起失眠多夢、耳鳴健忘、鬚髮早白。
● 養胃舒膠囊:具有益氣養陰、健脾和胃、行氣導滯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氣陰兩虛引起的胃痛,緩解胃脘灼熱疼痛、痞脹不適、口乾口苦、納少消瘦、手足心熱;也可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的治療。
● 降脂靈顆粒(片):具有補肝益腎、養血明目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腎不足型高脂血症,化解頭暈、目眩、鬚髮早白。

黃精和山藥功效一樣嗎


● 黃精和山藥的功效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不同之處。
● ● 黃精和山藥都具有益氣養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肺虛咳嗽、脾虛食少、腎虛腰痛、消渴等。
● ● 但是黃精和山藥的功效也各有側重。黃精滋陰潤燥的功效更強,多用於治療陰虛燥咳,以及脾胃陰傷引起的口乾食少、大便燥結等,但不適用於脾虛便溏者;山藥能收澀止瀉、固精縮尿,多用於脾虛便溏、肺虛咳喘、腎虛遺精、遺尿尿頻、白帶過多等的治療。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3]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4]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5]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